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丹 林志艳 蔡安宁
摘 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民居建筑;传统村落;程阳八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环境美学视域下西南民族乡村意蕴与构造”(21FMZ023)研究成果。
一、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概况
在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随着木材的不断消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所需的自然材料急剧减少,价格上涨。山洪、雨水、暴晒、风吹、虫蚀等自然因素更是加大了传统民居建筑的受损程度,有些传统民居建筑已倾斜或已被荒置。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相关部门加大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力度,将大量资金投入公共设施建设中。此外,村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一些传统民居建筑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以自然材料为主的民居建筑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是由8个不同村寨组成的自然村落,是广西少数民族侗族聚居地之一。经过时间的推移和沉淀,程阳八寨形成了少数民族村落特有的民族文化、人文情怀、农业知识体系、传统手工技艺等等,体现了村民古朴、纯真、安逸、舒适的生活方式。程阳八寨坐落于群山环绕之间,溪水潺潺,依山傍水。传统的特色干栏式建筑以当地特有的杉木为建造材料,其构筑方式为榫卯结构,不需要用钉子就能建成结构严密、轻盈灵活且牢固的框架体系,采光通风效果良好。侗族民居建筑是侗族人民适应自然环境、浓缩文化精华的产物,也体现了侗族人民精湛的建造技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西经济不断发展,并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但旅游业的发展也给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
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的意义
我国部分地区在对少数民族村落民居建筑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重建时,喜欢以西方模式为参考,忽视了本民族的特色,不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2021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到:“中国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开展的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带动遗产地居民脱贫、生态保护、环境优化,为遗产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侗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独特的文化底蕴、建筑艺术和思想观念凝结而成的艺术作品。面对传统村落慢慢消亡的境况,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侗族干栏式建筑比较有特色,村民会使用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等工艺来完成,并着重运用直线、斜线、折线等多种组合形式,以建造出比例协调、均衡规整的建筑。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因结构复杂而具有较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同时民族传统村落可以称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可凝聚民族智慧、反映民族精神面貌,因此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便是保护传统文化,对保持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
保護与传承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第一,建造房屋的成本高。以往,侗族人民在建造民居建筑时,多就地取材,以杉木为主要的原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树木种植面积减少和市场对原木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原木价格上涨,传统民居建筑需使用的木材价格持续走高,土坯材料逐渐被市场淘汰,与新型建筑材料相比缺乏优势,并且村民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建造房屋。而现代化材料因为工艺简单、可量化生产、价格实惠,受到了村民的青睐。
第二,劳动力缺失。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并且青壮年群体大多会选择去发达的工业化城市工作,村寨中剩余的多数是老年人和孩子,造成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滞缓。
(二)文化因素
第一,村民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认知较为浅薄。建造一座完整的侗族民居建筑,需要一套完整的建造流程,包括选址、设计、选材、建造等等。但这些技艺大多只有老一辈人才会,而且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未受到广泛重视,有些村民对其的认识并不深刻,并且不愿意学习该技艺,因此手工艺人只能把该技艺传给自己的直系亲属,使得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
第二,盲目地进行仿造。目前,有些村民在对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改造时,只对局部进行仿造,追求形式上的相似,缺乏完整规划和设计以及对侗族文化元素的运用,使得改造后的民居建筑缺乏文化内涵,新建房屋看起来较为杂乱。
(三)地域因素
虽然程阳八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5A级景区,并且政府加大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但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这些资源更多地被用在了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景点的打造上,并且部分景区为打破地域限制,更注重打造更加现代化、更舒适的公共环境,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而缺乏对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资金投入。
四、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中
存在的问题
第一,空间布局缺乏合理性。村寨中部分民居建筑的室内布局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生活设施简陋,现代化生活模式仍无法普及。在民居建筑中,卫浴间通常建在室外,而且室内还留有传统火塘用于煮饭和取暖等,缺乏疏散室内烟雾的设备,使得烟尘依附在建筑表面,室内的安全隐患比较大,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
第二,保护规划措施不够。相关部门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时,未对全貌进行全面规划,在落实保护项目中缺乏规范管理,没有对村寨中废旧的房屋进行修复。同时,有些村民新建的房屋虽然与传统民居建筑相似,但缺乏对内部细节的处理。此外,在大力发展旅游项目方面,由于缺乏全面规划和专业人员的参与,将较多资金投入了公共设施建设中。
第三,居民建筑风格混乱。村寨中传统居民建筑内夹杂着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其中不乏有新建的欧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房屋等等。在经过整改后,村民在现代建筑外立面上直接进行涂色或者粘贴木色的墙纸,色彩和装饰图案设计也更偏向现代化,并且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来代替传统干栏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破坏了整体的村貌特色。
