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体系构建

2023-06-10 03:58陈冬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课校本劳动

陈冬新

2023年4月11日,教育部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座谈会。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对下一步劳动教育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夯实劳动教育责任,将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强化课程实施,发挥课程主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统筹拓展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家校衔接的劳动育人机制,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中小学校如何发挥劳动教育课程主导作用、强化课程实施?学校需要站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立足长远确立基于学校办学基础并涵盖全体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拓展家校社劳动实践场域资源,开发以实践体验为主的劳动项目,建立多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一体化解决学校劳动课在哪里上(课程场域)、教什么(课程内容)、怎样教(劳动清单与劳动项目)、谁来教(师资团队)、如何评(劳动评价)等问题,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及劳动实践场域资源特色,系统构建体现年级递进性的校本劳动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学校劳动课开齐开足开好。

学校劳动课“在哪里上”

劳动课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在劳动体验过程中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进而获得劳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劳动课,必须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进行,因此,系统建设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物理空间与環境,解决学校劳动课“在哪里上”的问题,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学校构建校本劳动课程体系的始发地。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空间资源。校园内的劳动实践室、食堂、图书馆、科技场馆等,都是学生可以进行日常值日劳动及其他生活劳动的场所。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内的树木花草绿地、空隙地带或阳台等安全空间,建设校园“小苗圃”“空中农场”“快乐农场”等,指导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校园内的场馆管理、建筑维护等,可为学生提供服务性劳动体验的机会。校园外的劳动空间,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环境以及各类劳动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及研学旅行基地等专业化场所。

校内劳动实践室是劳动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也是重要保障。劳动实践室要配备必要的工具、设备、软件、模型及安全用品,配齐配足学生开展劳动实践项目所需要的材料。学校要建立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完善劳动教育设施设备。校外社会劳动实践基地是生产劳动课程开发的拓展资源。社会劳动实践基地的设立要充分兼顾学生劳动的特点,还要考虑劳动场地的规模及劳动项目的适切性,分类设立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实践需求。家庭是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开发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的第一教师,学校要发动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指导工作,并配合学校开展日常生活劳动。

认真梳理和积极拓展学校劳动场域资源,解决了劳动课“在哪里上”的问题,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学校劳动课“教什么”

劳动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方面,通过开展三类劳动,培养学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劳动素养。

对学校而言,生产劳动受限于场地、师资、经费等,因而是劳动课实施的难点。虽然学校直接为学生提供完整经历工农业生产过程的劳动实践比较困难,但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校内外场地开展工农业生产体验,如通过到工厂参观感受生产过程,通过在学校劳动实践室中制作模型来模拟、经历生产过程,通过与各类型社会劳动实践基地联系开展生产劳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生产过程。服务性劳动既要到敬老院等开展常态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更要考虑体现科技发展和产业变化的现代服务性劳动,如科技服务、创意设计、乡村民宿、现代物流等,还要关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区等公共服务劳动,侧重社会责任、劳动态度、职业认识的培养。

学校应尽可能地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学段之间的递进性,因地制宜开展任务群劳动项目实践,避免局部、割裂地实施劳动教育,避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劳动教育。

学校劳动课“怎样教”

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劳动教育实施的四条路径: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同时,对学校教学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安排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项目时,中小学要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在开足专门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中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重叠部分,可整合实施。”新课标也对十个劳动任务群分别提出了“活动建议”。学校要在认真领会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因校制宜制定学校劳动课教学方案。

学校劳动课“谁来教”“如何评”

2021年,劳动教育等31个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招生专业目录,未来高校将培养专业的劳动课教师,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开设提供师资支持。目前,中小学劳动课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通过校内挖潜和校外聘用两种途径,安排专职或兼职劳动课教师。劳动课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要,要边培训边上岗,使劳动课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劳动课程评价具有特殊性,新课标提出了各学段劳动素养的具体要求,为课程评价提供了参照体系。同时,新课标还提出了“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基本要求,提供了学生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建议和案例。学校劳动课评价要客观准确反映学生真实劳动实践中的劳动素养表现,妥善处理劳动素养评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劳动过程与劳动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自评与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的关系,防止简单的“打卡式”评价和“作秀式”评价。

校本劳动课程体系如何构建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要求、课程实施等方面为学校校本劳动课程开发及实施提供了基本参照。各地各校在劳动校本课程开发中,既要注重按照课标要求落实,更要注重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比如城乡劳动课程的差异化:乡村学校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环境和乡土资源,开发种植、养殖、园艺、农产品储存与保鲜、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项目,还可以结合当地产品特点开发特色小吃、农家乐、新品种试验、农产品营销等项目;城市学校在科创劳动、现代制作等新技术、新形态劳动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在新时代,无论是农耕劳动还是工业劳动、服务性劳动,都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真实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总之,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既需要因校制宜制定课程内容,也需要因时而变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校本劳动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升级换代的长期工程。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劳动课校本劳动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热爱劳动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