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摘要:财务风险是伴随着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只要与预期目标存在有差异,而且这个差异是不确定的,就会有财务风险。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贯彻施行者,每项经济活动之中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所以,预先设法制止财务风险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事项开展能够合法合规,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不流失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等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事业单位目前的财务风险点进行分析,简要陈述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有所帮助,同时能助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風险;财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教、科、文、体、卫等方面提供不求经济回报的服务,其大部分使用的是国家财政资金,就目前而言使用的事业经费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在财务风险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制定、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财务风险点,有助于预防和消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尽可能地减少国家损失,有利于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导致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内在的影响因素,牵涉到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方方面面,所以要对财务风险管理加以重视,以下是当前伴随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一)预算管理风险
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起始点,存在有以下风险:一是财务部门根据以往经验和历史资料自行代替业务部门编制预算,与其他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二是部门编制预算工作一般只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填报很仓促,编制随意性强,未能提前谋划,未能做好所报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未能仔细测算经费需求;三是在开支时有些单位未能把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区分开来,有使用项目经费开支如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等日常办公经费的情况,有些单位随意混用不同项目的经费,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导致编制预算应有的作用未能体现出来;四是部分项目支出未能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批复数执行,存在有些项目开支严重超出预算,有些项目未能落实,项目经费结余过大等情况,造成项目支出执行情况与年初预算出现很大出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五是对预算缺乏实质性的评价与监督,很多单位没能对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剖析,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准确、资金的利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有无超出预算等,未能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各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在具体财务核算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比如,有些单位原始凭证填制出现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原始凭证上有挖补刮痕迹等不规范现象,导致出现需要承担支付责任的风险;有些单位在进行财务处理时使用不符合实际的会计科目,会导致出现账实不符;有些单位不规范落实会计政策,如应提未提固定资产折旧,会导致出现虚增资产的风险;有些单位忽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或披露的信息不完整,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资产管理风险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很多事业单位只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略购置后的管理,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不好开展。第二,在目前的资产管理模式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未能与其他系统形成有效衔接,进而导致资产管理效果较弱。第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资产维护,可以有效增加资产使用年限,在增强资产使用成效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财政压力,反之,将会出现缩短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增加新的添置成本的风险。而且,有些单位的资产管理员没能对资产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极易导致出现资产被闲置,使用效率低的情况。第四,账外资产的存在以及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出售、转让、报废等处置的环节上,通常出现的处理方式不合理、价值信息不准确或者是资产评估不合规等风险问题,这些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政府采购风险
政府采购工作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受很多因素影响,其风险点主要有四点:一是由于政府采购施行与政府采购预算间隔时间跨度大,有些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流于形式,实际采购没能按预算的方式执行;二是政府采购全过程用时比较长,如果等采购流程全部走完才能收货,往往会耽误其他工作,导致很多单位都会采取先收货后走采购流程的不合理的采购方式,如果后期采购资金没能如期拨付,容易与供货商产生纠纷;三是有些单位不验收或验收不标准,导致产生实际购置产品与采购合同商定产品有出入的风险;四是有些单位没有保存好相关的采购材料,容易影响到单位后期采购活动的开展及对采购效果的评估等。
(五)制度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可操作性弱、执行力度不强,都是导致制度风险存在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是为有制度而定制度,制度只留存于表面,没有与单位实际相切合,有一部分单位制度的落实情况很不乐观。近年来,通过媒体曝光的贪腐案件频发,是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落实监督不到位,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出现提供了方便。在事业单位,预决算、收付、固定资产、政府采购、建设项目、合同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提。
(六)人员风险
事业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造成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因素。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容易造成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财务信息失真,给单位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对事业单位而言,做好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能有效避免财务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能实现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首先,通过财务风险防范,在内部建立更完整的经费管理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和费用报销机制等,将财务工作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履行自身职权的过程中,能自觉约束个人行为,保证了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避免违规行为。其次,事业单位掌管和使用着大量的国有资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可以使单位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全程监督管理资产采购、入账和处置等行为,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第三,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撑。强化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有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提高,也可以避免会计信息泄露,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避免财务弄虚作假,继而提高单位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事业单位在制度方面、人员方面以及管理执行方面对财务风险的把控力度不足等原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自身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导致内部控制所具备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导致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问题。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控体系,仅仅设置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是制度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切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无法得到充分落实。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有些事业单位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情况下,财务工作中各岗位的相互约束力不足,容易出现篡改财务数据等问题,继而引发相应的财务风险。
