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秀
摘 要:林业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改善生态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对于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规划管理能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林业规划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阐述林业规划管理及必要性,分析我国林业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能藉此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林业规划;管理现状;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在林业规划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制约了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加强林業规划管理,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林业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林业规划管理概述及必要性
林业规划管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原则,对林业规划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指导与监督[1]。林业规划管理能够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生态建设方面,林业能够在净化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的物体颗粒含量,吸收二氧化碳,调节空气温度等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在水利方面,林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河流径流,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同时林业有利于保存水量,防止水源流失;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现代林业是一个生态发展和产业发展共存的林业生态系统,两者相互促进,促进林业资源的循环和利用。
2 林业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产权结构单一,过度砍伐
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影响,现阶段我国林业产权是以国有或是以集体所有的模式,林业的产权结构模式相对单一,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现代林业的规划和管理,使得我国林业资源难以得到高效整合,林业资源呈现出分散性特点。除此之外,虽然不同地区都开始加大对林业资源的建设资金投入,森林覆盖率有回升趋势,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地区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过度砍伐的情况仍有发生。树木生长周期时间较长,目前市场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大,两者之间存在供需矛盾,这些都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相关补偿机制不完善
生态补偿机制相当于林业系统在一定的资源支持和环境保护基础上,通过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尽可能地调整自身资源状态和优化自身发展。这种补偿机制可以理解为对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然而我国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条文约束,过度开采导致林业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我国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机制也存在不足,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是补偿对象不明确。我国林业可以划分为经济林和公益林,目前我国的经济补偿机制针对的是林业管理者和保护者,公益林所有者所得的经济补偿相对较低,这打击了公益林所有者的热情;第二是补偿标准不合理。
公益林补偿标准低,不利于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导致群众的公益林保护意识下降。部分地区的补偿没有落实,或者是实际经济补偿低于实际公益林面积应得的补偿,这损害了林区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大大打击林业所有者维护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优化林业经营模式
原则上,政府应主动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林区、生态脆弱地区等职能管理,放开其他地区的林业管理权限。针对林权结构过于单一的情况,政府应当主动引入市场机制,将市场竞争引入到林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提高林区的竞争力,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市场经济为主要手段的混合发展经营模式。同时应加大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林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中创新管理模式。政府应加大对采伐管理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采伐制度,保护好林业资源,防止过度砍伐的现象发生,在对林业的积极规划管理当中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完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
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制度,扩大林业补偿资金投入,满足和保障林业建设的需要。首先,政府部门在财政支出当中,加大对推动林业发展的支出,落实好林业补偿制度,保障林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从而提高林区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大对公益林的补偿制度,并且做好公益林的宣传工作,鼓励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对公益林树木进行认领,提高社会参与公益林建设和监管的参与度,从而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要不断优化林业的经营模式,完善林业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同时加强林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坚持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林业的发展方向,这对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涂俊,胡志华,张建平.现代林业规划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5(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