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宝成,杨澜瑞,韩雨,白艳红,许旭
1.郑州轻工业大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河南省冷链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01;3.食品生产与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是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包括肉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等[1]。长期以来,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兽药可预防、治疗动物疾病并促进其生长,在保障我国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4]。但研究[5]表明,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无意中摄入抗生素等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兽药滥用导致的药物残留严重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长期摄入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源性食品,不仅易对人体造成毒性作用、过敏和变态反应、三致作用等直接危害,还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细菌耐药性增强等一系列不良反应[6]。因此,我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19年9月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7],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做了严格、详细的规定。然而,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水平低,种类多,待筛查样本量大,因此发展快速、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通量的兽药多残留分析方法对于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相较于电化学方法、酶联免疫分析、荧光分析法等,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筛查通量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的监测与安全控制工作[8-9]。但动物源性食品种类多样、基质组成较复杂,易对LC-MS联用电喷雾离子化过程中形成的待测分子信号造成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因此,需要采用基质净化技术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宜的基质净化前处理,减弱和消除基质效应。本文拟对LC-MS联用技术用于检测兽药多残留时待测样品前处理的基质净化技术及该技术应用于不同种类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LC-MS联用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基质净化技术是最基本的基质效应消除技术,通过对待测样品进行一定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将待测组分与干扰基质分离,从而达到样品净化的目的。目前,已报道的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基质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技术、分散液-液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技术、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技术、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分散固相萃取(Dispersive Solid Phase Extraction,DSPE)技术、磁性固相萃取(Magnetic-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技术等[4,6]。
LLE技术通过向样品溶液中加入与其互不相溶的溶剂,利用待测组分与干扰基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达到分离和净化的目的,已较广泛地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基质净化前处理[10]。H.N.Jung等[11]使用乙酸-乙腈溶液(V(乙酸)∶V(乙腈)=1∶99)作为提取液,采用乙腈饱和正己烷脱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同时检测鳗鱼、比目鱼和虾中氯生太尔、氯硝柳胺、硝碘腈酚等12种驱虫药,发现该技术在5~50 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基质效应适中(-99.47%~51.98%),回收率介于61.58%~119.37%之间(相对标准差≤19.0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1.6 μg/kg和1.0~5.0 μg/kg,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虽然LLE技术对实验条件和仪器要求不高,简单易行,但该技术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基质净化能力和净化选择性均相对较弱,特别是基质组成较复杂的动物源性食品,其净化前处理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溶剂萃取,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出现危害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等问题。