五、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与传承路径
(一)建造民族特色的新民居建筑
为了满足人们对更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应提炼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工艺和文化内涵,兴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宅。遵循舒适性原则,在完善基本的水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传统木材为主要原料,保留之前的房屋构架,使其与现代建筑文化相互融合,回收利用旧木材,将其与砖和水泥等新材料相结合。采用当地的建造方式,以木材与传统“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结构为建筑的基础框架,并用工字钢加固结构,保留和传承其艺术价值。为保证房屋隔音效果、解决保暖问题,可在室内顶部和底部铺设木质地板,四周以砖和黏土砌筑墙壁,与传统的木质承重结构相融合。在采用木板材料时采用夹层设计,在木板墙内侧增加一定厚度并填充聚苯乙烯保温板,以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再用木板材料铺盖。在室内设计上,可增添独立的厨房、卫浴间、休息活动区、粮食储存间,其他区域仍作为起居室,并增大开窗面积,保证采光的同时,改善火塘的通风效果,在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家居设备,将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运用到室内,打造更加绿色舒适的生活空间。
(二)保护村貌特色,发展旅游业和文创创业
应保留侗族传统村落的村貌特色。首先,遵循传统与现代风貌的协调性、统一性原则,按照旧房、危房受损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加强对旧房、危房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其次,应增加传统民居建筑方面的旅游项目,以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这一方面可达到宣传和推广侗族文化的目的,有利于建立文创产业链,把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提升村民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自豪感和认同度;另一方面,可让当地的村民认识到传统民居建筑的价值,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三)加强文化教育
首先,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应提升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泛度,普及和宣传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内涵和当代价值。其次,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传承人,而且应使用多元化的方式,比如政府扶持、民间艺人的自发培训、家庭传承等等。继承和发扬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每个村民都要承担的责任,可让村民更加有责任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加深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认识。最后,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举办侗族文化节、知识竞赛、建筑模型比赛等,激发青少年对木构建筑的兴趣,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四)加强管理和规划,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和规划,加大对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修复的资金投入。首先,应结合历史、建筑、民俗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文物、建筑改造等方面技术人才的意见,建设专业的保护与管理队伍,及时处理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对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工作做出制度化的规定,积极宣传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文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最后,应由专业人才负责专业项目,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工作,开发周边旅游产品,以实现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五)应用多种保护方法
第一,针对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可综合运用多种保护方法,更新建筑防水防火措施和工具,每户安放消防器材及火灾报警器,并注意用电安全问题,改善村貌。第二,建立低碳环保的生态保护体系,扩大杉木种植面积,降低其成本。同时,在建造民居建筑时,可在杉木等原材料上涂抹专门的防护油漆,以延长房屋建成之后的使用年限。
(六)积极利用新媒体和科技手段
新时代,在保护和改造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设备。首先,可以将程阳八寨传统居民建筑的历史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稿等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专项的信息收集库,以促进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其次,可以利用3D技术和VR影像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通过视频、互动、音效的结合,把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和其建造技艺流程展现出来,加强对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的宣传。最后,可以利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视频,使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快速的传播,加深人们对程阳八寨传统民居建筑的认识,使人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民居建筑的魅力。
六、结语
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见证了侗族人民的发展历程,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在实现程阳八寨乡村振兴、打造5A级景区的过程中,需注重对侗族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使侗族传统村落的发展回归本真,推进传统民居建筑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罗迪,周昊.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策略[J].参花(下),2018(11):83.
[2]张鹏,唐雪琼.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4):86-92.
[3]楊福泉.略论藏羌彝文化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20(9):31-40.
[4]陈静,白洁,彭禹,等.翁丁佤族传统村落活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风景名胜,2019(4):61-62.
作者简介:
杨梦丹,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林志艳,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蔡安宁,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民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