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新时期;石嘴山市
[摘 要] 石嘴山市水土保持工作对促进宁夏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意义重大,在总结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石嘴山市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善机构设置,推进水土保持智慧管理;鼓励全员参与,加大水土保持碳汇试验区试点。
[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0941(2023)05-0014-03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缺林少绿,自身调节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决定了水土保持在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赋予了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
1 概 况
石嘴山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位居黄河中游上段,因贺兰山脉与黄河交会之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工业城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总面积5 310 km2,人口75.3万人。全市海拔1 090.0~3 475.9 m,自西向东地貌可分为贺兰山山地、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鄂尔多斯台地4种类型,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气温8.4~9.9 ℃,全年降水少,年均降水量仅167.5~188.8 mm,年均水面蒸发量达1 708.7~2 512.6 mm,属干旱半干旱地区。
因贺兰山区洪沟片蚀、沟蚀和风蚀等自然侵蚀,以及煤炭资源开发、城镇化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建设等人为扰动地表活动,导致城区及其边缘地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石嘴山市被列为西北黄土高原区宁蒙覆沙黄土丘陵区中北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中,石嘴山市被列为重点预防区贺兰山水蚀预防区、重点治理区丘陵台地干旱草原风水蚀治理区、一般预防区宁夏平原潜在风蚀预防区。自20世纪90年代始,石嘴山市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煤矸石和灰渣综合利用、雨洪水集蓄系统建设、城市边缘区行洪沟道综合整治与绿化、山前洪积扇植被恢复与重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与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等,初步建立了具有城市特色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成 效
2.1 强化思想认识,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1]。石嘴山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点,编制印发了《石嘴山市贺兰山东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石嘴山市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等;建立了政府领导任期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考核制,逐层签订责任状;成立了石嘴山市水土保持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大力推进重点防治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任务;建立了简明工作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修订印发了《石嘴山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办事指南》《石嘴山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等。
2.2 坚持系统治理,成效显著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石嘴山市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中“三区”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类型及特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采取“小治理、大封禁”模式,对位配置水土保持措施,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控制水土流失,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如:2019年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三二支沟沿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是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也是银川都市圈生态廊道中线典农河生态廊道的重要建设内容,总投资8 000万元,完成绿化面積212 hm2,栽植苗木322万株;2020年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域北区)生态修复项目,位于国家湿地公园的恢复重建区,总投资约6 400万元,规划设计面积385.4 hm2,其中绿化面积20.9 hm2;2021年实施的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项目(葫芦峪片区),总投资500万元,项目区南北长600 m,东西长1 000 m,绿化面积33.3 hm2,栽植火炬、河北杨、侧柏等苗木2万余株。《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水土保持公报》显示,石嘴山市水土流失面积1 211.0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81%,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 132.12 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3.5%;中度侵蚀面积69.17 km2,占5.7%;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9.74 km2,占0.8%;无剧烈侵蚀区域。石嘴山市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
2.3 创新工作方式,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市水务局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落实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工作,与市税务局联动协作,约谈拖欠水土保持补偿费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时补缴。2020年,石嘴山市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宁夏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制定了《石嘴山市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市级监管项目排查、问题认定和整治工作,共排查生产建设项目31个,认定21个生产建设项目的37项违法违规问题。对违法违规项目督促限期整改,定期了解整改情况,及时掌握整改动态,并积极帮助生产建设单位解决疑难问题;对列于“重点关注名单”的,联合检察院,约谈主要负责人,强化整改力度,确保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完成。2021年6月,石嘴山市全部完成疑似违法违规图斑查处整改工作,整改率达到100%,确保了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按期完成。
2.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水土保持的社会氛围
市水务局开展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法规、政策及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特别是水土保持国策宣传进市委党校活动。市水务局打造了6个“美丽石嘴山水土保持专题教学基地”,通过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项目案例和石嘴山市星海湖生态修复治理现场教学,使学员们对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成效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水土保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截至2021年,市水务局联合市委党校共组织现场教学33班次,培训学员1 500余人次, 景立新:新时期石嘴山市水土保持工作重点营造了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全员支持水土保持事业、自愿防治水土流失、共同保护水土资源的良好氛围。同时,市委组织部将水土保持专题教育列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内容,为水土保持国策深入人心、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石嘴山市启动了秋冬季“贺兰山分片包植增绿活动”,对贺兰山302省道沿线石炭井沟8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区进行生态复绿,共有104家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近1.5万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栽植山桃、山杏、蒙古扁桃、火炬树等苗木50万株,绿化面积1 000 hm2,穴状点播沙米、冰草、沙打旺、柠条等草籽666.7 hm2,为全民参与水土保持树立了典范。
3 工作重点
3.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综合考核体系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引领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依据水利部印发的《2023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石嘴山市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的原则,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健全与石嘴山市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人为水土流失,提升治理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将石嘴山市建成水土保持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将极大增加区域碳吸收能力,在国家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为水土保持措施战略布局优化提供思路。
3.2 加大资金投入,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的投入为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供经济保障。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石嘴山市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以预防监督为主,国家投入力度小、补助标准低,而地方财政财力有限,配套资金支持少,导致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展缓慢。据统计,全市共有26条小流域,截至2022年仅完成了武当庙、大武口沟、红果子沟等小流域的初步治理。“十四五”期间,石嘴山市将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将增加150 km2,水土保持率将达到76.33%,新增建设项目水保监管率将达到100%,森林覆盖率将达到8.86%,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3.3 完善机构设置,推进水土保持智慧管理
完善机构设置。目前,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无水土保持机构和專职工作人员,均只有1名兼职水土保持工作人员,严重影响了当地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建议市水务局协调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两区设置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并确定专职工作人员,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开展。
推进水土保持智慧管理。结合全国土壤侵蚀普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等工作,积极推动水土保持数据资源库建设,在利用好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宁夏水土保持移动监管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石嘴山市实际,自行开发建设石嘴山市水土保持智慧管控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推进“3S”、移动通信、智能终端、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
3.4 鼓励全员参与,加大水土保持碳汇试验区试点力度
通过“美丽石嘴山水土保持专题教学基地”,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提高群众和企业等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水土保持的意识。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水土保持碳汇试验区试点力度。以惠农区万彪垃圾填埋场建设的万彪生态园综合治理项目(营造乔木林3.8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 hm2)为典范,实行“生态建设置换碳排量”政策,给予生态补偿,激发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 蒲朝勇.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22(2):1-6.
[作者简介] 景立新(1974—),男,宁夏石嘴山人,高级工程师,站长,长期从事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0-15
(责任编辑 张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