DLLME技术使用分散剂提升了萃取剂在水相中的分散度,增加了水相与萃取剂的接触面积,可加速目标化合物在样品溶液与萃取剂之间的溶质传递进程[12]。L.Vera-Candioti等[13]分别使用250 μL二氯甲烷和1250 μL乙腈作为萃取剂和分散剂,用于萃取猪血中维布沙星、二氟沙星、恩诺沙星等9种喹诺酮类药物。研究发现,溶液pH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喹诺酮类药物分子的萃取效率,当在500 μL猪血中添加40 μL浓度为0.2 mol/L的HCl溶液时(pH值为6.8),可获得最佳的萃取效果。J.J.Gao等[14]使用新型1-丁基-3-甲基咪唑-3-萘甲酸盐([C4MIM][NPA])和传统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2MIM][BF4])这2种离子液体作为混合分散溶剂,开发了可用于牛奶和鸡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TCs)残留的DLLME检测技术。研究发现,[C4MIM][NPA]在水溶液中呈强酸性,既可起到pH调节剂的作用,还可提供非极性环境,进而提高对TCs的回收率。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DLLME技术在样品分离和富集方面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成本低、试剂消耗少、回收率和富集效率高等优点,且与后期检测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近年来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的选择性较差,且主要应用于液态食品检测中,适用范围有限。
SPE技术主要基于待测组分和干扰基质在固相萃取剂上作用力的不同,实现净化的目的,具有净化效果好、适用性广、特异性强、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15]。常用的固相萃取剂有硅胶、氧化铝、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环己基填料等,操作步骤包括平衡、加样、净化和洗脱4个部分,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各种动物源性食品的基质净化。P.Y.Liu等[16]先分别使用甲酸-乙酸乙酯溶液(V(甲酸)∶V(乙酸乙酯)=2∶98)和丙酮对猪肉中的磺胺类药物进行两步萃取,然后采用Oasis MCX混合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净化,最后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检测猪肉中11种常见磺胺类药物。研究发现,待测药物在20~400 μg/kg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1.0 μg/kg和0.2~3.0 μg/kg,且在50 μg/kg、100 μg/kg和150 μg/kg加标水平下,其回收率均处于79.3%~105.5%之间。SPE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前处理领域中应用广泛,能够快速、简便、高效地去除各类食品中的干扰基质,达到分离和富集待测组分的目的,可有效解决传统LLE技术所需样品量大、易乳化、提取体积不准确等问题[17]。此外,SPE技术已实现了操作自动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批量食品安全筛查分析工作中。
SPME技术利用待测物在基质与萃取相之间的非均相平衡,使待测组分扩散吸附到石英纤维表面的固定相涂层上,待吸附平衡后,再与色谱进样装置联用,或解吸后再进样,集萃取、富集和解析于一体,具有高效、便捷和高通量的优点,在动物源性食品基质净化领域应用广泛[18]。A.Khaled等[19]开发了一种SPME全自动高通量检测技术,用于检测鸡肉和牛肉组织中驱虫剂、镇静剂、喹诺酮类、兴奋剂等100余种兽药。与LLE技术和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Safe)技术相比,SPME技术净化效果较好,仅2种兽药呈现显著的基质效应,而使用LLE技术和QuEChERS技术分别有42%和30%的兽药呈现显著的基质效应。C.Y.Peng等[20]通过使用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 SPME)技术富集猪肉中的莱克多巴胺,发现该技术对莱克多巴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作为食品中痕量莱克多巴胺的检测方法。微萃取涂层部分是SPME技术的核心组成,其吸附性能、薄厚程度、耐溶剂性能、热稳定性能等都是直接影响兽药分子萃取过程选择性及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加强对SPME涂层材料的研究,是实现目标分析物高倍富集、促进SPME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DSPE技术可灵活地选用不同种类和配比的净化材料,将其分散于样品提取液中,通过选择性吸附干扰基质且不影响目标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1]。M.Nemati等[22]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共晶溶剂的新型悬浮DSPE技术,并成功用于检测巴氏杀菌和未经巴氏杀菌牛奶样品中四环素类兽药的残留。研究发现,回收率为80%~91%,相对标准差≤9.8%,有较低的检出限((0.1~0.3 μg/kg)和定量限(0.6~1.0 μg/kg)。此外,作为一种典型的DSPE技术,QuEChERS技术利用传统的LLE技术提取目标物后再进行盐析,随后利用吸附剂填料与干扰基质的相互作用以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具有操作简单、回收率高、检测结果准确、应用范围广等优点[23]。与SPE技术相比,QuEChERS技术的吸附剂可直接添加到溶液中,不仅省去了萃取柱填装、平衡等过程,还增大了干扰基质与吸附剂之间的接触面积。目前,用于QuEChERS技术的净化材料主要包括N-丙基乙二胺键合硅胶(PSA)、C18、石墨化炭黑(GCB)等,可用于去除基质中的蛋白质、脂质、色素等杂质,但总体基质净化效果适中。若将QuEChERS技术与其他净化或萃取技术相结合,尽管会增加操作的复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选择性、灵敏度及对复杂样品的基质净化能力。
