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艺仙(云南师范大学)
歌剧《小河淌水》是由云南民族大学所创作出品的艺术作品,是根据著名作曲家白桦的长篇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改编创作的,写的是被称作“东方小夜曲”的情歌——《小河淌水》的起源,同时也参照了歌曲背后流传着的一个美丽、悲凉的感人爱情故事。此歌剧由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导孙晋昆、国际华人指挥家汤沐海、声乐教育家邹文琴、作曲家张朝等国内顶尖创作团队组成。
在音乐创作中,剧中人物的形象与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它用交响音乐的形式将少数民族的音乐融合升华,来体现云南少数民族的团结与繁荣。演员们所穿的服装在设计上提取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特色元素来体现声乐演唱时的整体表现力,舞台的布局和灯光也是在极具云南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景观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从而呈现出了一个独特、奇异、唯美的舞台。
创作者通过这些艺术形式来体现人类的情感和表达的共性,又把云南独特的文化传递给观众,并且把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与歌剧相结合的这样一种创新形式,让云南民族歌曲《小河淌水》摇身一变成为一部具有国际主流文化的歌剧,让云南民族文化焕然一新,不仅弘扬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和传承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歌剧《小河淌水》是依照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创作的,取材于白桦的长篇小说《一首情歌的来历》,歌剧分为三幕,总共是九场。它讲述了在茶马古道上,赶马哥乌里不小心丢失了他的马后迷路,被正在采摘“恋草”的女孩依湄的歌声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它歌颂了人间真爱的伟大,展现了两位青年男女为了真爱不惜付出生命的矢志不渝的感人故事,是一部极纯粹的爱情歌剧。就像白桦在长篇小说中说过:“有些往事,由于过于完美,才让我们这些过于功利的后人觉得不像是在人世间发生过的事情,但其实她的的确确是最真实的、人世间的悲欢。”
歌剧《小河淌水》作为一部由民歌改编的中国歌剧,要做到作品整体的效果能够更加完美,就必须用不同的演唱方法进行表演,所以不管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甚至是通俗唱法都可以运用到歌剧中。中华民族是由56 个少数民族构成的国家,民族资源非常雄厚,民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每个民族不同的独特的特殊文化习俗、民风民情等人文景观。要想让中国歌剧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民族符号的最大优势,在歌剧的演唱要去挖掘出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元素,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找出一条富有生机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中国歌剧的演唱风格是根据具体的故事题材来决定的,其风格发展也是经历了大致三个方向:“抒情性风格、风格性风格、戏剧性风格”,但大体上都是借助了传统戏剧的演唱技巧和西方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完成的。作曲家张朝通过对传统故事题材进行改编,笔者结合创作选题和剧本等,依据角色需要等对歌剧《小河淌水》的男女主角的演唱风格进行了的定位。
1.女主角的演唱风格分析
歌剧《小河淌水》中女主角的演唱风格大致是从“演唱方法”“题材的选择”“音域”这三个方面决定的。
在演唱方法上是根据人物形象设定来决定,歌剧《小河淌水》设定的女主是月亮坡上一位美丽农家姑娘,是典型的南方姑娘,她性格善良,淳朴魅力,天真烂漫,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根据分析与比较得出民族唱法更加贴近“依湄姑娘”这一音乐形象。
题材风格上是根据云南传统民歌《小河淌水》作为故事题材进行改编,整个唱段也属于抒情性的歌剧演唱风格,加入了很多的元素来增加民族韵味。
在音域上,由于音域要贴合民族唱法中的甜美和清亮,所以女主角也选择了女高音;“依湄姑娘”唱段多采用了云南民歌最常见的羽调式为其创作,因此歌曲比较短小精悍,节奏舒缓,曲调悠扬。并通过延长音来使曲子流畅、平稳悠扬展现出她的年龄特征,在演唱过程中要突出这个年龄段的天真和羞涩的情感。
女主角依湄选段《在月亮最圆那天》运用了民族传统作曲技法起承转合以及“鱼咬尾”的编曲技法,曲式结构短小精悍,并在歌词的创编上进行了押韵、模仿古代诗歌的写作形式进行创新,如:“天”“脸”“间”“甜”这四个字作为每句话的最后一个,用“an”将四句话进行了押韵来贴合了中国观众的审美需要增加了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作曲家选择了三重唱和二重唱两种推动歌剧故事情节的发展。二重唱运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女声重唱,如选段《我苦命的女儿》把女主角依湄和她的阿嫫进行了戏剧冲突,阿嫫的极力反对将故事推到了高潮,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在演唱中“阿嫫”一词是云南的方言,增加了民族风味,两个角色都采用了民族唱法的形式以及用短小的语句和曲式结构来彰显出云南女生的娇小和内敛,体现云南民族的风采。在宣叙调上,主要运用了无伴奏合唱和念白两种形式,以第一幕开场的《月亮出来了》这一唱段最具代表性,也运用了云南传统民歌中最常用到的景物“月亮”与民歌《小河淌水》作为呼应,让观众身临其境一般。
