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
2022年12月1日的《公共领域评论》网站上,刊载了安东尼·艾克希阿瓦提的文章,题为《混凝土之诗:托马斯·爱迪生与几乎建成了的世界》。
爱迪生无疑是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发明家,他拥有1093项发明专利,比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电灯泡和留声机等。但人们不熟悉的是,他还是现浇混凝土房屋的发明者。这种从墙面到地板再到浴缸都可以一次性浇铸成型的混凝土房屋,使得美国的住宅建筑从木头走向了混凝土——在该项专利获得批准的1917年以前,美国乃至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居住在由木头、石头或砖块堆砌建造而成的房屋里。这样的房屋不仅容易腐烂、破碎和解体,而且其浴缸和洗碗槽等都是单独生产且替换费用高昂;而混凝土浇铸的房屋则容易清洁、无需更换屋顶或墙板,且利于喷漆。
要理解爱迪生在二十世纪初发明的一次性浇铸成型混凝土房屋,我们就需要将其置于当时人们对木材之可得性、买得起的住房和健康等的关切之中。我们知道,那一时期,美国绝大多数房屋采用的都是木制“气球框架结构”,该结构对建筑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低、造价更低、历时更短,且可以充分利用北美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在二十世纪初,情况发生了變化:随着森林砍伐的加剧,人们开始关注林业保护问题,美国林业局也因此成立,而这也给予了替换性建筑材料——比如混凝土——新的商机;另一方面,以当时的纽约为例:那里有340万人口,其中230万(主要是工人阶级)居住在脏乱差的廉租公寓里,那里几乎没有自来水,只有少量公厕,通风也很差,并且深受火灾和疾疫困扰。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爱迪生推出了他的一次性浇铸成型混凝土房屋。他说,他是受到了工薪阶层之利他主义的启发,如果能大规模投产,那么工薪阶层就能以低廉的价格租住甚至购买此类房屋。此类房屋的建造程序为:用木头制成大型的房屋模具,然后在模具空隙处浇筑混凝土,待其凝固后拆除模具,一整座混凝土房屋即可诞生;此外,水暖管道、浴缸,甚至钢琴、冰箱等,也可以走混凝土浇筑的思路。爱迪生对自己的发明充满期待,他因此说道:“我要活到能看见一栋工人住的水泥房子在一周内建好的那天。如果我成功了,就能让大家脱离城市贫民窟。”在其问世后的十多年里,一次性浇铸成型混凝土房屋有效地同时满足了“买得起的住房”和“森林保护”这两种诉求,但它也造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后果:空气质量恶化、矿坑遍地,而这些现象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今回头看,我们可以说,对爱迪生而言,混凝土住房意味着这一空间所承载的生活的质量,而对如今的工程师而言,它不过是建筑技术的度量学;后者更关注的是各种等式和量表,而前者的关切所在则是我们如何能有尊严地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