(二)风险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会产生财务风险,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欠缺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具体来讲,一方面,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不了解,忽视了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无法对财务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部分事业单位因为自身的编制和资金问题,没有安排相应的财务会计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存在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经验等情况,没有经过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不强。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对自身扮演的角色缺乏准确定位,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容易受到外部利益的诱惑。实际上,由于事业单位大多属于非盈利性质的国家机构,享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部分管理者会认为不存在风险而缺乏风险意识,主观决策随意性较强,忽视监督职责,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
(三)缺乏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财政部门的预算体系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定额标准体系也已经建立,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需求还是有差距,很多预算单位为确保单位正常运转,都存在着实际操作中用公用经费开支人员经费,用专项经费开支公用经费的现象。
(四)管理者、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
在当前,有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做决策是凭经验,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依据,甚至有以个人意见左右集体研究的情况,容易造成国家资金浪费,甚至容易滋生违纪违规的行为。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于财务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相对于企业来说观念还是比较滞后,对新政策新制度的贯彻执行经常存在一定的延迟,技术业务层面也缺少创新性,一般都是由领导做决定,工作上欠缺自主能力,应对风险时的反应能力和化解能力比较弱。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应对举措
事业单位做好财务风险分析,明确其原因,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强化风险意识、规范经费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措施,可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有效应对,做到合理使用财政经费,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一)完善内控体系
在实践中,事业单位不仅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控体系,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内控体系的实施效果:一是要保证财务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将管理层的监督责任落到位;二是要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组建对应的监督管理部门,确保所有经费的使用都在有效监管下;三是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图和岗位责任书,将各岗位的内容和职责直观展示出来,推动工作的规范落实。
(二)强化风险意识
在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具体而言,一是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重视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对事业单位管理层进行培训,提高事业单位管理层的财务法规意识和财务理论水平,加深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将会计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二是财务人员要树立起自我提升的意识,积极参加与财务风险管理有关的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素养,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尽可能地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三)规范经费管理
事业经费是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事业经费有快速增长、规模庞大的特点,规范经费管理,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编制预算,尽可能地缩短各项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的差距,避免出现无预算开支或超预算开支的现象,避免出现项目无法开展的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及时跟踪、督促与检查预算项目开展情况,避免出现违规操作。预算项目确实需要调整的,要做好足够的论证,确保整个调整过程严格按照程序与权限开展。第二,做好资金收付管理。统一由财务部门办理收支业务,加强资金归属管理,防止侵占、不按用途使用等行为的发生,避免出现资金不在国家管控范围内的现象发生。做好收入费用明细分析,建立与银行和财政部门的对账机制,科学合理分析各项收支事项,判断分析资金往来是否存在反常现象。第三,加强资金审批。严格落实资金拨付审批制度,执行专项资金专门管理,监督项目资金执行情况,防止产生更改资金使用方向的情况,及时跟进并检查专项资金的运用情况。第四,推进资金绩效评价。充分解析资金投放与执行情况,评价资金使用是否正确,预算执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等。第五,存量资金的盘活。定期清查盘点存量资金,将事业项目结余资金缴回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重新安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六,不相容岗位分离。每一项资金业务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来完成,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四)提高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单位管理者定期参加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了解和掌握单位的财务情况,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其次,招聘专业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进入单位,充实会计核算岗位。第三,加强对在岗财务人员的培育,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着以上种种问题,但是经过对问题的抽丝剥茧,并且积极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的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让事业单位得到平稳有力的发展和运行,充分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事业单位就能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 (20):97-99.
[2]朱远欣.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策略[J].财会学习,2022 (29):170-172.
[3]薛卫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 (19):157-159.
[4]韩伟.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 (09):136-138.
[5]陈兮.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探寻[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 (17):57-59.
[6]刘天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防控研究[J].财会学习,2022 (1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