M-SPE技术是以磁性或可磁化材料作为吸附基底的一种萃取技术[24]。磁性吸附剂被直接分散到样品溶液中用于萃取目标物质,随后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目标物与干扰基质的分离。与SPE技术相比,M-SPE技术操作简便、重现性好,不需要繁琐的活化、上样、除杂、洗脱等流程,且无萃取柱堵塞之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5]。H.Wang等[26]利用IRMOF-3包覆SiO2/Fe3O4合成磁性固相萃取剂,结合UPLC-MS/MS技术成功应用于河水、养殖水和鱼肉中10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研究发现,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0.005~0.010 μg/kg)和定量限(0.100~0.200 μg/kg),加标回收率均在80.8%~112.0%之间,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适用于食品和环境样品中痕量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M-SPE技术可避免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减少样品处理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分析人员的伤害,但其萃取效果也会受到吸附剂种类、萃取时间长短、pH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萃取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吸附剂并实现其自动化、高通量是M-SPE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兽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畜禽肉兽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L.M.Zhao等[27]利用LC-MS联用技术检测猪肌肉、牛肌肉、牛肝、牛肾和鸡肝中的兽药残留,方法学考查表明,90%以上的兽药回收率在60%~120%之间,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差<20%)。郭添荣等[28]利用Oasis®PRiME HLB 固相萃取柱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联用技术检测猪肝、牛肝、羊肝、鸡肝、鸭肝、鹅肝等动物肝脏中的45种兽药残留,该方法在1~2000 μg/L范围内,所检测兽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筛查通量高、结果准确。以上研究均表明,LC-MS联用技术在畜禽动物肌肉组织及其内脏兽药残留分析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此外,LC-MS联用技术还可用于检测水产品中的多种兽药残留[29-31]。H.Park等[32]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同时检测不同畜禽产品(牛肉、猪肉等)及水产品(扁鱼、鳗鱼和虾)中94种兽药多残留(包括酰胺醇类、咪唑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的定量方法,581个实际样品的兽药残留分析结果发现,阳性样本检出率高达22.5%,其中检出率最高的兽药依次为氟甲喹、土霉素、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和甲苯咪唑。Q.T.Dinh等[31]采用QuEChERS技术与UPLC-MS/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鳕鱼、三文鱼、比目鱼、罗非鱼、鳟鱼、白虾和巨型虎虾中多种兽药残留(包括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药物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8%的受试样本至少有1种兽药或其代谢物被检出,其中孔雀石绿的检出率最高(13%)。此外,四环素、差向土霉素、土霉素、甲硝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36 μg/kg、18 μg/kg、13 μg/kg、13 μg/kg、4.8 μg/kg、4.2 μg/kg和0.59 μg/kg。由以上报道可知,该方法在多种海鲜微量兽药残留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虽然人类对于动物蛋白的需求主要来源于驯养动物(牛、羊、猪、家禽)和水产品,但随着可食用野生动物消费市场扩大而衍生的野生动物兽药残留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33]。C.R.Casey等[33]采用乙腈-水溶液(V(乙腈)∶V(水)=8∶2)提取样品,经DSPE技术净化后结合UPLC-MS/MS技术建立了野牛、鹿、麋鹿、兔子等野生动物中112种兽药残留分析方法,为野生动物食品的兽药安全控制奠定了基础。
肉制品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虽然肉品加工过程可能会使兽药部分降解或转化,但肉制品中潜在的兽药残留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关注[34-35]。张飞等[34]通过乙腈-水溶液(V(乙腈)∶V(水)=8∶2)提取结合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建立了卤肉中金刚烷胺、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等36种兽药残留的U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6种兽药在0.5~2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 μg/kg和0.20 μg/kg,在高中低3个不同加标水平(0.5 μg/kg、1.0 μg/kg和5.0 μg/kg)的回收率为70.8%~106.9%,相对标准差(n=6)≤5.3%。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回收效果和重现性好,可同时对卤肉中的36种兽药残留进行检测。S.J.Lehotay等[35]采用UPLC-MS/MS技术结合基质匹配曲线方法对热狗、鲶鱼、嫩鸡肉、油炸培根和香肠中的186种兽药残留进行分析,发现在10 μg/kg、33 μg/kg和100 μg/kg加标水平下,不同肉制品中83.8%~94.6%的兽药回收率均处于70%~120%之间,相对标准差<25%,可满足鱼类和即食肉基质中兽药多残留的常规监测。
