某院298 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23-06-13 02:07:44吴小燕陈怡君周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西沙类药物抗菌

吴小燕,陈怡君,周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药剂科,海南 三亚 5720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各类药品也广泛应用于临床,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涌现的不良反应,给临床诊疗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通过对我院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上报的298 例ADR 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总结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我院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上报至军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的298 例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1.2 方法

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怀疑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分布等内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怀疑药品按照第18 版《新编药物学》进行分类。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ADR 总体情况

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上报ADR 共298 例;其中,一般278 例(93.29%),严重20 例(6.71%);新的8 例(2.69%),其中新的一般7 例(2.35%),新的严重的1 例(0.34%);医师上报237 例(79.53%),护士上报57 例(19.13%),药师上报4 例(1.34%)。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98 例ADR 报告中男173 例(58.05%),女125例(41.95%),60 岁以上的老年人ADR 发生率较高,见表1。

表1 298 例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n,%)

2.3 给药途径分布

298 例ADR 报告中以静脉滴注最多,共216 例,占72.48%;其次为口服,共58 例,占19.46%,见表2。

表2 ADR 给药途径分布情况(n,%)

2.4 引起ADR 的药品种类

298 例ADR 报告中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其中抗肿瘤药最多,共108 例,占36.24%;其次为抗感染药,共75 例,占25.17%;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共32 例,占10.74%,药品种类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ADR 涉及药品种类(n,%)

2.5 ADR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98 例ADR 累及的系统较多,其中以胃肠道系统疾病为主,共197 例,占36.62%;其次为全身性疾病,共92 例,占17.10%;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共91 例,占16.91%,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ADR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n,%)

3 讨论

3.1 ADR 总体情况

298 例ADR 报告中一般的278 例,占93.29%,新的和严重共28 例,占9.40%,整体上报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对于新的和严重的ADR,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并及时上报,并做到ADR 填报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从报告人职业上看,医生为主体,护理人员和药师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宣教培训工作,提高积极性。

3.2 患者性别、年龄与ADR 发生频率的关系

298 例ADR 报告中,男性173 例,占58.05%;女性125 例,占41.95%,男女比例为1.38,总体上看男性发生ADR 的比例略高于女性。从年龄分布看,发生ADR 例数最多的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44.30%。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一方面是老年人多合并几种基础疾病,联合用药多,另一方面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肝、肾功能较低,导致药物消除速度减慢,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1]。相关文献也表明[2],年龄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影响显著,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均值较低年龄段的患者明显升高,且超过20 mg/L 的比例也较高,当万古霉素谷浓度超过20 mg/L 时,肾毒性的发生率高达65%。因此,临床应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联合用药,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给药途径与ADR 的关系

我院ADR 发生的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共216例,占72.48%,其次为口服,共58 例,占19.46%,可以看出静脉滴注时发生概率最高,静脉给药虽然起效迅速,但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高。因此,临床应尽可能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给药原则,在病情有所好转后立即改为口服用药。另外,在静脉滴注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pH 值、渗透压、内毒素、药液浓度、滴注速度过快、配制时间过长等都有可能引发ADR 的发生。研究表明[3],静脉输液时,滴注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现为滴注速度越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谭正芝[4]通过对247 例患者使用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配制时注意药液浓度的控制,输液速度的设计以及使用时的观察,可以减少早期滴注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有给药速度和配制要求的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尽量延长滴注时间,减少滴注反应发生的风险。

3.4 药品种类与ADR 的关系

298 例ADR 报告中抗肿瘤药所致ADR 最多,共108 例,占36.24%;其次为抗感染药,共75 例,占25.17%。抗肿瘤药物中铂类药物、多西他赛、利妥昔单抗位居前三。本研究中铂类药物共上报ADR例数为20 例,其中以顺铂和奥沙利铂上报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涉及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和肾毒性等。铂类药物是一种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通过破坏DNA 的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铂类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亦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骨髓抑制是铂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用药后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状。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在用药前后及治疗期间进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必要时给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等对症处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铂类药物有关的过敏反应通常在化疗开始数个疗程后出现,一般表现为皮疹、瘙痒、面部潮红、气喘、低血压等,采用以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延长铂类药物的滴注时间;给药前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和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等药物进行预处理等。铂类药品中的顺铂肾毒性是剂量限制性毒性,水化可以减少顺铂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般来说,顺铂剂量>50 mg/m2时需要水化,否则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肾脏损害[5]。此外,消化道反应是铂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因此,患者在进行化疗前建议常规进行预防性止吐治疗,根据抗肿瘤药物的致吐风险、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发生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选择药物,对于高致吐性方案所致恶心呕吐首选5-HT3受体拮抗剂(如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和NK-1 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三药联合方案预防治疗;中致吐性方案所致恶心呕吐选择5-HT3 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的二联方案预防治疗;低致吐性方案所致恶心呕吐建议使用单一止吐药物,如5-HT3 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或氯丙嗪预防呕吐[6]。

在抗感染药物中,以喹诺酮中的莫西沙星ADR病例数量最多,共上报ADR 12 例。莫西沙星对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复杂性腹腔感染、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细菌DNA 复制发挥抗菌作用,其抗菌谱较广,使得该药在临床应用广泛,使用人群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多。本研究中莫西沙星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12 例使用莫西沙星的患者中有11例年龄均大于60 岁。虽然,莫西沙星药品说明书规定老年患者不必调整用药剂量,但很多研究显示[7],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提示莫西沙星用于老年患者时应慎用或减量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使用莫西沙星的患者除肺部感染外大部分还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包括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梗死等,其中两例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7 例患者合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研究表明,使用疗程长、合并慢性病、ALT 水平异常是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ADR 可能的危险因素,另外,将其输液速度延长至120~150 min,可以降低盐酸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8-9]。因此,临床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使用,严格把握药品适应证,避免超剂量、超频次、超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在用药前应仔细咨询患者既往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检查患者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有药物过敏史、高敏体质患者、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特别谨慎;用药过程中,需控制滴注时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及肝肾功能等指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临床药师在工作中还发现1 例74 岁的女性患者在第6 日静脉输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 h 后,手部出现红斑、水泡,考虑为光毒性反应。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本品时还应告知患者服用本品后应避免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以免发生光毒性反应。

3.5 ADR 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98 例ADR 中胃肠道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位居前三,经过停药及相应处理,不良反应的症状大多好转。大多数药物都会与胃肠道系统相互作用,必然会引起胃肠道损害,其中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全身性损失以过敏反应和发热为主,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引起发热的药物主要为抗肿瘤药物,这类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原患疾病的进展,延长病情,临床医生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关注。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以皮疹为主,引起这类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也是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意识,以便及时对不良反应做出相应的处理。

综上所述,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害,一是要合理使用药物,特别是针对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医院应加强监管,严格把握药品适应证,避免超剂量、超频次、超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二是要关注特殊人群,对于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和特殊人群包括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密切关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三是要加强过程监测,用药过程中,还需关注药品的滴注时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及肝肾功能等指标。四是可针对性预防不良反应,比如抗肿瘤药物在使用前可以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止吐药等,对于有肾毒性的药物还需要水化,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五是发挥系统作用,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做好ADR 监测和上报工作,建立良好的ADR 系统,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六是要加强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应密切观察药品反应,一旦出现可疑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查阅相关文献,协助临床更改治疗方案或制定应急措施。

猜你喜欢
西沙类药物抗菌
在西沙湿地,与大自然撞个满怀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鹰击”护西沙
学与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42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砗磲采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以西沙北礁为例
西沙明珠
航空知识(2015年2期)2015-03-13 15:04:29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