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实体检测中的钢筋保护层检测技术

2023-06-12 11:41石周兵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层测点构件

石周兵

(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用于测定钢筋保护层情况的技术,能够直观获取钢筋保护层的使用状态、质量好坏。建筑实体项目施工期间,钢筋保护层是关键工序,能够增强主体结构抗压强度,改善工程抗拉性能,以此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合效果,保证建筑实体项目的整体性能。如果钢筋保护层出现厚度不足、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将会引发工程沉陷、项目垮塌等不利问题。为此,研究钢筋保护层的测定要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1 测定项目钢筋保护层情况的技术类型

1.1 电磁感应法

电磁感应法是用于测定钢筋保护效果的最常用技术,相比其他检测技术,此检测过程较为完善。如果混凝土结构中添加了钢筋,可使用检测仪探头,找出混凝土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电磁场,测定其变化情况。钢筋位置发生变化后,探头会相应改变方位。检测结果传送至信号处理程序,参照各类厚度钢筋出现的信号,给出有效处理方法,以此准确锁定钢筋位置,获取保护层的检测结果。

1.2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用于工程实体检测时,表现出较高的检测能效。要求检测人员熟练掌握探地雷达的操作方法,相应做出规范操作,以此高效探测保护层情况,保证检测结果的参考性。此种检测方法,检测过程的操作较为简便,可在短时间内给出检测结果。探地雷达方法,在国内检测范围使用较多,融合于考古、矿产等多种勘测项目。此技术应用时,可测定钢筋情况,利用多种介电常数,对比混凝土的相应数值,可获取更为精准的检测结果。在实践检测期间,可使用高频天线,可提高探地雷达测定保护层情况的准确性[1]。

1.3 开凿验证法

如果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用性,或者无法据实获取钢筋保护层的实际情况,则需依据工程实体实况,进行开凿验证法。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水钻取芯”、“电锤钻开孔”两种方法进行开凿,获取保护层情况。当使用电锤钻开孔时,需清洁开孔位置,再利用“内窥探头”、“游标卡尺”等工具,细化开凿方案。此种检测方法,对实体工程会形成一定破坏,增加后期修复的技术难度,一般很少使用。

2 测定项目钢筋保护层情况的技术应用方法

2.1 前期准备

在进行检测工作前期,要梳理检测的各个任务。检测技术员应联合工程实际,明确技术要求,规范选用检测设备。在实体项目施工期间,重点检查梁柱隐蔽点位的保护情况。积极使用无损检测方法,以此防控检测工作带来的工程损伤。一般情况下,电磁感应检测方法,需利用信号发射程序,由此形成交变电磁场,与工程主体激发,创建感应磁场,进行信号收发,判断信号强度,综合锁定钢筋方位、钢筋直径大小、钢筋埋深各类情况。检测技术员应严格遵照技术规范,全数检查设备性能,掌握检测仪器的应用方法、操作技巧,使检测设备整洁,防止出现交变电磁场问题。在检测实践中,应防止各类构件出现的不利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真实性。

2.2 布线

2.3 抽样比例

依照各项要求发现,建筑实体项目的测定工作,应参照构建个数2%的比例进行检测。梁板构件测定时,抽样数量应多于5个。特别项目中,侧重选择悬挑类构件进行性能检测,此种构件抽检个数占比为50%。检测顶板、阳台板等位置,选择中心区进行测定,以底排钢筋为检测主体,将其认定为钢筋保护的重要对象。梁体检测期间,选择梁底跨中位置,重点检测其主筋。如果检测悬挑阳台板,需侧重测定根部钢筋的受力情况。

2.4 检测要点

参照钢筋保护层的具体测定规范,抽样测定纵向受力钢筋,获取其保护层情况。以梁类构件为检测主体时,检测结果的允许误差是“-7mm,+10mm”。验收实际项目性能时,要求钢筋保护层检测结果的达标率不小于90%,方可认定钢筋保护层达到要求。如果检测达标率大于80%且小于90%,检测技术员需再次进行相同数量的抽检工作,累计两次抽检数量,如果检测达标率能够达到90%,视为检测通过。