鉴于肉类及其制品基质的复杂多样性和兽药分子理化性质的差异性,提取过程多采用酸化乙腈或含水乙腈溶液,以实现对不同兽药多残留的同时萃取。但同时建立数十种乃至上百种兽药多残留的净化方法仍较困难。SPE技术净化效果较好、基质效应低,但部分兽药残留与固相萃取材料间的吸附作用导致其回收率较低。相比之下,DSPE技术的兽药残留兼容量高,可视为一种兽药多残留净化的理想方法,但其基质净化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就现阶段基质净化技术发展而言,兽药分析通量与基质净化效率尚属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体,未来可在定性筛查情况下,对部分检出率高及安全风险高的兽药残留进行定量方法的研究,以建立专属性强并能准确定量的方法,实现对肉类及其制品中兽药残留的全面监管及安全风险的控制。
在产蛋鸡饲养过程中,兽药滥用导致的鸡蛋兽药残留问题时有发生。研究[36]表明,将QuEChERS技术与UPLC-MS/MS技术相结合检测鸡蛋中兽药残留,具有简单、准确、低成本等优点。X.Xu等[37]通过制备硅烷化三聚氰胺海绵作为净化材料,结合UPLC-MS/MS技术实现了鸡蛋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该方法检出限低(0.1~3.8 μg/kg),在2~500 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适用于鸡蛋中兽药残留的高灵敏度检测。此外,C.F.Wang等[38]基于LC-MS联用技术成功开发了鸡蛋中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7大类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兽药筛查通量进一步提升。
此外,张珊等[39]利用QuEChERS技术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鸭蛋中的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和泰乐霉素)和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和恩诺沙星)兽药残留。研究发现,所检测兽药在1~100 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10~0.174 μg/kg,定量限为0.034~0.576 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5 μg/kg、50 μg/kg和100 μg/kg)下的回收率均大于70%,即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准确性。张培杨[40]使用乙腈和OasisR MCX×3cc(60 mg)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并结合HPLC-MS/MS技术对不同禽蛋(鸡蛋、鸭蛋、鹅蛋)中的左旋咪唑、甲苯咪唑、羟基甲苯咪唑和氨基甲苯咪唑进行检测,发现这4种兽药在禽蛋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5.98%~97.38%,检测限为0.03~0.33 μg/kg。
皮蛋、卤蛋、咸蛋、蛋黄粉等均为消费者喜爱的蛋制品。M.H.Petrarca等[41]通过QuEChERS技术与亲水作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ILIC-QToF-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婴幼儿蛋制品中的12种磺胺类兽药(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基胍等)残留,发现该方法灵敏度高,可在较低水平(10 μg/kg)下实现对蛋制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的高灵敏检测。
由于产蛋期诸多兽药被禁用,故对禽蛋中兽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要求较高。相较于其他分析技术,LC-MS/MS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在禽蛋兽药残留安全检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同时对禽蛋中多种潜在兽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且大部分兽药残留检出限低至微克水平。相较于肉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的基质干扰相对较弱,基于改良吸附剂的新型QuEChERS方法结合LC-MS/MS技术在不同禽蛋前处理过程中的净化效果良好,特别是在禽蛋多兽药残留同时分析中应用较广泛,已逐渐发展成为蛋类及其制品中兽药多残留监控的常用分析方法。
兽药滥用可能导致牛奶中兽药残留并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B.C.Ji等[42]首次采用弹性多孔三聚氰胺海绵作为基质吸附剂,并结合UPLC-MS/MS技术实现了牛奶中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该方法所检测兽药的基质效应均为-20%~2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3.8 μg/kg和0.2~6.3 μg/kg,可用于快速检测牛奶中的兽药残留。M.R.Jadhav等[43]将LC-MS/MS技术应用于不同种类牛奶中78种兽药残留的定量分析,发现该方法适用于标准化牛奶、巴氏杀菌牛奶、调和牛奶和全脂奶油牛奶中兽药残留的分析。J.Li等[44]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并与UPLC-MS/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β-激动剂、苯酚、糖皮质激素和硝基呋喃6类兽药残留,发现该方法日内精密度(1.7%~11.1%)、日间精密度(2.5%~10.4%)均良好,平均回收率为65.9%~123.5%,相对标准差<10.8%,具有简单、经济、可靠等优点。
