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形外,入乎趣内

2023-06-11 23:01郭韵唐有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4期
关键词:田忌正方反方

郭韵 唐有泉

语文学习的成功,兴趣为重要且必要的条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情境性和情感性,已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创造了条件。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的这些基本特点,发挥语文独特优势,以灵活有效的方法解读和运用教材、设计和选择教法,让语文课堂情趣盎然,让语文学习变得高效。

一、现场直播:感受自然魅力

“现场直播”,能让现场神奇“位移”,帮助受众近距离感受场景。将此用于阅读教学,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现场,参与直播,他们会潜心其中、沉醉其间,它给予学生的是素养的提升、快乐的享受。为此,对描写自然景物和自然形象的课文,为引导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可凭借课文语言画面、相关图片视频,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直播,谈所见、叙所闻、话所想,将语言理解、感受和表达融为一体。

如《观潮》(统编版四上第一单元),借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为促进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和课文语言的内化,教师这样引导: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如期而来,如果红领巾电视台请你进行现场直播,你怎样对电视机前的小观众进行描述呢?通过交流点拨,学生明白要注意两点——一是有序叙述: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叙述;二是形象描述:描述所见、所闻和所感,力求具体、生动和形象。此后,让学生面对视频进行直播。大家兴致十足,转播进行得有模有样。下面是“直播”的片段:

各位观众:你们好!我是红领巾电视台的小记者,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又来到了。我随着人流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现在是上午8点种,距潮来的时间还有5个小时,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翘首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大家看,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现在江面风平浪静,越往东越宽。………

现在是午后一点,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时,人头攒动,不少人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欢呼起来:“潮来啦!”

观众朋友,你们听到了吗?潮水的响声越来越大,似千军呐喊,像惊雷掠空。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天边泛起一道银线,若隐若现。那条白线快速地向我们移来,远远望去,宛如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展翅翩翩飞来,又像一条闪亮的白龙向这边腾飞,好壮观啊!近了,近了!汹涌的大潮如受惊的雄师,惊吼跃起,声如山崩地裂。刹那间,壁立的潮头近7米,仿佛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着席卷而来。游客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和欢呼声:“太棒了!太壮观了!”

各位观众,这就是大自然力与美的表演,真是别有一番绝妙的乐趣。壮观的过程虽然只有几分钟,但荡气回肠的情景令在场的每一位游客叹为观止。

这样直播,让学生置身其间,一边观赏一边描述,钱塘江潮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便在他们心中定格,课文那生动形象的语言便在他们心中内化,而在感受美、表达美的同时,他们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灵活性也得到训练。

二、真诚劝说:明晰蕴含事理

寓言、童话等以事说理的课文,在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考虑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对小学生而言,道理理解,不能满足语言的描述,而要追求内心的认同;不能依靠老师的陈述,而要着力自己的感悟。为此,可借助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走进故事,借助自己对事理的理解,对人物进行真诚劝说和真心告诫,以求内容理解与道理感悟的统一、语言发展与认识提升的同步。

如,为理解《守株待兔》(统编版三下第二单元)的寓意,教师借助情境创设,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宋国农夫进行对话,以真情的劝说启发他认识并改正错误。

师:同学们,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农夫犯了错,可他还不知错在何处,我们不妨走进田间去劝劝他。我就是那位农夫啊,为了让禾苗长快一些,我费了功夫,花了力气,为什么结果让我大失所望,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伯伯啊,你还是拿起农具到田里干活吧!

师:干活多辛苦,等兔子多轻松。我可不想再去辛苦了!

生:伯伯啊,你等了几天都没有等到兔子,恐怕等不到了。

师:我有耐心呢,肯定会等到的。

生:老伯伯啊,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的现象,不会经常发生的。你不要存侥幸心理哦!

师:我相信还会有兔子撞死在这树桩上的。

生:老伯伯啊,你坐在树桩旁,哪有兔子会朝树桩跑啊?

师:那我到别处去等好了。

生:伯伯,别荒了田地啊,不种田就收不到粮食,你怎么生活啊?

生:要想过上幸福的日子,只有靠劳动。你千万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啊!

