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从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帆影,到航海时代的劈波斩浪,再到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双循环”与交通强国关系紧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要求。2023年4月,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同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服务保障作用。
一方面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交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产业分布不均衡,特殊国情决定必须建设一个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高效的物流活动需要综合利用公路、铁路、水运和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通道及节点设施,来实现产品的“空间转移”和“空间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是建立在铁路、民航、水运、公路、管道等综合“强”基础上的。
“双循环”与交通强国融合发展
一方面展现助力国内大循环的交通运输作为,以更为低廉的价格服务国内大循环。公开的数据显示,十年以前,我国一件快递平均要30元,2015年快递业务每单平均价格为13.4元,而2019年该数字降到了11.8元。快递费用因为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不断下降,从而让全国的统一大市场得以形成。我国的快递价格相当于世界的五分之一,这是让内需繁荣的基础性条件。同时,水运业也在降低煤炭等相关货物运价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秦皇岛/张家港、秦皇岛/广州的大船煤炭运价分别为34元/吨、31元/吨,较前一年分别下降20%和19%,下降幅度明显。交通运输能够实现经济运营,背后是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是运行在大通道上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奋力作为。
从农村公路看,农村公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因为农村公路的建设,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有了条件,农家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提供了空间,曾经难以运输出来的农产品能够通过网上购物的形式卖到全国,农业机械化得以有效推进。
从铁路运输看,以浩吉铁路为例,全长1800多公里,北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境内浩勒报吉南站,终到江西省吉安站,设计轴重30吨,一列车每次能拉1万吨煤炭,2020年计划完成运量6000万吨,长期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每年2亿吨。作為国家“北煤南运”新战略通道,浩吉铁路纵贯南北,直达华中腹地,改变了过去我国煤炭资源由西向东,再经过海运、江运才能到达华中地区的状况。
从创造新需求看,如长江三峡内河游轮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跃升的条件,船舶的升级、服务产品的优化、向中下游的延伸将推动长江内河游轮成为世界性标杆。沿海出发的国际邮轮这些年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沿海的国内邮轮市场尚待开发,已经有企业正在探索此领域的船舶升级以及产品开发。
另一方面展现助力国际大循环的交通运输作为。持续经营中欧班列。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8225列、同比增长29%,发运72.5万标箱、同比增长34%,综合重箱率达到94%。随着中欧班列规模化发展和运输组织模式日益完善,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越来越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中欧班列以三分之一的海运时间、五分之一的空运价格不断凸显国际物流服务比较优势,赢得“一带一路”沿线百姓的青睐。新冠疫情以来,中欧班列成为交通运输领域少数持续增长的领域。
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看,自2019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缩小12%,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背后可能来源于中远与中海合并而致的竞争力提升,还有来源于政府与企业的主动作为。
从我国与欧洲之间的南向海运通道看,比雷埃夫斯港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这里的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箱增加到2019年的580万标箱。比雷埃夫斯港的建设,连接了我国与欧洲之间的南向海运通道,打破了过去欧洲产品必经欧洲的阿姆斯特丹、汉堡等北部港口进出欧洲的传统路线。
从我国与欧洲货运连接情况看,通过“中欧陆海快线”将比雷埃夫斯港的腹地延伸到中欧内陆,通过铁路抵达捷克和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由此,中欧班列、中国—比雷埃夫斯港海上通道、中欧陆海快线三者构成了中国与欧洲货运连接的大循环,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经营多年的成果。
尽快“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虽说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形成,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加速完善,交通运输跨界跨业融合深度发展,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升,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建立,交通运输成为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的坚实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交通运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充分发挥。
但我们又必须看到,交通运输发展也面临着综合交通网布局不够均衡、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运输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保障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面临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情况依然存在等困难和问题。
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交通运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基础支撑。从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释放出了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积极信号。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一年,如何抢抓数实融合机遇,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优势,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通过“强网络”,扩大循环规模。大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布局,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优化快速网,提升干线网,完善基础网。重点是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推动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提档升级,促进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格局,稳定和拓展交通投资空间。
通过“建体系”,提高循环效率。努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務体系,推动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强化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骨干通道的建设,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的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重点是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推进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农村物流、城市配送等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
通过“抓创新”,增强循环动能。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培育和壮大交通运输新模式、新业态。重点是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培育交通运输产业链优势。
通过“促开放”,保障循环安畅。全力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国际物流通道,维护国际海运重要通道的安全畅通,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重点是建设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网络,建立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提高国际运输应急处突能力。
通过“优治理”,降低循环成本。从全产业链的视角,不断降低物流体系的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税费成本和信息成本。进一步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等物流运输收费,全面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重点是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行业治理高效能。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当下“双循环”格局下的交通强国的确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惟有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才能真正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