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路径探析

2023-06-08 08:05孙万挺
北方经贸 2023年5期
关键词:竞争性一带一路贸易

孙万挺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东盟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地理位置相互毗邻,政治、人文等方面交流频繁。2002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揭开了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的新篇章;2022 年1 月1 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一个占全球GDP 总额近三分之一的超大自由贸易区将中国与东盟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复苏艰难,欧美等主要进口国的市场需求依然低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断制造对华贸易摩擦,企图通过建立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经济发展;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导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严重冲击全球贸易,中国经济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遭遇多年未有的严峻考验。破解难题、缓解压力,必须在坚持以内循环为主体、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开发国际市场,畅通国际循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东盟,尽管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中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但是,经济互补性强、贸易份额大,在中美、中欧贸易前景走弱的背景下,借助RECP 合作,开辟国际循环新通道十分必要。

一、中国对东盟贸易现状

(一)双边贸易总额

由表1 分析发现,2016 年到2021 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增加,其中:2016 年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额为16 894 亿元,2021 年为31 255 亿元,较2016 年增加了近1 500 亿元;2016 年中国对东盟进口额为12 978 亿元,2021 年为25 489 亿元,比2016 年增加了近1 300 亿美元;同时发现,中国对东盟贸易顺差在不断扩大,2016 年进出口差额为400 亿元,2021 年近600 亿元,反映了中国对东盟贸易优势在不断增加。

表1 2016—2020 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统计表计量单位:亿元

(二)双边贸易商品结构

由图1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主要商品统计图发现,中国与东盟进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分别是电机、电气、影像设备及零附件,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塑料及其制品和钢铁。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前五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双方商品贸易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图1 2021 中国与东盟进出口主要商品统计图

(三)双边贸易指数

表2 中国与东盟贸易指数统计就贸易密切、贸易质量、贸易潜力、贸易活力和贸易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发展程度,分别来看,贸易密切指数反映的是双方贸易依赖的程度,从2016 年起,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依赖不断增加,2020年贸易密切指数达到了134.47%,较之2016 年增加了16.8;贸易质量指数反映的是双方的贸易质量情况,贸易指数越高表明双方贸易关系越健康,贸易质量指数基本维持在102%左右;贸易潜力指数反映的是双方未来经贸发展的密切程度,2020 年双方贸易潜力指数达到138.84%,为近五年的最高值,表明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贸易活力指数反映的是双方市场贸易的活跃程度,2020 年双方贸易活力指数为143.00%,较2016 年增加了16%,表明双方贸易市场活跃;贸易环境指数反映的是双方贸易环境的优劣状况,贸易指数越高表明双方的贸易环境越是良好,2020 年贸易环境指数达到686.82%,表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环境良好,发展环境友好。这些数据反映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双方经济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基础,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表2 2016-2020 中国与东盟贸易指数统计

二、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分析

(一)出口市场的竞争性

中国和东盟在出口市场存在着竞争性,中国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占比分别为14.4%、15.4%、17.1%、4.9%、4.4%和10.4%,总占比近65%;而东盟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分别是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占比分别为32.2%、15.7%、11.3%、9.3%、7.1%和5.6%。双方主要贸易伙伴中,主要包括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虽然双方是各自的最大贸易伙伴,但双方在对外贸易出口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出口市场的重叠为双方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此可见,东盟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出口产品在第三国市场的争夺是比较激烈的。

(二)出口产品的竞争性

中国与东盟的产品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机电产品竞争性。机电产品一直是中国和东盟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在经济贸易中的占比较大,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海关统计信息的发布,2021 年中国对东盟进口机电产品贸易额1.21 万亿元,占我国出口东盟所有商品的47.7%;而2021 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机电产品贸易额达到1.69 万亿元,占东盟出口我国所有商品的比例为52.7%。同时,我国和东盟的机电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弱的竞争优势,我国与东盟之间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关系在国际市场上趋于平稳。二是农产品竞争性。在东盟成员国中,除了新加坡以外,其余均为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一样,都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性产业。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成为两个经济体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相同类别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呈现一定的竞争性。

