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梁希科普奖力推林草科普

2023-06-08 01:51万志红马莎付孟婧李平
绿色中国·B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草科普病虫害

万志红 马莎付 孟婧 李平

京城,春芽初放。第11届梁希科普奖揭晓了。

本届获奖的作品有13项,活动类项目有8项,有2人获人物奖项。

本届进入评审流程的科普作品共40件,其中科普著作27件、科普影视作品7件、网络科普作品5件、科普报告1件。在网络传播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喜爱着纸媒。看着办公桌上的几大摞书籍,工作人员十分欣喜。

林草科普的种子在发芽

眼前的《森林的故事》共3册,包括树木篇、保护篇、生态篇。书中通过伯伯与小金果的对话,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清新自然的手绘图画和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等方式,讲述了植物学、昆虫学和生态学等科学知识。书中全部故事、插图、视频都是原创作品,从相关学科中提取和凝练出知识点,用原创绘画故事讲述科学知识,用动画视频寓教于乐,用新媒体、科学报告等扩大宣传面,旨在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培养孩子们正确人生观、科学观的重要内容,帮助孩子们了解森林、热爱森林,进而保护森林、开发森林,认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树木篇围绕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围绕植物的形态、习性和文化等讲述背后的科学奥秘;保护篇讲述森林中的昆虫家族和特点,介绍了危及森林及林产品的10种害虫和6种病害,以及4种森林害虫的克星昆虫;生态篇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了森林家园、森林中的动物居民和生态环境系统,引导孩子们认识理解生命、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概念,清晰人类与环境、生命与生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感情,主动践行保护生态环境。

这是一套由生物科学家为少年儿童潜心打造的科普读物,内容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书中用充满童真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清新活泼的手绘插图,深入浅出地呈现了科学有趣的一面,唤起小读者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为他们开启丰富多彩的自然科普之旅。

书中讲的是森林的故事,书外有林草人的故事。书的主编是富有科普情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人称林草界的“银杏伯伯”。在曹院士的影响下,南京林业大学6年中举办了6次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踊跃参与科普创作,累计收到近千篇稿件。经专家评审,将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的获奖作品汇集起来,并进行了从文字到插图的二次创作。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具有艺术性的科普作品,从字体、字号,到版面、色彩、插图,再到纸张材料、印刷……都独具匠心。为了确保质量,每一册书都由分工明确的团队协同完成。团队中包括统筹、故事创作、科学顾问、科学顾问助理、情景图创作、科学图创作、文字统筹、版面设计、封面设计、科普微视频创作等成员。参与编撰的人员中,有很多年轻的老师和学生。林草科学传播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发芽。

生态文明的故事书

眼前是一本厚厚的《北京鸟类图谱》。第一印象,装帧精良,可藏耐用。

《北京鸟类图谱》收录了北京地区有记录的鸟类22目74科243属508种,图文并茂地按陆禽、游禽、涉禽、攀禽、猛禽、鸣禽六大生态类群依次呈现。除鸟类图片及形态特征描述外,还依据文献记载及作者调查积累对各个鸟种偏好的生境加以概述,以增进读者对于鸟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在野外观察时对鸟类的发现及辨识。

图谱所采用的每一张照片都来之不易。从上万张素材中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逐一选出,力求采编的图片能够准确反应鸟类的性状及生态。

此书的序一,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所作。书中采用中英文对照,受众面广。政府相关部门、科研人员、爱鸟人士、中小学生等都能从中受益。尤其为从事野生动物研究、保护、监测及管理的专业人员,以及广大观鸟爱好者、自然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有专家评价说,该书是科普工作的教育书、监测工作的工具书、行业培训的教科书、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书、生态文明的故事书。

科普短视频雨后春笋

與爱不释手的书相比,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多地分配给了手机短视频。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

优质短视频,在科学传播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发芽生长。《你好,大熊猫》从本届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

