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涛,王彦斌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拉萨 850001)
2013 年以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从过去的“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呈现“南快北慢”的格局。许多南方省份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高质量引擎的带领下,发展在转型中保持积极态势,而大多数北方省份尤其东北地区仍在转型与发展的两难中停滞不前,衰落下滑的趋势十分明显,甚至出现了北方经济“整体性失速”的现象。“南快北慢”发展趋势日益扩大,区域发展格局呈现从“东西差距”转向“南北差距”的新形势、新问题。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的区域发展新变化,[1]指出“构建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是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向。所谓南北,本文遵循我国传统南北部划分的方式,即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进行划分。北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 个省区市;南部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16 个省区市(本文研究内容不含香港、澳门、台湾3 个省区)。地区差距日益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新的关注点,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日益扩大,阻碍经济增长,因此,国家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将是这一时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决定我国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引导产业发展的速度、效率和方向,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随着金融规模的增加、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地基作用,以金融机构为桥梁,以金融资源为纽带,推动产业结构向更加优化的方向迈进,缩小南北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以南北地区为研究区域,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学者关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
刘世锦(1996)[2]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金融发展的创新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顾海峰(2009)[3]通过研究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理,从政策性金融和市场性金融两个方面阐述了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谢沛善(2011)[4]分别阐述了金融发展的总体规模、效率和结构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了金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陶长琪和周战伟(2018)[5]提出金融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金融结构的合理性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度。
曾国平和王燕飞(2007)[6]对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金融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雷清和杨存典(2012)[7]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两个角度探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发现金融对产业结构具有长期影响,其中金融规模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冯江茹(2016)[8]对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进行测度,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杨子荣和张鹏杨(2018)[9]从金融结构出发,发现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用与二者间匹配度有关,匹配度越高,金融的促进作用越大。
通过收集全国、区域、省际数据对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第一,从全国层面,熊兴等(2017)[10]基于1995—2014 年选取我国30 个省份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与金融结构三方面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龙海明等(2020)[11]考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地理特征,选取我国31 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数,从高级化和高效化两个维度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空间效应。第二,从区域层面,范方志和张立军(2003)[12]立足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对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程子煊等(2019)[13]将全国划分为7 个区域,选取我国30 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三,从省际层面,赵丽丽(2016)[14]选取甘肃省1978—2014年的数据,采用VAR 模型实证研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曹晏君(2017)[15]运用山东省10 年的数据,研究山东省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产值扩张,但失衡的金融结构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梳理以上研究文献发现,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学者已经从理论与实证方面证实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较多文献从全国、东中西部、省际层面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而忽略了结合当下我国经济形势和新发展阶段“南北差距”正日益扩大的事实。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南北视角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从研究视角层面对现有研究作出有效的补充。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济的又一助推力,通过信贷和资本两方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配置,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实体经济。本研究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我国南北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借鉴Goldsmith(1969)、冯江茹(2016)和熊兴(2017)等学者的观点,利用金融相关比率(FIR)即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与地区GDP 的比值来衡量金融总体规模的增长情况,用FSR 即直接融资额与间接融资额的比值表示金融结构状况,用FER 即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作为金融效率现状。选取2000—2020 年金融业相关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对我国南北地区金融发展进行分析(如图1、2、3 所示)。
图1 2000—2020 年我国南北地区金融总体规模(FIR)
由图1 可见,2000—2020 年,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金融总体规模都呈上升趋势,与全国平均趋势趋同,其中北部地区增长最多,达1.54;全国平均增长1.48;南部地区增长1.47。2000 年以来,南北地区金融相关比率(FIR)大致符合“升—降—升”的过程,这与宏观货币政策“积极—稳健—适度从紧—适度宽松”相吻合,说明以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作为金融资产替代指标时,FIR 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2003—2016 年南部地区金融规模投入占比高于北部地区,说明在这个时间段内南部地区对金融的重视程度大于北部地区。而在2013 年之后经济进入新常态,北部地区逐渐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大对金融的投入,使得南北部地区金融相关率逐步缩小,并在2017 年北部地区的金融相关率超过南部地区,说明北部地区金融投入规模占比逐年增加。