除牛奶外,羊奶、酸奶、奶酪等也备受人们喜爱,但其兽药残留问题仍不容忽视。高鹏飞等[45]对多种牛奶、羊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发现HPLC-MS/MS和UPLC-MS/MS技术适用范围广、结果准确可靠且不需要衍生化反应,适用于超痕量目标物的检测分析。S.B.Ye等[46]利用QuEChERS技术与UPLC-MS/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羊奶中19种喹诺酮类药物,发现这些药物的回收率在73.4%~114.2%范围内,定量限为5 μg/kg,且重复性好。黑真真等[47]利用PRIME固相萃取柱与液相色谱-串联单四极杆质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牛奶和酸奶中33种(咪唑类、β-受体激动剂和大环内酯类)兽药残留,发现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曹亚飞等[48]采用0.1 mol/L的Na2EDTA缓冲溶液和体积分数为5%的醋酸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NaCl和无水Na2SO4盐析及C18吸附剂净化后,结合LC-MS/MS技术成功开发了奶酪中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共50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奶酪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和日常监控。
奶类及其制品中蛋白质、脂肪等含量偏高,而提取液中共存的干扰基质会对兽药残留分析结果造成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前处理中沉淀蛋白及除脂过程。LC-MS技术常与SPE、QuEChERS等技术相结合用于检测奶类及其制品中的兽药残留。液态奶中兽药残留萃取多采用高比例乙腈溶液,但其较高的含水量会导致青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等极性兽药残留的回收率较低。此外,多肽类兽药残留易与蛋白质结合,低pH值条件会破坏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回收率,而四环素类兽药残留在此条件下的降解风险会增大。因此,实现奶类及其制品中多兽药处理同时萃取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开发普适性强、萃取效率高的兽药残留提取方法非常重要。
除上述肉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外,动物源性食品还包括蜂蜜、蜂王浆、动物血制品、阿胶等。陈瑞[49]利用QuEChERs技术与UPLC-MS/M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检测猪血、鸭血、羊血、血豆腐等食品中磺胺类、喹诺酮类等39种兽药残留,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0.30 mg/kg和0.03~0.85 mg/kg,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张帅[50]利用甲酸-乙腈溶液(V(甲酸)∶V(乙腈)=0.5∶99.5)提取与Z-sep+净化管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检测阿胶样品中的兽药残留,并构建了132种兽药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可用于阿胶中兽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励炯等[51]利用所建立的β2-受体激动剂残留分析方法检测了20个批次的阿胶,其中3个批次阿胶中检测出了盐酸克伦特罗。研究[52-54]表明,QuEChERs技术与LC-MS/MS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已逐渐发展成为检测蜂蜜和蜂王浆中兽药残留的主要手段。
不同动物源性食品基质组成差异较大,建立准确、灵敏的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LC-MS联用分析方法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众多,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如样品预处理、兽药残留提取、基质净化、基质匹配校正等。因此,利用LC-MS联用技术进行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定量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兽药与糖或蛋白质等的结合作用、金属离子螯合作用、盐析作用、不同食品源干扰基质组成、样品净化方法和定量校准方法选择等多因素,方能实现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的准确、高灵敏分析。
本文综述了利用LC-MS联用技术检测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时需采用的主要基质净化技术研究进展,以及LC-MS联用技术在肉类、蛋类、奶类及其制品等不同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应用现状。LC-MS联用技术具有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与高通量特征使其成为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检测的良好确证技术,但其关键在于开发兽药残留兼容性强、基质净化效果好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高通量前处理方法依然极具挑战性,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动物源性食品基质组成、基质净化方法特征、兽药分子理化性质等,且需兼顾样品预处理、兽药残留提取、基质净化、定量校准等过程。随着兽药检测范围的扩大及检测要求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从单种类向多种类同步净化转变将是未来食品安全监查技术的主流趋势。此外,针对不同动物源性食品基质的差异性,如何发展不同动物源基质特异性高通量净化技术将是未来LC-MS联用技术检测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多残留的重要研究方向。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安全监控工作繁重、任务艰巨,简化动物源性样品的前处理步骤,建立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应用水平,也将成为未来食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的必然趋势和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