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11 08:47李泳宁朱宏阳倪敏
文教资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李泳宁 朱宏阳 倪敏

摘 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其本质在于激发行为、拓宽视野、引导学习、发挥潜能、全面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挖掘自身能力,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本文从基于真实案例的生产实际与科研项目出发,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酶工程”“实用发酵技术”等专业课程为例,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进行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1]

近年来,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因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的方法与举措,让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酶工程”“实用发酵技术”等专业课程为例,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模式并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的问题,我们提出基于真实生产案例情境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双师共导的学生培养和互动性过程考核方式等改革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基于真实案例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重构多样性的考核评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福建省制定的“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将健康福建建设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此,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知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接社会发展大格局,满足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国家医药产业不断升级,催生了更多新技术新岗位,对药品生产技术从业人员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服务医药产业链的创新型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具备创新创业思维和理念,方可持续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发展进程。[5]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尝试鼓励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执行中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涉外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灵活学习并坚持终身学习,只有这样的教育变革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挑战,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

(一)重构基于真实案例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真实案例的情境设置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将实际生产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展探索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同时,教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将科研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研究课题也引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在现有专业知识基础上拓宽知识视野,启发学生延伸和迁移知识,使学生在新产品研发与工艺革新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应用,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大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科研开发反哺教学和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柳杨等在基于商业案例情境设置的体验式课内教学中引进商业案例的课程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在真实的应用研发与技术服务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贯彻创业教育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

(二)双师共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全程跟进学生培养,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课程指导、项目导师提供项目实施指导,构建新式“双师共导”的创新创业体系。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更造就了“做中学、做中教”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7]同时,在学生完成实训作品后,教师深入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并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创业项目孵化实践,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发展定位、实施路径、项目落地等具体创业问题的咨询诊断服务。

(三)强化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与开放机制

在现有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改建众创空间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实验室,既满足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又为学生打造一个专业技能训练的平台,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优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共享型实验室开放和安全准入制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策划选题,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尝试自主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重构多样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综合各个角度进行考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本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掌握情况。项目考核与评价采用项目任务实施结果与PPT(幻灯片)展示的形式进行,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对学生小组的设计方案、操作能力、实验结果、PPT展示和团队合作等指标综合测评。通过对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学生重视实践课,从而大大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酶工程”“实用发酵技术”等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酶工程”“实用发酵技术”课程的内容涉及产酶微生物的筛选、菌种保藏、筛选和复壮、产品分离纯化、发酵工艺优化等工作岗位及任务,传统培养目标是掌握酶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理论及技能,以及酶工程、发酵工程生产上中下游等相关专业知识,而新的设计理念是以任务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组团共同完成任务,从而锻炼了团队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教學步骤

1. 项目任务设计

教师根据新的课程目标重新梳理和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制订基于具体项目任务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如“筛选一种有效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并分离纯化该纤维素酶”。

目标:以选定的酶为出发物,从自然界中筛选一种产该酶的微生物。内容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内容实施、PPT汇报和总结。在产酶微生物筛选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组成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先到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再根据文献内容和实训条件,选定获得目标物的可行性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法,最后共同制订实验方案。

2. 项目任务实施

在项目任务方案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根据个人特点和专长,分别担任微生物筛选、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酶的分离纯化和酶活测定等工作岗位任务,并根据任务分工分别阐述自己的岗位职责内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对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实训任务做出有利于总体目标的修正。

3. 项目考核与评价

本项目考核与评价采用项目任务实施结果与PPT展示的形式进行,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在过程评价时加大实训环节中学生得分的比重,注重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团队成员打出实训得分,并根据团队最后汇报的成果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进行综合打分,这个分数占学生最后学期总成绩的60%,而平时实训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

4. 项目成效与延伸

在本项目任务训练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产酶微生物的筛选方案、任务设计和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参与具体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结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挖掘具有特色或创新性的项目或产品,指导学生申报参加校级和省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改革成效

近年来,本专业坚持走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以“科研提升教学”作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促进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9]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承担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并将科研成果作为真实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科研开发反哺教学和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见图1)。依托系部创业基地,鼓励师生合作,师生共同开发新一代高效降解养殖场污水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细菌纤维素基抗菌敷料、一种新型海带岩藻聚糖和江蓠海藻废渣微生物发酵饲料等创新产品,学生专业技能显著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较好成绩。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达200多项,指导学生申报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多项。

五、结语

本文基于真实案例的生产实际与科研项目,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实现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创新创业实践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融合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小洪,冯明友,陈曦,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9(16):142-144.

[2] 刘玲,李德英,李胜,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护理药理学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J]. 科技视界,2020(7):12-13.

[3] 王卫霞,翟黎明,李天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67-69.

[4] 文萍芳,徐洪武,彭文良.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5):35-37.

[5] 陈少珍,王丽,谢琳,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中药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0(15):68-69。

[6] 柳杨,周群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9):4-6,9.

[7] [9] 李泳宁,郭丹,黄慧,等.科学研究引领专业建设——高职药学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1-3.

[8] 李泳宁,朱宏阳,林小兰,等.高职生物制药设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武夷学院学报,2015(9):83-85.

基金项目: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和建设项目资助(CX2019002) 。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