三、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分析

(一)自然资源的互补性

东盟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中国与东盟各国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导致中国与东盟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位列世界第一,越南的稀土储量位列世界第二,稀土金属是军事、化工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其中中国稀土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二分之一,中国出口稀土总量约占世出口总量的80%,中国作为稀土产量大国,是稀土进口大国,也是越南最大的稀土进口伙伴。同时,东盟拥有较为丰富的热带资源、棕榈油、铜,这是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的产品。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尼生产的棕榈油占世界总生产量的85%,2021 年,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约为1 960万吨,印尼棕榈油的产量约为4 500 万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2021 年棕榈油进口量为465 万吨,是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重要出口国。

(二)出口产品的互补性

一是农产品互补性。中国—东盟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农产品经贸交流历史,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双方具有不同的农产品资源,互补性很强。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人口基数大意味着需求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基础。以大米为例,东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输出组织,中国是东盟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2021 年,柬埔寨出口大米为62 万吨,其中:欧盟16 万吨,中国30 万吨,其他16 万吨,中国占二分之一,是柬埔寨重要的大米出口国。同时,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除了机电产品外,农产品也是东盟进口中国的重要贸易对象,中国农资产业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优质的产品,农资货源供应丰富,与东盟形成良好的互补。二是橡胶产品互补性。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于橡胶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成为世界第一大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国内天然橡胶生长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和广东部分地区,由于种植面积小,导致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增加进口额来补全橡胶需求量的缺口,中国橡胶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东盟则是橡胶最大的生产组织,其中泰国、印尼、越南是世界重要的橡胶产出国,2021 年,中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为783.5 亿吨,占世界橡胶消耗的40%左右。

四、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产业融合

中国和东盟是世界两大经济增长引擎,同时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加强产业融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要充分利用RCEP 的政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挖掘好中国的内需潜力:一是要坚持“引进来”,要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刺激消费,从东盟国家进口生产所需的资源以及居民消费所需的优势水果等农产品。二是要坚持“走出去”,要发挥中国在发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石化等产业方面优势,加大对东盟国家的产业投资,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促进东盟经济发展;鼓励外贸企业提升自己实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配套完备优势之间的互补。

(二)激发市场活力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中国作为首个恢复经济增长的国家,为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得益于市场活力的恢复。激发市场活力,一是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要保证渠道畅通;创新管理手段,以新理念创新新方法,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要继续统筹好政府—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又要实现宏观调控的科学、规范、有效;二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平台,实现市场贸易信息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协助外贸企业了解东盟国家的市场需求,从而有目的地生产产品,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三)改善贸易环境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环境,为两大经济体的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基于国家不同的发展情况,贸易规则不可能惠及所有的成员国。因此,中国仍然需要不断改善贸易环境:一是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大人民币的结算力度,从而减小金融贸易风险;二是要建立东盟国家贸易投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区域全面合作意味着国家之间贸易合作更加深入广泛,而不是技术贸易壁垒的消失,由于国家之间政治环境、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的不同,容易使企业忽视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推动标准和合规评定互认,助力企业化解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增加企业贸易便利,促进企业发展。

(四)深化人文交流

相比于经济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也不容忽视,[1]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05 年,人文交流成为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合作内容,深化人文交流有利于中国与东盟人民增强文化共识,加深感情交流,从而实现民心相通,达到政治互信。深化人文交流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要创新交流机制,人文交流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积极改进形式、提升吸引力,突破传统人文交流障碍,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体系,拓宽文化交流渠道;[2]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各类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力资源交流培训活动,鼓励对中国与东盟进行人才交换培养,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打造人文交流平台;[3]三是要注重双方旅游文化的交流,中国与东盟是彼此重要的旅游合作伙伴,加大旅游业的合作,同样可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

猜你喜欢
竞争性一带一路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贸易统计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拟竞争性货币制度的机理:一个通货膨胀史的视角(185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