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乾 胡启龙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构想,是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阶段,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灾难,或少遭受这种种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系统地回答了后发国家如何实现由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的国际社会发展难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在制度维度上的理论基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五个阶段,逐一递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有的国家可能会跳跃某一种社会形态而直接进入更高层面的社会形态中,这都是符合和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就像马克思所认为米海洛夫斯基把西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源头——原始积累,看作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应遵循的“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是一种愚蠢的想法一样,列宁也提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发展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的论断。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他们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观点,都不约而同地说明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定于一尊的社会发展模式。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极速的变迁,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更迭,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图存的过程中,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走起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好景不长,在内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抱恨而终。紧接着,蒋介石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少数人享乐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也被人民群众所推翻,历史再次证明在中国企图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完全行不通。回望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由不断衰亡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发动自身的力量,靠着自己的努力推翻了长期压在头顶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顺利迈入21世纪,步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时代。而取得这一切重要成果的根本就在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制度前提,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列宁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现实回应和中国应用。
在新的发展征途上,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们指明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途径和目标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深深植根于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这一哲学基础,经过四个伟大历史时期的不懈探索,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不依靠掠夺和抢占别国资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行得通、走得远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马克思曾认为,当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西欧国家会集体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所预想的那样进行下去,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而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仍然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遵循,也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之下,虽然中华民族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距离马克思、列宁所预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还相差甚远。因此,发展社会生产力便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民经济百废待兴,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向苏联学习,在国内实行“五年计划”,所进行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国来宾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工作中心。步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生产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去破除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的历史性大关,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内在的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面对着中国人民数量庞大的现实问题,如何去解决生产力发展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我们党要处理好民生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题;还要处理好人力资源问题,让14亿多的人口包袱变成巨大的人力财富宝藏;更要处理好人才问题,充分发挥好人才在社会生产力变革中的主导作用,让人才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面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愿景,我们要解决好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难题,即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使所有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充分涌流。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迈进的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夙愿。历史已经证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不仅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曾在给查苏利奇的信中说道,俄国农村公社和西方生产存在于同一历史时期,所以“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马克思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在完成了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跨越之后,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有益的文明成果。苏维埃政权稳定之后,列宁继承这一思想,果断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实行“新经济政策”,为苏联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考察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中国人素来有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品质。近代以来,在内外因素的双重驱动下,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踏上了向西方学习的漫漫“求学路”,无论是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还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又或是维新派的“戊戌变法”等等,这些都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国外学习的典范,但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无法立足自身,因此他们仍无法突破画地为牢的历史局限性和传统限制,也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和重大的成就。而对于新中国而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一五计划”、“三大补充”,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派遣留学生,还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向外国学习的主张,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和吸收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决心和谦虚姿态。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上,独立自主思想一直贯穿始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付出巨大代价所得来的重大宝贵历史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和动摇。向外国学习和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斗爭历程中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继续吸收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优良品质,在发展建设中不断完善自身;同时又要依托本国国情,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走出符合我国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它不仅高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还克服了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弊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是一条内外兼修、中西合璧的现代化道路。
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俄国要想进入共产主义,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实现俄国农村公社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结合。考察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俄国正面临着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期和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不断遭到破坏、受到损害的困境,而单纯依靠农民的力量是根本无法与资产阶级强力对抗的,也不可能达到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期望,因此只有与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让先进的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俄国农民,这场革命才能够取得胜利,才能实现俄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惊险一跳。
无独有偶,在古老的中国,虽然农民是国家的主体部分,但他们天然所具有的小农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担当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代大任。近代社会,百废待兴,在时代和人民的呼唤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自觉地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中国共产党领导“四个伟大历史时期”的进程就是不断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了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和正确性,使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遥远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古老的中国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转型,也找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科学途径——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新征程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始料不及的困境和各种挑战。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实现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不断建设学习型政党,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守正创新,用科学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现代化的实践,只有这样,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