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振龙
[摘 要]本文认为广西建设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意识形态工作为基础、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树立起正确的中华民族史观、传承广西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以及革命精神,努力团结广西各族人民在二十大的春风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赋予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更丰富的内涵,保证广西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当中做好表率,让广西成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美好花园。
[关键词]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路径;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必须具有良好政治环境及民生基础,要求辖区内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各行各业井然有序,需要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广西是革命老区,民风淳朴、生态环境优越,拥有56个民族(其中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具有良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基础。广西全体人民要牢记领袖嘱托,凭借自身优势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当中当好楷模。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的是全国56个民族的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能够自发地自我定位,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1]。建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实现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繁荣的有力举措。同时通过各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帶全的格局,有效地整合全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广西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方面的优势分析
2.1 广西拥有56个民族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44个其他民族,它和云南一样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多样性决定了这里的文化丰富多彩,经过长期以来的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文化特色[2]。56个民族群众和谐共处,文化互相交织,民族风俗各具特色,“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广西的民族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人和”基础。
2.2 广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广西钟灵毓秀,拥有桂林漓江风景区等诸多优秀景观,而且全境空气质量优秀(PM2.5为28微克每立方米),近岸海域优秀水质比例达到了92.6%。广西的生态环境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为绿色经济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无数人旅游度假,能够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同时也能够让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拥有更强的向外影响力。
2.3 广西拥有光辉的历史文化
广西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距今70万年以前,就有原始人类在此劳作生息。 距今3000年左右,广西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壮族就是古代百越部族西瓯和雒越支系的后裔,是在广西最早居住的民族。广西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南岭走廊”,古老沧桑的广西环江黔桂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潇贺古道[3],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让广西拥有历久弥新的文化韵味和清新的茶香,也使得如今的广西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2.4 广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广西是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1925年9月,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韦拔群在这里举办了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传播马列主义,培育农民运动骨干。这里有左右江革命遗址、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昆仑关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壮乡将军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可以让全境民众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褒扬老区人民的历史功绩,弘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统一思想意识,发扬革命精神,努力建设新广西。
以上优势决定了广西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当中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必然会在示范区建设当中成为引领者,发挥出革命老区的榜样力量,带动全国人民形成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广西建设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路径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是集合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人才建设等于一体的宏大工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实施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兴边富民政策的叠加优势,在坚持党在民族工作领导核心的基础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民主建设工作,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形成全民建设、全民学习的热潮。
3.1 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
任何建设工作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尤其是涉及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更需要顶层设计、地方管理等方面拥有严密的政策体系。
2021年5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广西视察讲话,激励广西人民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之后,同年底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之上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为自治区三个共同愿景之首。该次会议提出了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并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内。这种复合型的发展计划需要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
2022年5月1日,广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该条例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融合的助推剂。其中包含了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乡村治理、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等内容,为广西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同时,广西地区兴边富民政策正在不断落实当中。
