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
5月17日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比1。即便在5月19日有关部门警告要遏制投机炒作、抑制汇率大起大落之后,人民币汇率仍延续调整。到5月26日,境内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银行间市场下午4:30收盘价(下同)分别收在7.0760和7.0547比1。
近期人民币“破7”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部看,美债上限谈判陷入僵局,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美元指数止跌反弹;内部看,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
去年底、今年初,在“强预期、弱现实”下,人民币汇率重新升破7比1,一度反弹了8%左右。2月份以后,市场进入预期验证期,人民币有所回撤。最近再度加速调整,5月17日~5月26日,美元指数反弹1.6%,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下跌1.8%和1.3%。同期,人民币多边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万得人民币汇率预估指数累计下跌0.6%,今年以来累计上涨0.1%。
尽管近期人民币“破7”,却并未偏离基准情形——即今年若如期完成“三稳”工作,人民币汇率或将是宽幅震荡、略偏强势的行情,类似2021年。因为,今年汇率主要看经济基本面,虽然当前市场对于未来国内经济复苏斜率存在一定分歧,但基本共识是,世界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
宽幅震荡本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是双向波动,而非单边线性升值。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好转是恢复性的。在国内经济震荡回升的过程中,好消息与坏消息,不知道下一个是哪个先到。
2019年以来人民币已多次跌破和升破7。这次人民币“破7”之所以被市场热炒,依然反映了将人民币升、贬值等同于升、贬值压力和预期的惯性思维。这有违市场常识。实际上,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市场主体越来越趋于理性,“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在正常发挥。
4月18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后,人民币汇率跌破6.90比1。在此背景下,4月18日~4月28日,银行间市场即期询价交易日均成交较4月初~4月17日放量39.7%。当月,不含远期履约的银行代客收汇结汇率57.9%,环比上升9.9个百分点,大于付汇购汇率增幅3.8个百分点,反映市场结汇意愿總体上升。同期,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由上月逆差39亿美元转为顺差237亿美元。5月17~5月26日的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中,日均成交较5月初~5月16日放量22.4%,不排除是企业继续“逢高结汇”。
5月19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态势明显,警告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同时,督促自律机制成员单位要自觉维护汇市稳定。当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出现一波较大的反拉行情。但之后,相关部门并未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行情。
其实,对此应见怪不怪。因为前述会议在告诫市场的同时,还肯定了“我国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拥有自主平衡的能力,人民币汇率也有纠偏力量和机制,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迄今监管部门没有出重招,正是出于对境内外汇市场韧性的信心。因为在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情况下,监管贸然出手,反而会给市场制造不必要的混乱。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隔一年重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前述5月19日的会议公告释放汇率维稳信号,正是在提示市场参与者,有关部门已经关注到外汇市场的波动,下一步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该出手时才出手。
至于近期国内股市下跌,陆股通项下也出现净卖出,不能简单归咎人民币汇率波动。因为影响股市汇市的因素很多。大部分时间,股市和汇市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节奏,走势并不同步。个别时候,股市和汇市同涨同跌,也是因为相同的风险属性,某个事件发生以后,在两个市场引起了同向的反映。因此,这种股汇共振更多只是有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此外,由于中国贸易顺差大、民间负债少,人民币贬值总体利好上市公司盈利改善,不能简单被视作股市利空。而不论是稳汇市还是稳股市,中国都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随着积极因素逐步累积,预计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将形成有力的支持。面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行情,国内企业宜强化风险中性意识,积极运用本币计价结算和外汇衍生品工具,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当然,收外汇付外汇,也是自然对冲汇率波动风险的手段。要避免贪图美元存款高收益,因为一旦人民币汇率从目前的水平回升,很容易就会吃掉本外币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