在实体项目检测期间,应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规范设计设备量程。如果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未达到60mm,需要使用浅层测试档。如果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大于60mm,可更换深层测试档。保持检测设备仪器的量程区间、钢筋直径的匹配性。检测技术员需要查看相关专业资料,给出工程预设值,合理控制检测误差,以此逐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参考性。测定保护层时,探头会面临剩磁问题,相应降低检测成效。为此,探头处进行复位处理,以此保证探头使用的规范性。钢筋保护层的测定工作要求较高,层厚较小,要在探头下方位置添加非磁性垫块,以此获取保护层厚度测定结果。获取的检测结果,去掉垫块厚度,是保护层厚度的真实值。

1)测定钢筋强度性能。如果钢筋强度不够,无法达到建筑项目的性能要求,威胁建筑主体的整体承重效果。多数情况下,测定钢筋强度含有多种类型,比如屈服检测、抗拉检测等。多数情况下,选择安全性较高、承重能力较强的钢筋构件,以此改善工程性能[2]。

2)测定钢筋延性。此项检测结果,能够综合体现钢筋形变的具体情况。如果材料延性不达标,会引发多种建筑事故,出现钢筋脆性断裂问题。

3)钢筋质量误差检测。在各类钢筋表面,截取检测样品,检测个数不应小于5个,样品长度应超过500mm。采取逐根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误差控制在1mm以内。钢筋整体质量的测定工作,应保证称量准确,控制误差结果的个数。

2.5 冷拉处理

质检工作应关注钢筋样品的处理,钢筋拉伸表现,对施工条件形成较高影响。拉伸检测期间,要使用标距测量、卡尺等多种工具,严格规范检测人员的实操能力。为此,规范落实冷拉处理,组织检测技术员学习,保证工具操作的规范性。拉伸检测流程,应关注各类型号钢筋的检测方法,相应选择检测设备,准确获取钢筋拉伸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2.6 探测器操作

1)以探测规范为前期,明确钢筋待测数量、大致方位;2)深层分析图纸方案,从钢筋个数、断面规格、受力方向各个视角,进行检测设计;3)准确给出检测方位,进行断面检测时,需回避各类管线,比如金属电线、导电金属等;4)关注检测区域的平整性,凹凸不平高差应控制在0.5mm以内,采取磨平方法去除;5)规范确定探头规格,保护层厚度不高于6cm时,更换小探头进行探测。如果保护层高于6cm,可利用大探头测定。

大数据在网络化时代已经实现了信息的集中化和量化,对大量私密信息的获取已不再是难事,这其中也包括金融信息。金融信息一般包括个人身份、交易详情以及偿还情况等,此信息一旦泄露,会给客户造成巨大的损失。造成信息泄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数据分离,没有实现共享,金融行业的各部门为了实现监管而只针对本部门的数据进行分析,使得相互联系的数据相分离,没有实现共享;二是部分数据具有封闭性和延迟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数据会存在全封闭的状态,进而无法进行分析,即使能够对其进行分析,由于数据的延迟,也没能发挥出其优势,问题和隐患依然存在。

2.7 拉伸速度

冷拉操作期间,关注拉伸速度的控制效果。如果拉伸速度较高,会引起钢筋直径变小,无法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拉伸速度不高,钢筋拉伸处理无法达到要求,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为此,加强拉伸速度控制,动态调整“演变”、“压力”等速度参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比如机器人、编程等,以此实时获取拉伸速度,防止出现拉伸不均情况[3]。

3 实体项目中电磁感应法测定钢筋保护层情况的应用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扩建项目的2#楼,是-2层、+26层的项目结构,建筑面积为12012m2,于2018年6月开工,项目中10~15层使用的梁、板构件,设计其钢筋保护层,方案要求层厚为15mm、20mm。

3.2 检测过程

使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测定10-15层的梁板,共抽样检测16+5根挑梁与挑板,测定其保护层厚度。16根待测挑梁,各布置了3条纵向钢筋,5根待测挑板,各布置了6条纵向钢筋,共计78个监测点。清洁各测点位置,完成仪器读数校准工作,逐一锁定挑梁、挑板各组构件中的钢筋方位。

