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2023-06-08 04:31:56侯仁锋
天津教育·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美术传统文化

侯仁锋

初中美术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将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还要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和结晶,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水平,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积极价值和作用,分析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阻碍和困境,总结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和方法,希望更大程度地发挥初中美术教学的教育价值。

在文化多元化融合的当今时代,初中学生的美术需求也在不断地多元化发展。要真正发挥初中美术教学的教育价值,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至关重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丰富初中美术课堂,刺激初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能让初中生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导和熏陶下更深刻地认识美术,在美术中塑造完善的人格。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积极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瑰宝和精神财富。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有着非常大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学校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舞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初中美术教学相融合,既有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素养。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初中生的美术课堂,帮助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和更具象的内容上理解美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更完善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已经成为初中美术教学必然的发展方向。初中美术教学既要求将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求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元素渗透进初中美术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和美育上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学习效率和质量,塑造完美的人格和素养。所以,初中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和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方法和路径,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美术课程中去,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可能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一)长期传统教育模式的阻碍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初中美术也不例外。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非常大的传承和发展价值,但这一点在教育领域体现得并不明显。应试教育背景下,一方面,初中美术教师更看重学生的美术成绩和分数,所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分数和成绩上。另一方面,美术课程在初中阶段不算主科课程,学校在课时安排上是有限的,呈现较为明显的重理论和文化,轻实践和艺术。因此,学生自身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主科成绩上,没有时间用在美术学习上,甚至少有的美术课程也可能被主科教师占用。美术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存在状况直接影响着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学科的结合,整体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程度都会影响美术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二)多元文化交融的纷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文化发展呈多元化态势。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外来文化也不断流入中国。多元文化的交融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也乐于去了解和接触新鲜事物,但是主观判断意识还不够成熟,在多元文化融合的环境下,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产生不良的文化情绪和思想。例如崇洋媚外、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不良的思想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唤醒中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渗透方式上存在的现实缺陷

一方面,部分初中学校的美术教师招聘门槛是比较低的,甚至部分中学美术课程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导致部分教师对美术专业的研究深度不够,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且单一,美术课堂更多的是在传授美术知识和理论,围绕教材知识通篇讲解、示范和练习,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也没有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意识地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这也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

1.重视传授技巧,忽视情感培养。

我国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所以绝大多数美术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程度是比较高的,主要按照教材结构教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对美术的深入程度是非常有限的。美术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如何搭配、如何绘画,更应教会学生去理解绘画中的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才能更深刻地欣赏一幅画,才能理解美术,发现美术之美。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美术教师忽略了学生情感的体会和培养。

2.强调历史和起源,创新和发展不足。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会基于教学的需要涉及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但是这部分的结合更多地体现在对绘画作品历史和文化起源的了解,在创新和发展方面强调比较少。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会告诉学生这种绘画形式起源于什么时间,属于什么流派,这一流派的作品有什么特点等。但实际上,学生很难通过这种方式吸收和掌握绘画技巧和具体操作方式,自然很难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对美术中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导致很难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实现对美术的创新和发展。

3.过分关注流行,忽视文化内涵。

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美术领域的審美思维也呈现多元化发展。随着初中生视野的不断开阔,相比传统的美术作品,很多初中生更喜欢“二次元”作品、动漫作品,这也更符合他们“喜新”的年龄特点,这种对“流行”的追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冲击。初中生还没有相对成熟的判断能力,对审美的认知更多停留在表面,这给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带来了一定难度。年轻的美术教师也不能过分去关注流行,而忽视对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文化内涵的引导。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和路径

(一)重视中国传统美术作品分析,引导学生重视情感体悟

为进一步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美术教师会根据课程需要在课前搜集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图片在课上展示,让学生通过对比更鲜明地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但更多程度上是展示、罗列、从技巧角度分析,却很少从艺术视角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除了向学生展示美术画作之外,美术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画作的创作背景、时代环境以及作者的生平、创作意图和作者想要通过这幅画作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基于对绘画作品的深度认识,改变对中国画的看法,激发民族情怀,从情感的角度喜欢上中国画,自主自觉地参与美术课程,提升美术技巧。例如关于“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这堂课,教师就可以重点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主线,结合教材搜集一些有名的中国山水画,一方面,以画切入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结合经典的山水画的分析和赏析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书画印的认识水平。学生虽然对一些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但是仍然能熟练准确地说出中国绘画大师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绘画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和挖掘绘画作品中的情感。比如徐悲鸿的《奔马图》,教师没有引导和讲解之前,学生会感觉这幅画中的马儿很矫健,很有生命力。但教师对这幅画的创作时代和背景进行介绍后,学生了解了徐悲鸿在创作这幅画时辗转难眠,也会将这幅画与徐悲鸿当时的心情相结合,体会画中徐悲鸿的悲愤和焦急,从而赋予了这幅画浓厚的情感。再比如关于印章,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中国古代关于印章的介绍,让学生懂得印章对中国古人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借助印章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术,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从表象的知识上升到艺术和美的层次,刺激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融合在一起。

(二)结合传统文化,赋予美术作品文化内涵

初中美术教师不仅要通过美术课程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認知,还要重视培养和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和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但是如果直接从专业的技术和技巧切入,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不能感受到美术中的艺术成分和价值,难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锻炼,又要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引导和熏陶作用,赋予美术课程更深的文化内涵。例如“弘扬真善美”这堂课,看到这个题目很多学生会想到关于真善美的一些日常行为和现象。其实在美术领域,很多画家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比如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纺织女》,就是在歌颂劳动者,歌颂劳动之美。中国画家陈小君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其经典作品《报春》就是在歌颂艺术的真与美。美术教师可以在这堂课直接将这两幅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对比、鉴赏,自然产生对美术艺术的领悟。这两幅作品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学生肉眼可见的,学生能够更直接、更直观地感受到中西艺术的差异,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学生在深刻把握这堂课主旨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感悟和启发,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到美术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到自身也应该通过美术作品更多地去呈现真善美。

(三)欣赏和创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视野也在不断开阔,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更不应该拘泥于某一部分内容。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教学的结合,除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鉴赏,更应该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教育价值。所以,美术教师在传统文化元素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的鉴赏和学习,还要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和实践,锻炼学生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思维。引导学生鉴赏和创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作潜能,还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借物寓意”这堂课,美术教师可以从课题出发,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借物寓意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会给出“借助事物或者是物品表达情感”这样的回答。教师再问“什么样的事物或者物体可以表达情感、抒发感情呢?”学生会说出很多,也会涉及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用“梅兰竹菊”表达自己的气节这样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的关于“梅兰竹菊”的经典画作,比如王冕的《墨梅图》、郑思肖的《兰花图》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梅兰竹菊”都代表什么、画家画“梅兰竹菊”想要表达什么。结合教师的提示和画家的生平履历介绍,学生会更清晰梅代表坚毅、兰代表高洁、竹代表谦逊、菊代表清孤,由此,学生也更能结合时代背景和象征物体会到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自由鉴赏完毕后,教师可以从专业角度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水墨画创作,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尝试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进行联想和创作。如此,不仅可以起到真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可以锻炼学生自身的学习力和操作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美术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美术素养和人格。受传统教育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元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初中美术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传统文化元素对初中美术教学的积极价值和作用,并不断地丰富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和储备,在美术教学中嵌入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分析,引导学生重视体会美术作品中的情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美术作品的起源和内涵。同时,要鼓励学生在鉴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和创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引导学生在美术领域有更深的造诣。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