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砥砺自己的唐光元

2023-06-09 21:51:05顾森
东方收藏 2023年3期
关键词:孤灯寒梅中国艺术研究院

1921年,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画的“四要素”,即“人品、学问、才情、思想”,项项皆在画外。今天我们判断一幅国画好不好,大家的共识也是四个方面——诗、书、画、印。此四项,除了“画”,其他“诗、书、印”三项也均非绘画语言,皆在画外。由此可知,画画,真正的功夫应在画外。“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弘道者为“家”,制器者为“匠”,为家为匠,真正的界限就在修养,就在画外功。这几年,唐光元倾力于书法、属文、赋诗,显然是按一种高境界在砥砺自己。他现在的作品,无论山水、人物都充满了一股文气和书卷气,这就相当说明问题,他是在按“家”的标准修炼自己。

他依然不懈地画画,然而并不是在一种心舒气爽的状态下作画。我读他的诗词,所写多是客观景致;就在少数几首将他自己写进去的诗词里,多少透出了他的一些真情实感,如《秋日夜宿锦江》的“江中孤月明随看,一盏春醪释万忧”、《感怀(之二)》的“可嗟愁绪连飞雨,新景图画写不成”、《无题》的“邀影对酌酒,悲喜向苍穹”。这种“忧”“愁”“悲”的情绪,在他的《蝶恋花》一词中表露得最为彻底——“至家立窗前伫立,冻雨绵绵,心绪紊乱,几多感叹,人生浮云,几多思绪,于是否,一杯水酒,浇注心头。久叹苦冬雨如丝望极清愁,袅袅生无际,滚滚红尘浮云里,难以言尽心头意。拟借杯光春醪醉,对酒当歌,人生有几回,月华粉梦伴寒梅,黄卷孤灯人憔悴。”读了他的这些诗词,再看到他那么多的国画作品,身为一个并没有太多优越条件的教员,能做到这些,没有毅力是不行的。

当今国内的习国画者,有一类从艺者,名不大、利不厚,依然默默地不停在那里努力而没有穷尽,是为苦吟派。“月华粉梦伴寒梅,黄卷孤灯人憔悴”,唐光元应算这一派。苦吟派有点中国古代的隐士味,这里面也实在是龙潜虎遁之地。其实,苦吟是成才必修的一课。只要稍微知道一点中国美术史的,就可发现许多著名画家一生中都经历了苦吟的阶段,如唐代的王维,五代的荆浩,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徐青藤,清代的八大、渐江,近现代的林风眠、陆俨少、黄秋原、陈子庄等。苦吟的前提,关键是心态或襟怀。达观者可破茧而出,消沉者则泯灭其中。“黄子久日断炊,犹袒腹豆棚下以畫虞山”,这种态度也是黄子久终成大师的一个原由。唐光元当以黄子久为楷模,争取早日破茧而出。

(顾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唐光元简介

唐光元,字云轩,又字牧溪,号五溪山民、武陵野老、涤尘子、心然居士。1961年生,湖南省怀化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著名美术史论家顾森、丁羲元等先生研修中国画史论、画学。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文化学者、诗人、著名书画家。

出版有《中国当代优秀美术家丛书·唐光元》《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唐光元》《云山浪迹》《穷庐吟草》《穷庐杂萃》等,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

猜你喜欢
孤灯寒梅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 06:47:38
咏 松
支部建设(2019年12期)2019-05-18 06:53:2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
中华书画家(2019年9期)2019-01-12 19:50:10
寒梅
诗潮(2018年5期)2018-08-20 10:03:2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
传记文学(2018年1期)2018-01-24 03:17:02
点亮一盏孤灯(外一首)
扬子江诗刊(2017年2期)2017-11-14 08:36:47
如花绽放
BOSS臻品(2017年5期)2017-09-12 04:06:17
点亮一盏孤灯(外一首)
扬子江(2017年2期)2017-03-23 20:42:43
阁楼上的光
The Poetic Sense of the Second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