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云,叶翠容,曹苏燕
(1.浦城县河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浦城 353400;2.浦城县妇幼保健院,福建 浦城 353400;3.浦城县医院,福建 浦城 353400)
剖宫产是重要分娩方式之一,由于手术切口较大,组织损伤较重,患者术后可出现明显疼痛,而术后疼痛可引起生理、心理应激,不利于患者康复[1]。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自控静脉镇痛泵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但麻醉药物具有一定副作用,可引起消化、泌尿、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2],且较多患者由于畏惧剖宫产术后疼痛,加之对镇痛泵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存在使用过度情况,因此有必要在术前访视中对患者进行宣教。近年来,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在临床中受到广泛青睐,具有生动直观、重复性强等优势[3]。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对剖宫产患者镇痛泵知识掌握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2 月—2022 年6 月在浦城县医院剖宫产手术患者98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 岁;已婚;初产妇;单胎妊娠;剖宫产手术指征明确;择期手术;术后拟用自控静脉镇痛泵。排除标准:伴有神经、代谢、精神、内分泌系统疾病;伴有严重传染性疾病;伴有其他疼痛性疾病;对麻醉药物有过敏史;伴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既往有镇痛泵使用经历;存在明显视力、听力障碍。采用数字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以L3~4位棘突间隙坐位穿刺点,术后进入病房留置镇痛泵,配方为:托烷司琼10 mg、纳布啡1 mg/kg、舒芬太尼1 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为:首剂量2 ml,单次剂量2 ml,背景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2 ml。
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实施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咨询麻醉医师等方式收集资料,提前制作多媒体视频,内容包括自控静脉镇痛泵的结构、自控静脉镇痛泵的工作原理、自控静脉镇痛泵的镇痛效果、自控静脉镇痛泵的使用时机及使用方法、自控静脉镇痛泵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自控静脉镇痛泵留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视频制作要求图像清楚,内容全面,通俗易懂,视频时间15 min,并配有语音讲解,制作完成后邀请麻醉医师进行指导,确认视频内容无误。在完成常规术前访视后,通过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向患者播放视频,播放时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对患者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若患者有需求,可将多媒体视频通过微信等软件传输给患者,以便患者重复观看。
①镇痛泵知识掌握情况:访视后向两组患者发放自制镇痛泵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镇痛泵作用机制、镇痛泵使用方法、镇痛泵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在内的10 个问题,满分100 分,根据最终得分将患者掌握情况划分为优(>90 分)、良(80~90 分)、可(60~79 分)、差(<60 分)。②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留置时间、镇痛泵用药剂量。③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4、8、12、24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评估,选择标有刻度的10 cm 游动标尺,1 cm 为1 分,标尺右端为10 分,左端为0 分,患者根据自我感受,将标定物滑动至相应位置,0 分为无痛,1~3 分为不影响休息的轻度疼痛,4~6 分为影响休息但尚能忍受的中度疼痛,7~10 分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④镇痛泵相关不良反应:记录两组留置镇痛泵后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如嗜睡、尿潴留等)。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访视后,观察组镇痛泵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镇痛泵知识掌握优良率比较[n(%)]
观察组镇痛泵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镇痛泵使用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镇痛泵使用情况比较(±s)
组别 n 术后镇痛泵留置时间(h)镇痛泵按压次数(次)镇痛泵用药剂量(ml)观察组 49 40.57±5.24 4.28±1.33 86.72±9.16对照组 49 43.76±5.81 5.45±1.67 93.46±9.83 t 值 2.854 3.836 3.511 P 值 0.005 0.000 0.001
两组术后4、8、12、24 h 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4h 术后8h 术后12h 术后24h观察组 49 2.14±0.68 2.51±0.76 2.84±0.79 2.95±0.84对照组 49 2.09±0.64 2.32±0.71 2.76±0.73 2.86±0.82 t 值 0.375 1.279 0.521 0.537 P 值 0.709 0.204 0.604 0.593
观察组镇痛泵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镇痛泵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泵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能提高剖宫产患者镇痛泵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认为,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可将镇痛泵工作原理、镇痛效果、使用方法等知识通过视频、语音形式呈现,生动形象,内容具体直观,患者更易于理解,且能避免相关知识点的遗漏。多媒体视频能反复观看,方便患者加深记忆,同时避免了传统口头讲解抽象、枯燥等缺陷,患者学习积极性更高,注意力更为集中,因此可提升患者对镇痛泵知识掌握程度[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泵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能使剖宫产患者术后更合理使用镇痛泵,避免出现过度用药情况。原因分析为,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泵知识掌握更充分,可对相关参数如按压次数、剩余药量等予以自行观察,并能在最佳时机使用镇痛泵,从而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按压。且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能对患者既往存在的错误认知予以纠正,减少术后对镇痛泵的依赖程度,缩短留置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点VAS 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各时点VAS 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提示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能达到较好的镇痛目的。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充分,能合理使用镇痛泵,在需要情况下进行按压,在控制用药剂量的同时,也能避免镇痛不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嗜睡、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能减少镇痛泵相关不良反应。镇痛泵所用镇痛剂是由5-HT3 受体拮抗剂、μ 阿片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构成,可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对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造成影响[5]。有报道显示[6],在镇痛泵使用时需考虑量效关系,在达到镇痛目的同时,要兼顾用药安全,若患者过度追求镇痛效果,而增加用药剂量,可提高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原因分析为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能使患者更合理使用镇痛泵,在保障镇痛效果前提下,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基于多媒体的术前访视在剖宫产患者中应用,能提高患者镇痛泵知识掌握程度,保障镇痛泵的合理应用,在达到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