这套30集的短视频是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创作完成的。针对公众对大熊猫科普知识了解不多、不准,甚至错误的认识,作品答疑解惑,以科学理念和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国宝大熊猫的独特与风采。其中20集为大熊猫生物学知识,10集为大熊猫法规政策和管理知识。全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创新性,并取得显著的社会影响。由中央电视台一套《动物世界》和央视频同期播出,自2021年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开始,每周一集。此外,学习强国、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等媒体广为转播。该片还得到了国家林草局领导的充分肯定,要求在此基础上推出系列科普宣传。

网络科普作品最常被吐槽的是“科学性”。一些自媒体的科普作品,产生科学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局限和为博流量的随意作为。为了保证作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6次组织国内大熊猫权威专家反复审定推敲,确保准确无误。在制作中注重科普作品的思想性,将大熊猫保护的政策法规、保护原则和保护成效,有机地融入片中,使观者轻松读懂。

《你好!大熊猫》系列已被央视国际频道翻译成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向海外推广播出,用大熊猫这张中国名片,讲述中国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故事。

林草科普关注民生

林草行业,关乎民生。在本届获奖的活动类项目中,就有这样一项关注民生的活动。

“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主办的国家级科技讲堂。讲堂委托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和宣传教育中心开展线上培训,面向全国林业与草原领域科技人员和林业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全国林草专家资源和先进实用林草技术,按照“问需于民”,采取“林农点单,专家送餐”的模式,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技术培训和林业技术咨询服务。传播内容涵盖林草生态修复、经济林、林下经济、林草灾害防控、林业洪涝灾后重建等领域,为林农讲授油茶、竹类、核桃、厚朴、食用菌等100多个“摇钱树”经营管理关键技术。这为林农和林草科技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成果展示和推广转化途径,为开展林草科技推广转化工作提供了新的高效培训模式。

自2021年4月推出后,不到9个月时间,“大讲堂”为广西、贵州、河南等13个省区办班16期,由106名专家共讲授了108堂课程,技术视频时长达3570分钟,累计培训林农等400多万人次;“大讲堂”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平台传播”,累计发布林草技术视频175集,累计点播量超1200余万人次,服务对象覆盖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对直播培训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把控林草热点,收集林草生产的技术需求。据统计,主流媒体累计刊登这一活动相关新闻报道240篇(条)。“大讲堂”被选为2022年政务新媒体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林草科技十件大事。

科普人物星光灿烂

本届获得梁希科普人物奖的是周国模和魏东晨。

周国模在专业领域卓有建树。他是浙江省特级专家、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长期从事森林固碳机理与增汇技术、碳汇监测与计量及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他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创新团队带头人。作为森林碳汇方面的专家,连续10年应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时,周国模做起了科普。他说,“碳汇看不见、摸不着,相关专业知识又太深奥,科普难度大。学者有责任传播应对气候变化的知识。”“碳汇知识科普也要从娃娃学起,准确的科普知识传递给他们尤为重要。”

在科普的路上,周国模不做孤勇者。他带领团队,携手作家和艺术家共同创作饱含科学知识、科学家精神、文化历史及文学艺术相融合的科普作品。目前的“竹林碳觅”系列科普作品,包括《竹林碳觅》大众科普读物主本、《我是吸碳王》儿童绘画读本+中英文动漫短视频、《幽篁国的竹林碳语》绘本读物及有声生态童话等。还配套创制了竹林碳觅系列衍生文创产品,使“抽象的竹林碳汇”IP化,让竹与人、竹与碳、竹与环境的故事外化于形,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和生活中,使碳汇科技和低碳理念内化于心,巩固和强化科学普及效果。系列作品涵盖动漫视频、儿童绘本、儿童文学、大众科普影视等形式。其中《我是吸碳王》 在2020年获第九届梁希科普奖作品类一等奖。