2.男主角的演唱风格分析
歌剧《小河淌水》中女主角的演唱风格大致是从“演唱方法”“题材的选择”“音域”这三个方面决定的。
例如在歌剧《小河淌水》男女主角二重唱的选段《荷包》中,乌里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融合,“荷包里装着依湄的托付”这一句尤其体现,由于音区的问题和人物环境的需要,王凯这句选择了民族唱法,并加入了云南方言把“荷包”唱成“荷(huo)包”使得富有云南地域风味。而整个唱段女主角用民族唱法,男主角用美声唱法进行了一个二重唱,也是中西合璧的一种形式。
在演唱方法上是根据人物形象的设定来决定,歌剧《小河淌水》背景中男主角乌里所处的背景是世世代代在茶马古道上赶马的赶马小哥,在一次赶马途中因丢失小马迷路从而遇到心爱的姑娘,却因为听到父亲病号的消息不得不离开月亮坡,情节的变化跌宕起伏,因此演唱的方法选择了美声唱法来贴合马帮小哥这一身份,而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来表现出遇到心爱姑娘的欣喜、听到父亲生病的纠结和无奈、离开时不舍以及失去爱人的愤怒与悲伤,所以不局限于美声唱法。
题材风格上是根据云南传统民歌《小河淌水》作为故事题材进行改编,整个唱段也属于进行曲的歌剧演唱风格,其中也加入了很多的传统民族来增加民族韵味。
在音域上,由于跨度很大,所以男主角也选择了男高音;“赶马小哥乌里”唱段多采用了抒情性的风格来进行定位,但是《马帮带信,十万火急》这一唱段却大不相同采用了进行曲的风格来进行了创编,与其他唱段形成了对比,进行了故事情节的推动。
在民族元素的运用上,歌剧《小河淌水》男女主角二重唱的选段《马帮带信,十万火急》中,乌里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融合,“荷包里装着依湄的托付”这一句尤其体现,由于音区的问题和人物环境的需要,王凯这句选择了民族唱法,并加入了云南方言把“荷包”唱成“荷(huo)包”极具云南地域风味。而整个唱段女主角用民族唱法,男主角用美声唱法进行了一个二重唱,也是中西合璧的一种形式。
1.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
女主角依湄是由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高淑琴担任。高淑琴曾表演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话剧《我的西南联大》、中国原创歌剧《号角》等等;她曾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首唱了的歌曲《一生只为一个梦想》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选入中国梦歌曲,是优秀的女歌唱家。
高淑琴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云南女孩通过演绎云南女孩依湄姑娘温柔质朴的形象,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的七彩云南。剧中依湄姑娘温文而婉,淳朴魅力,天真烂漫。在她十六岁那年,他遇见了茶马古道来的赶马哥乌里,两人一见钟情。“依湄姑娘”唱段多采用了云南民歌最常见的羽调式为其创作,因此歌曲比较短小精悍,节奏舒缓,曲调悠扬。并通过一些延长音来使的曲子流畅、平稳悠扬来展现出女主人公的年龄特征。因此在演唱过程中要表现出这个年龄段的天真和见到喜欢的人的害羞和懵懂。
2.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塑造
歌剧《小河淌水》的男主角由综艺《声入人心》的年度首席王凯担任,曾获得了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金奖。
担任男主角的王凯作为一位大大咧咧的北方男生,要演绎出南方男生的内敛与含蓄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考验。剧中男主角乌里所处的背景是世世代代在茶马古道上赶马的小哥,在一次赶马途中迷了路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却因为听到父亲病号的消息不得不离开月亮坡,因此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和处境的变化来表现出遇到心爱姑娘的欣喜、听到父亲生病的纠结和无奈、离开时不舍以及失去爱人的愤怒与悲伤等情感。
歌唱方法是声乐表演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它被大概分为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及通俗唱法三种,不仅受到表演者自己的声带、声线的影响,还需符合演唱作品的形象要求,很大程度上也受当时演出的环境影响。
而歌剧中的唱法是比较多元化的,需根据角色的需要来设计,不能一概而论。要进行人物唱段进行分析再来决定歌唱方法,甚至为了情感与色彩的更丰富表现,也可以交叉使用。
1.女主角的歌唱方法
歌剧《小河淌水》是依据云南民歌改写的,女主角的定位也是一位云南姑娘,其唱腔要求甜美和清亮,民族唱法是基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戏剧和民间传唱等,注重明亮的音色、鲜明的风格,突出的个性。与歌剧中最常用的美声唱法相比来说,民族唱法更加贴近“依湄姑娘”这一音乐形象。