师:哦,是啊,我知道了。還真的,第一只兔子来得很容易,等第二只兔子已经几天了,连个兔子的影子也没有见着。哎,看来不能再等了。

上述案例中,在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后,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走进田间与农夫真诚对话,对农夫真心劝说,既指明宋国人的过错,又教给正确的方法。这对农夫而言,是形象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认识的提升。这样的寓意理解,既是道理的感受,也是语言的发展。

三、角色争辩:体味人间真情

教材中借故事叙述表达人间真情的课文不少。有些课文,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件事,态度不同,行动迥异,这样对比映衬,往往使情感表达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这样,课文情感表达的动人之处,就是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为此,可挖掘情感与语言的聚焦点,巧妙施教,精准发力,巧用“对比”,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文本,步入故事,围绕“对这件事到底该如何面对”的话题进行争辩,以感受人间真情的善与美、情感表达的真与实。

如,《慈母情深》(统编版五上第六单元)写“我”向母亲要钱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母亲满足了“我”的要求。她数毛票时,旁边一女人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母亲的行动与那人的建议,都指向“慈母情深”的表达。对此,教师这样引导: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挣钱非常不易,能供孩子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你认为母亲要不要供孩子看闲书呢?有的认为应该,有的认为不应该。此后,让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师:有人认同那人的看法,有人表示反对。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下面就请大家讲述自己的观点:

正方:我方认为,母亲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要想孩子学习成绩好,必须让他多看书。

反方:我方认为,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是困难,能供孩子上学就不错了。母亲已经尽到职责了,没有必要再供孩子看课外书。

反方:是的,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地干活,多不容易啊。“瘦弱的脊背”“疲惫的眼神”让人心疼!我也觉得她真的不要拿出钱来供孩子看书。

正方:正是因为生活困难,就更要让孩子看些闲书。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她懂得,要想改变命运,就要多学文化,多看书。

师:是的,虽然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她懂这个道理。反方呢?

反方:母亲在那样艰苦在的环境中工作,只能挣些毛票。她应该拿出那些毛票,對孩子进行教育:妈妈挣钱不容易,辛苦了一个月,就挣了这些少得可怜的钞票,你可要好好学习,而不应该看闲书哇!

正方:梁晓声要买书看,就说明他是好好学习的呀!

正方:是的,孩子爱看书,这对母亲来说是很开心的事。你们注意到她对那个女人说的话吗,“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很有眼光,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才是深深的母爱呀!

师:能从文中找依据,很好!

正方:文章最后写道,“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因为爱看书是好事啊,作为母亲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啊。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正方:母亲辛辛苦苦工作为的啥,就是为的孩子呀!

反方:听了正方的讲述,我方也感受到了,这位母亲太伟大了,她全力支持孩子看书,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正体现了“慈母情深”。

特定的背景,特殊的困难,体现了母亲和那人生活共同的不易。因为此,那人才设身处地,进行劝说;也因为此,母亲才竭尽全力,满足孩子。可见,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肯定有失偏颇。而联系故事背景,进行现场争辩,学生对那人劝说的根本原因就有了真正的理解,对母亲选择的根本目的也就有了更深的感悟,从而感受了深深的母子之情。这样引导,体现了趣味与效果的统一。

四、情境交流:促进诗句内存

古诗词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目的之一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来滋润学生心灵的田园。这里的营养,既是语言的,也是精神的;既是为了接受,也是为了传承。古诗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理解、背诵中,将诗句的语言、诗句的画面、诗句的情感融合一体,内存于学生心中。对小学生而言,诗句理解有一定难度,简单朗读、讲解、背诵,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将朗读、讲解和背诵融合于相关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常常兴致勃勃。

如,教学《村晚》(统编版五下第一单元),为了生动地再现乡村的美景,真切体会到牧童的心情。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亲情对话:这天,小茗学会了这首诗,回家后开心地背给爷爷听,讲给爷爷听。我来当爷爷,谁来当小茗?

小茗:(眉开眼笑地来到师身边)爷爷,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村晚》。

师:好,快背给爷爷听听。

小茗:草满池塘水满陂

师:(一脸疑惑)什么?一池塘的水只有满满一杯水?

小茗:不是,陂,是池岸的意思。

师:(点点头)哦!