2022年5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条例》进入到了调研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纳入到了法治体系之内,这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走在了前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政府需要积极利用各类政策叠加形成的优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进程。其中,需要各级党组织创新思想,积极学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并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通过实效工作使得各级党组织在民族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让56个民族群众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合作,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要积极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产业,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4]。在各级政府利用多重政策叠加优势当中,还需要广西各级人大以及人民群众加强监督,力保政策执行到位,让政策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让各类资源得到合理调配,保证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其中可以建立自媒体体系来宣传政策,在自媒体端政府与群众充分交互,要打通民意渠道、要充分倾听民声,做出正确的政策执行方案。总而言之,各级政府需要利用政策叠加优势凝聚力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驱动力。
3.2 以意识形态工作为基础
意识形态工作是统一认识、凝聚人心的关键。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在意识形态工作当中,要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来影响广西的人民群众,让大家能够深入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如前文所述,广西是多民族省份,辖区内所有民族在多年来发展的过程中彼此的文化互相交融,“一家人”的底色十分浓郁[5]。这也让广西的意识形态拥有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国家领导人赴广西考察,被这里和谐的社会局面、暖人的民族关系所感动,盛赞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能够“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领导人殷切的希望引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广泛共鸣,关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讨论此起彼伏,关于示范区建设的讨论声音越来越强。经济建设、法治建设、道德建设等工作,都必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示范区建设也是如此,只有让意识形态工作扎入基层,才能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支持,保证示范区建设能够获得群众拥护。从长远来看,为了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发挥出长效作用,让每一代人都能够享受到示范区带来的红利,需要从幼儿教育做起,将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到幼儿园当中。通过各种创新的宣传工作、教育活动让幼儿从小就有中华民族意识,有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这是保证幼儿走入小学、升入中学、进入大学乃至未来走向社会成为祖国栋梁之才的根本前提,也是未来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得到长远发展,获得人力资源驱动的关键。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镇域融媒体、县域融媒体、市域融媒体宣传政策、烘托政治气氛、提升群众觉悟。也要善于利用视频、图片等各类信息载体,有效地解析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能够通过已经取得的成果让群众受到切实的利益,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
3.3 以全过程民主为保障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的初心之一。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广西无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和其他地區相比,广西地区的人民对“当家做主”的理解更为深刻。党的二十大会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接下来的工作目标。广西作为革命老区更应该在全过程民主中奋勇当先,要让老区群众真正地享受到全过程民主、中国式民主带来的利益。在全过程民主建设过程中,要抓好法治建设。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为例,该市为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特别通过“三协同”执法检查方式来推动涉及民族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现阶段从全国角度来看,总计产生了90余部与民族工作有关的法律,同时广西地区也先后出台了多部有关法律[6]。这种检查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这些法律的落实进度,让广西群众体会到了国家与政府的关怀,体会到了民主的内涵,这也势必让广西的人民群众更加乐于参与到示范区建设当中。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示范区建设中,接下来还要将示范区建设有关的内容融入到法律、法规当中,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引领更多人参与建设。换言之,要用法律法规形式让人民群众将示范区建设看作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实际上这也是人民群众享受全过程民主的前提,只有参与到全过程民主建设过程中来,才能体会到全过程民主给予的温暖和幸福。
3.4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二十大最强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便是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治、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蓬勃建设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蓝图,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础。故而,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成为一个显著的目标,要使其吸引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投身到示范区建设工作当中。“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要有口号,要有旗帜引领,更要有带头人带领民众向目标迈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必须要通过系列宣传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面诠释,让基层群众认识到这一目标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如此才能调动群众的建设热情。同时,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培养高水平党员干部,让党员深入到基层,发挥出先锋示范作用,最终能够让4676.6万人民群众(广西总人口4926万,其中党员干部249.4万人)团结在党的周围,跟党走、听党话,一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时,要努力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现状,要努力结合“家底”以及国家层面的建设规划,要合理地分解目标,要认真贯彻自治区政府的规划文件,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示范区的高质量建设。总而言之,要充分地权衡示范区建设的成本、质量、进度,要将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不断化解。力求示范区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政治效益。
4 结束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从全国层面来看,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全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对于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而言,自治区政府为代表的各级政府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兴边富民行动以及与示范区建设有关的各类政策叠加优势、广西人民群众具有的高度觉悟的优势,以全过程民主建设来凝聚人民群众,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立鹏,闫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实践——以广西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5):14-22.
[2]梁军,史钰泽.广西多民族和谐共生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07):45-47.
[3]朱其现,杨育智,向云.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之二 “南岭走廊”“茶船古道”历史文化考察[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04):9-17.
[4]李一格.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实现路径[J].当代广西,2022(11):14.
[5]刘政强.从愿景到行动:广西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当代广西,2022(19):46-47.
[6]黄中贤.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人大力量[J].当代广西,202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