《竹林碳觅》主本读物问世后短短两个月,首次发行的3000册就抢购一空,第二次印刷发行5000册;《我是吸碳王》《幽篁国的竹林碳语》绘本读物,分别印刷20000册和10000册,已走进竹林主产区、革命老区、精准扶贫区的252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阅读和受益人数达30多万人。《我是吸碳王》配套动漫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和浙江新闻APP上发布,被杭州低碳科技馆纳入优秀科普素材全屏滚动播放。衍生文创产品也正在成为竹产区的旅游特色产品,助力生态精准扶贫。《我是吸碳王》英文版本,在世界范围进行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普宣传,彰显中国在竹资源全方位利用领域的科技引领和责任担当。

周国模带领团队,将浙江农林大学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建设科普展示走廊;开展竹林增汇减排综合经营技术培训;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在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技助力扶贫中发挥作用。团队在2019年推出了“竹林碳觅”微信公众号,通过利用科学研究以及科普书籍、动漫和影视作品展示等手段普及竹林碳汇相关知识。他做客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在行动》节目,科普竹林碳汇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另一位获奖者魏东晨,是河北省廊坊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多年来一直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普、技术推广工作,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美国白蛾防治先进个人”、河北省“林业优秀科普人物”一等奖、河北省“林业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励。

他与时俱进,乐此不疲。编写手册、录制视频,推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承担科研项目,并将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需要中;举办培训班,提高林农、果农对林果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的能力;撰写科普文章、主编科普书籍及新型农民培训教材、乡村振兴之农民素质教育提升系列丛书,发挥专业优势,多方位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推广……

他成果颇多。主编和副主编了《果树病虫绿色防控图谱》《廊坊林果病虫图册》《廊坊园林绿化植物常见病虫害》《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果树生产与经营管理》《美国白蛾防治技术》和《廊坊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等书籍;编写了《杨树病虫害防治手册》和《美国白蛾疫情识别和防治》技术手册;与电视台合作录制了《美国白蛾防治技术》和《春尺蠖防治技术》光盘及科普节目;主持了《杨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美国白蛾全虫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白蜡窄吉丁防治技术规程》等项目;参加了“航空静电喷雾系统技术及设备推广应用”“河北地区梨小食心虫分布及来源研究”“航空静电喷雾设备应用技术规范”“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技术规程”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发表“飞机喷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法探讨”“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特点及防治”“行道树法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等科普文章。颇为有趣的是,魏老师把防治技术资料编印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宣傳扑克》,深受群众喜爱,甚是抢手。

多年的爱岗敬业与积累,在自媒体传播的春风吹拂下,魏老师于2017年开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廊坊林果病虫服务”,旨在“宣传林果病虫害知识和防治技术,开展林果病虫害危害咨询和诊断,提供实用防治药方,介绍新农药、新设备和新防治技术,帮助解决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公众号中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实用技术,还提供了咨询互动方式。里面的不少科普知识,也是林农果农以外的公众所喜闻乐见的,从标题到内容都很有意思,还能看到美图,甚至有萌萌的昆虫照片。这个公众号内还有个宝藏,能够实现自助查询,便于林农、果农实时根据病虫害危害部位自助查询和诊断病虫害种类,了解防治技术。只需在对话框中输入相应字段,便能查到结果。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魏老师在公众号内建立了数据库,入库了多种果树、常见绿化树木病虫害数据,每一种果树或林木按叶部、干部和根部,及病害和虫害分类建立。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廊坊林果病虫服务”微信公众号获得河北省林学会第九届河北省林业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公众号并没有局限于服务基层,象牙塔里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这一宝藏,合作前景可期。

获奖名单是有限的,林草科普的故事是无限的。故事很多,每一个都令人动容,让人欣喜。

新冠疫情去了,欣欣春天来了。每年一届的梁希科普奖会再次开启。期待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活动和人物,赋能梁希科普奖,助力林草业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林草科普病虫害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林草风采
科普达人养成记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