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多样化 运行可持续

2023-06-12 10:06:52费建蒋秋艳
农民科技培训 2023年6期
关键词:宅基地养老老年人

费建 蒋秋艳

当前,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因人口转型面临重大考验。作为典型的上海远郊农村,松江区叶榭镇常住人口约4.91万,60周岁以上老人约有1.32万,远超老龄化标准线。上海首家社会化组织打造的农村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叶榭镇堰泾长者照护之家(幸福老人村)应运而生,通过集约利用闲置资源、广泛吸纳多方力量,积极探索“家门口养老”模式,让老人“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乐享幸福生活。

一、具体做法

2015年3月,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在叶榭镇堰泾村成立。由民间个体出资,通过租赁农村宅基地建设,设置养老床位49张,并建有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人助浴点等养老服务设施。在充分满足农村老年人原居养老需求的同时,提供专业养老服务,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

(一)哪里养老

1.盘活资源。幸福老人村向村民连片租赁闲置宅基地房屋11户12栋,第一年租金10万元,每年递增5%。通过租赁的方式,能够完整保留农村自然气息和宅基地的生态结构,既盘活了农村宅基地闲置资源,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就近养老问题,让村民得到了“双份”实惠。

2.合理布局。对租赁房屋按长者照护之家标准进行适老性改造,根据功能服务和护理等级设轻度护理、中度护理、重度护理三个养护区域,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住养护服务。

3.精准服务。幸福老人村注重乡村生态,设有园林小道、蔬菜种植、活水鱼塘等,保留了原生态的乡村风味。同时,整合设置或邻近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机构等,优化养老服务资源,满足多样化、全方位生活、娱乐、医疗等需求。此外,每间居室内配有卫生间、空调、有线电视、应急呼叫器及配套家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二)谁来养老

1.引入社会力量。通过打造培育“孝文化”,引进养老公益项目,形成了一批以“微孝 1+1”“微孝早餐”、“幸福庆生会”、“慢时光蜗牛、乡村文化营”等主题的农村公益养老项目,有效带动吸引更多社会公益组织参与。还开设了田间学校和田间茶坊,让农村的老人动起来、乐起来,带活乡村资源的同时,也传承了乡村文化,推动了乡村振兴。目前,已有50多家学校、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5000多名爱心志愿者参与其中,开展活动500余场次,截至目前,受益人数已达20万人次,提高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

2.聚才强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幸福老人村负责人为代表的初创团队,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市农广校计划面向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举办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选拔创业创新青年融入幸福老人村,吸引有志于农村开发的高素质农民回归乡村、扎根乡村。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针对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没有房产证而导致的养老照护机构经营注册、环评、食品卫生安全许可等问题,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推进,并给予了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包括市政府一次性建设费补贴和三年运营补贴、各种社会养老项目补贴、社会慈善捐助等。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

1.强化资金扶持。采取“四个一点”,即出资人投一点、政府补一点、老人出一点、社会资助一点。幸福老人村三位合伙人共同出资,区政府予以建设补贴,入住老人按照保基本养老机构服务标准支付床位费和护理费。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支持“微微拼孝”项目,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分会支持“乡村老年大学”项目,确保项目有序平稳运行。

2.建立服务运作机制。幸福老人村成立党支部、工会、老年人工作委员会等,创建标准化农村养老管理体系。同时,聘用医护人员、社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师、护理员等各类专技人员,实现专业的养老保障。入住老人均建立了个人档案,实现“一人一档”。通过创新员工考核制度、行政查房制度,入住老年人代表会议等制度,建立了多渠道满意度反馈途径和员工服务绩效评估分析机制。

3.“好政策”变成“真红利”。松江区专门出台了在农村地区探索推广“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设置要求和扶持办法,并在浦南四镇全面推广。同时,不断打造“幸福老人村”不同升级版本,即1.0保基本养老、2.0康养+旅居、3.0社会+,将农村宅基地将改造为乡村咖啡屋、乡村博物馆、口袋公园、慢时光蜗牛生活馆、微型采摘园等,让更多社会组织在农村发挥更大空间。

二、经验与启示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介入农村养老的服务机构,幸福老人村是农村养老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一)嵌入式养老是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关键

幸福老人村嵌入在自然村落中的一种养老模式新探索,打破异地集中的传统养老模式,有效利用了闲置农村宅基地。改造后的宅基地用于农村老人养老,缓解了农村养老供需矛盾,破解农村养老服务场所资源短缺的压力难题。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找到了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平衡点,是当前农村地区各方都能接受的养老模式选择。

(二)实现可持续养老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

农村养老涉及政府、农民、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需要在多方主体中寻求一种共赢的模式。幸福老人村通过农村公益养老项目培育和带动的方式,形成资源链条,吸引多个社会公益组织和项目参与到养老、助老活动中来,同时探索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路径,让更多技能人才投身養老事业。★

(作者单位:1.上海市农广校;2.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

猜你喜欢
宅基地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16
宅基地政策并没有改变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新农业(2017年22期)2018-01-03 05:45:55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