而民族唱法本身就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元素,在遇到情感表现特别强烈时,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中可以借鉴一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来改变表演者的音量,增强了歌剧的表现力,从而感染观众。在歌剧《小河淌水》中“依湄姑娘”在唱选段《花开情绽放》中“恋草花我恨你,大千世界为什么会有你”这一句时,就借鉴了美声的发声腔体来达到剧情的需要,而这句歌词作者反复运用了三次,写出来依湄姑娘对阿嫫极力反对并用恋草花留住女主角乌里的无奈与悲痛,与前面的抒情片段不同,该唱段把情感发泄到了一个高峰,所以这样的处理不仅运用了咱们云南的民族元素,同时还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了大融合,发展了声乐唱法的多元化。
2.男主角的歌唱方法
男主角王凯的声音非常具有穿透力,音色浑厚、气息饱满、音域也很宽广,是内地非常优秀的歌剧演员。在歌剧《小河淌水》中,他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融合,并结合了中国观众们的审美需求,加入了云南本地的语言风格,极具民族特色。
歌剧《小河淌水》把男主角的唱法保留了西方歌剧最常用的美声唱法,贴合了男主角本身男高音的声线,也和女主角的民族唱法进行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且剧中男主角乌里是一位常年在外面赶马的小哥身体壮硕、力量十足,而美声唱法刚好比较饱满、宏厚,运用美声唱法最合适不过。
谱例1 《这是高山一样的信任》
美声唱法不仅要求声线统一、音色穿透力、音域的宽广度等,更需要演唱者把歌唱作品的音乐旋律、歌词的含义、角色的情绪以及歌剧作品的情节等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来达到推动歌剧故事发展的效果。在歌剧《小河淌水》中男主角乌里在唱选段《这是高山一样的信任》(谱例1)中“这是高山一样的信任”这一句时,在音乐旋律上,一直持续的运用三连音和和弦的形式来进行推动;在歌词上是使用了比喻句的形式,运用了“高山”这一具体的景物来形容依湄姑娘对男主角的高度信任和坚定不移;在角色的情绪上,要体现出男主角乌里拿着依湄给的装着恋草花解药的荷包,体现歌词里“她打破了情的枷锁,还给了我爱的自尊”这样一种思绪万千的情绪;在音域的宽度上有一个小字二组的“la”到小字二组“do”一个六度的大跳,在处理上应注意共鸣和连贯的统一变化。将这四个部分进行紧密的联系,让男主角乌里的情绪推到制高点,从而达到歌剧作品的推动。
歌剧的演唱最后还是要通过音乐语言来感染到现场的观众们,歌唱语言是建立在咱们自己的生活语言上的,每个地方的语言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
地域方言是直接决定了演唱风格的重要因素。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运用的语言就是云南本地的方言,因为利于全国的观众所接受,便选择了普通话来作为了整首歌剧的核心语言,但在创作时还是尽量保留了云南当地的民族元素和艺术特征。
1.歌唱语言的咬字与吐字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咬字和吐字能够准确地在歌唱中表达清楚语言,所以为了确保每个词的表达准确,确保字正腔圆,就要做到要用横字竖咬、后韵母前咬、窄韵母宽咬的特点来演唱。
歌剧《小河淌水》选段《小河淌水的故事》中依湄的唱段的旋律为羽调式,比较优美,情感非常细腻,节奏悠长,所以在演唱时不能够咬字和吐字太重,相反应该比较柔和一点,反映出依湄姑娘对赶马哥思恋的情感。
2.歌唱语言中的叠词与语气词
在唱段“小河淌水”中的“哎”“亮汪汪”等叠词和语气词的运用烘托出了强烈的民族风味;同时唱段中还大量使用了云南本地对爱人的昵称“阿哥”“阿妹”等词来贴近实际的生活,保留了云南的民族元素。在歌唱时,语言和音乐是有机结合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方法,即使演唱者有着超高的演唱技巧也不能把作品的内涵传递给观众。例如“小河淌水”中的“哎”“亮汪汪”等叠词和语气词的运用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风味;同时唱段中还大量使用了云南本地对爱人的昵称“阿哥”“阿妹”等词来贴近实际的生活,保留了云南的民族元素。
3.歌唱语言中的归韵
归韵是指个一字的尾巴的韵母首尾,如果收得不好会导致观众听不清楚歌词,从而不能体会出歌词表达出来的含义。而云南方言中对于归韵与普通话有着些许出入,所以不但要掌握正确的归韵,而且还要贴合云南的歌唱语言。
在歌剧《小河淌水》阿嫫和依湄唱段《赶马人是过阵的风雨》中依湄唱的“阿妈她一席话搅乱我的心”这一句中的“心”字,由字头“x”、字腹“i”和字尾“n”组成,如果归韵没有归对或者归完的话会导致唱成“xing”就把意思给改变了,而云南方言中常常不会把韵归完,在唱“难道命运把我算计”这句话时的“难”不能够直接唱成“nan”,而是要再进行归韵到“ng”上,才能贴和民族方言,从而来塑造人物形象。
所以根据云南民歌的民族特色来选择歌唱语言更能够贴近角色的需求也保留了传统的民族元素,使得音乐剧更被大众所接受。
声乐作为歌剧中最重要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演唱和表演的综合能力,深层分析人物形象、题材风格,选择适合角色的唱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演唱功底,丰富演唱层次,实现表演最优。笔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通过对中国歌剧声乐表演中的民族元素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有着很丰富的民族资源,要利用好这一优势,驱使中国歌剧充分发挥民族象征的作用,让中国歌剧作品进一步拓宽、进一步发展,寻求一条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生命的国际化发展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