各测点间隔200mm,保护层厚度的测定顺序为“由左至右”。

3.3 检测分析

3.3.1 检测结果分析(见表1)

表1 检测结果

表1中,测点共有21个,使用的测点编号为“S+序号”,各测点均有至少3个测点。由检测结果可知:实测钢筋保护层,其层厚规范为15mm、20mm,实测结果均高于设计值,均符合保护层性能要求,此三个点位的构件性能达到检测要求。挑梁48个监测点中,有45个测点达标,达标率93.8%。挑板30个测点中,有29个测点达标,合格率为96.7%。因此,案例项目中的钢筋保护层测定结果为“合格”。

3.3.2 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控制分析

1)在检测实践期间,会发生梁底双排承重现象,针对上排承重钢筋与相邻梁侧向的主筋,均需检测其保护层。此时,将扫描位置,从“梁底”变更为“梁侧”。依据检测原理,探测仪器会参照探头返回的信号情况,准确获取保护层厚度。检测期间,信号强弱的干扰条件有三个:①钢筋规格;②钢筋间隔;③探头与钢筋的轴线角度。为此,测量期间,应尽量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做出如下处理。

2)参照配筋图,规范添加钢筋直径参数。如果检测设备、被测主体的钢筋参数一致,会减少钢筋规格形成的检测干扰问题,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获取更为真实的检测结果。如果检测仪器中钢筋直径参数,等于实际钢筋参数的2倍,检测结果相比真实值会高出至少10%。如果检测仪器中的钢筋直径添加数值,等于实际被测钢筋参数的一半,实测结果比真实值会减少至少10%。由此可见:检测设备应规范添加钢筋直径,以此获取更真实的检测结果。

3)紧密贴合构件表层,防止出现缝隙问题,维护检测操作的严谨性,严控正偏差问题。检测期间,要匀速改变探头方位,保护层厚度未达到检测设备最小量程时,添加垫块进行检测[4]。

4)依据电磁感应的测定原理,探头处于被测主体上方位置时,此时探测设备与被测主体的间隔最小,返回信号强度会达到最高值。当信号强度出现下滑情况时,能够判定出最高值,此时探头到达被测主体的其他位置。为此,探测扫描操作,应加强移动速度的保持,速度一般设定为20mm/s,便于及时判断信号最强的位置。关注仪器鸣响期间,探头轴线所在沿线方向,是否有钢筋。此时,需放慢速度,往回扫描,保证信号峰值判断的准确性,以此提高钢筋位置锁定的精确性。

5)探头与被测主体的夹角数值为20°时,测量结果大于真实结果10%。探头与被测主体的夹角数值为90°时,检测结果大于真实值至少20%。

3.3.3 保护层厚度的前期设计分析

检测结果会直接反映前期设计的合理性,厚度设计严谨,对于后续检测形成参考。工程中检测主体的前期保护层厚度设计参数为“15mm”、“20mm”,实际检测结果均高于设计参数,证明工程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为此,前期设计时,应保证钢混处于协同作业状态,切实提高构件的承重性。混凝土材料出现碳化情况时,不会改变主筋的使用时间,会延长主筋锈蚀的发展时间,由此体现出保护层的作用。工程管理期间,保护层的防护效果欠佳,室外、露天各位置的构件,并未关注保护层的检测工作。工程正式使用后,较短时间出现保护层裂开、保护层掉落等不利现象,引起主筋暴露于空气中,形成钢筋锈蚀问题,由此减少了构件的剩余可用时间[5]。

4 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保护层的实际情况,直接关联于钢混结构性能。使用电磁感应方法,规范检测保护层厚度,需准确找出钢筋布置方案,合理给出测点,控制探头速度,综合给出测试结果。在实践中,应从检测设备钢筋参数、垫块使用、探头角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精度控制,以此保证检测结果的可参考性,助力工程检测工作发展。

猜你喜欢
保护层测点构件
液压支架整机静强度试验及等效应力分析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寻找空气保护层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拱坝结构损伤的多测点R/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