由图2 可见,金融结构是指直接融资额与间接融资额的比例,其中直接融资额用中长期贷款额来表示;间接融资额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来衡量。金融结构通过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的相对规模分析。2000—2020 年,南北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发展状况与全国发展水平一致,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 年之后,南部地区的金融结构一直高于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中长期贷款额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的占比高于北部地区,说明南部地区更加注重长远投资,而北部地区则偏向短期投资,南部地区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水平较高,金融结构优化水平较高;北部地区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金融结构优化水平相对较低。
图2 2000—2020 年我国南北地区金融结构(FSR)
由图3 可见,金融效率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主要是指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效率,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2000—2020 年南北地区在金融效率总体变动趋势上,与全国平均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而在地区金融效率上具有差异性。在2003 年之后,南部地区的金融效率一直高于北部地区,2020 年差值达到0.09。说明南部地区的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能力更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更大;北部地区的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相对较小。
图3 2000—2020 年我国南北地区金融效率(FER)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随着国家总体和各地区具体对产业进行规划,我国的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逐步优化的过程。产业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产业部门协调发展情况逐步改善、三大产业产值结构趋于优化。
1.产业结构的总体演进过程
选取2000—2020 年全国、南北部地区的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总体演进过程(如表1 所示)。
表1 2000—2020 年我国南北地区三大产业占比情况
由表1 可见,2000 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在产值和结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到2020 年,我国GDP 达到1 012 415.2 亿元,其中南部地区为655 836.7 亿元,占GDP 的64.78%;北部地区为356 578.5 亿元,占GDP 的35.22%,全国近2/3 的生产总值由南部地区创造。产业结构从2000 年的“二三一”转向2020 年的“三二一”。2000—2020 年,南北部地区第一产业占比逐年下降,与全国保持相同趋势;第二产业南北部地区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2008 年达到峰值,分别为48.20%和49.01%,2000—2013 年,南北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比相差较小,到2013 年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差距明显扩大,南部地区第二产业占比明显高于北部地区;第三产业从南北部地区总体来说发展趋势相同,且差距较小,2000—2013 年,南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高于北部地区,而2013 年之后北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反而超过南部地区。
2.产业结构优化情况分析
借鉴王喆(2013)、郭将(2015)和赵丽丽(2016)等学者的观点,将产业结构优化率(ISR)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即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地区GDP 的比值,该比值越大,表明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越大,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如图4 所示)。
图4 2000—2020 年我国南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率(ISR)
由图4 可见,南北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与全国水平发展相一致,表明整体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稳步向前。2001—2020 年,南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率一直高于北部地区,差值从2001年的0.18 个百分点上升到2020 年的1.69 个百分点,其中2013 年峰值达2.16%。2000—2020 年,南北部地区的上升幅度分别为8.05%和6.03%,说明南部地区第二、三产业占比较北部地区高,反之,北部地区第一产业占比较南部地区高,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高于北部地区,且在2013 年差距最大。2013 年之后,北部地区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双方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第一,北部地区金融规模不断扩张,金融效率有待提高。对比南北部地区金融规模发现,2016 年之后,北部地区金融发展投入规模占比较南部地区更高,而金融效率却是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率也明显高于北部地区,说明北部地区的金融资本转化率较低,呈现出“大而低效”的现象,从而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较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北部地区金融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例较低。对比南北部地区金融结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说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水平越高,金融结构优化水平越高。南部地区金融结构优化水平较北部地区高,且双方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说明北部地区直接融资市场发挥不完善,较难发挥直接融资市场的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资本在产业间的转移速度,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南部地区金融规模投入不够,产业结构优化有待提升。南北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GDP 明显高于北部地区,但金融规模占比却小于北部地区,说明南部地区金融投入规模严重不足。虽然南部地区的金融效率与金融结构相对北部地区较高,但由于南部地区的金融总投入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较低,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加快北部地区金融改革与发展,提高金融效率,促进金融结构趋于合理化。加大区域内金融合作,整合区域内金融机构信息,搭建北部地区金融信息平台,使金融信息共享。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避开间接融资过程中的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速度和便利性,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与资本转化率,推动北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完善资本市场,持续发挥直接融资功能,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开发融资新渠道,激发南部地区金融体系活力,提升地区金融深化程度,拓展金融发展规模。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与南部地区优势产业相关的金融服务产业,扩大金融规模,使金融业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南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