小茗:山衔落日浸寒漪

师:(很惊讶)山怎么能衔住落日呢?

小茗:这里指落日半挂在山腰,像被山衔住了一样。

师:那这两句话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啊,你说给爷爷听听。

小茗:池塘的四周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令人赏心悦目。碧绿的池水都快接近岸边了,真像一面硕大的镜子。放眼望去,太阳慢慢西沉,有一半已经到了山的背后,再看看池塘里,山衔着太阳一起倒映在池水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无数小精灵在跳动。好优美的景色啊!

师:(点点头)嗯,真是太美了!

小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师:这是说的什么呢?

小茗:忽然,一阵优美的笛声从不远处传来。很快,一条黄牛慢悠悠地走来,只见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双手拿着一把短笛,神情专注地吹着没有固定调子的曲子。他的手指熟练地在笛子上跳动,笛声优美,犹如一股清泉在山涧淙淙流淌。

师:嗯,这牧童好开心哟!

一般而言,诗句学习后,教师多让学生背诵诗句、说说诗句描述的画面,虽然背诵理解的任务也能完成。但如此引导,背诵和理解就是机械的,缺乏情趣的。而上述案例中,孙儿给师背古诗、讲意思的情境,就像在表演一场有情有趣的独幕剧,是那么自然而然,那么有滋有味,学生乐说、乐听,其效果不言而喻。

五、现场采访:探索前因后果

教材中写事的文章,常会以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人与人、人与事的相关联系,展示事情发展的内在规律。这类课文,就在于带学生走进生活,亲近有趣的故事,见识鲜活的人物,在提升理解表达能力的同时,得到生活的启迪,提升生活的智慧。为此,此刻课文阅读,可让学生以采访者的身份,与文中的人亲近,通过采访,让文中的人物话见闻,谈感受。无疑,这样有趣的学习形式会让学生乐此不疲。

如,阅读《田忌赛马》(统编版五下第六单元)后,教师让学生充当田忌、齐威王、孙膑,随时接受“记者”(老师)的采访。

分析前几场比赛的情况:

师:请问田忌先生,几场赛马比赛结束了,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摇摇头)唉,我的马太差劲了,我输得口服心服,看来,要想取得胜利,没有好马是不行的。

师:齐王,祝贺您屡次取得赛马比赛的胜利,您能谈谈取胜的原因吗?

生:我的马膘肥体壮,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我必胜无疑啊!

生:我的马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好马,理所当然我是赢家啦!

师:请问你孙膑,看了几场比赛,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一副满有信心的样子)田忌要想取得胜利,还是有办法的,因为双方的马脚力相差不是很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只要……哈哈,暂且保密!

师:(点点头)听你这么说,我也觉得田忌确实有胜利的可能。

分析再次比赛的情况:

师:齐王,以前赛马比赛您都胜利了,而这次却输了,能谈谈体会吗?

生:由于我还沉浸在几次成功的喜悦中,没有及时发现对方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唉,看来麻痹不得啊!

师:田忌先生,祝你成功!你能联系几次比赛的情况谈谈感想吗?

生:从几次比赛的情况看,除了要有好马,关键还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巧妙的方法,取胜的把握才会大些。

生:今天我胜利了,这要感谢我的好朋友孙膑,是他设法使我转败为胜的。

师:孙膑啊,我真佩服,你一个妙计就使田忌转败为胜,能说说原因吗?

生:我发现前几次比赛,齐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我想:田忌只要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取胜的。从刚才的比赛结果来看,我的办法还是可行的。

生:还有,齐王几次比赛胜利了,他得意洋洋,不会注意到田忌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这是田忌取胜的另一个原因。

上述案例中,教师当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做文中人物接受采访,引领学生围绕话题,联系分析,清晰前因后果,探究因果联系,透视内在规律,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样,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事情的感受和透视能力,都能得到同步提升。

猜你喜欢
田忌正方反方
有力的反驳
田忌赛马
Goos–H¨anchen-like shift related to spin and valley polarization in ferromagnetic silicene∗
寻找缺失的一角
辩论会的启发
减肥秘方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田忌赛马
我的故事show
元旦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