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0月得知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首次花落山东起,我开始构想一个关于“环保”的大型专题。查阅资料、选题申报、选题论证,一个名为《环保之路》的选题顺利落在了新一年的“选题策划白皮书”上。为了争取到相关部门的支持,一次契机,我带着杂志和方案,站在了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面前,并顺利地赢得了支持。五月初,选题如期执行。如何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环境保护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它绝不能只是“纸面功夫”,也不能难以用图片展现,要“内外兼修”才是最好。九篇稿子,对应七个领域,分散七个地市,好在,我不是孤军奋战。当初升的朝阳轻抚灵山湾畔晨跑人的脸庞,当致富的号角吹响在王家台后村、殷李村……我知道,努力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希望最后呈现在各位读者眼前的时候,这个专题,还不赖。
—李潇雨
在过去的一个月,我充分体会到做一名记者的快樂:三次前往长清邵庄村,尝试用影像讲述一位54岁“直播活宝”的故事,他用自己的一腔热忱带给小山村蓬勃的正能量,他是广大农村众多农民中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农民精神世界日益丰富的真实写照。在重庆,邂逅梁平的“平”与“不平”,感受陆游笔下“都梁之民独无苦,须睛得晴雨得雨”的美好,体会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的大美风情与绿色梦想。在东营,举着400mm定焦的“大炮筒”,捕捉东方白鹳和丹顶鹤的身影,见证黄河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景象。脸晒黑了,心里却越来越敞亮!
—郭笑
这一次采访,在田野,在山间,让我好似又回到了童年。在金乡,我第一次见到田野里成片成片的大蒜。田野里忙着收大蒜的人们,把我拉回到儿时的麦收时节。小时候觉得司空见惯的场景,在那一刻却震撼了我心。在泰山的桃花源,让我觉得珍贵的不只是泰山花楸,还有山间长出的小红果,它远远望去像儿时吃过的野草莓,但口感却大不一样。询问了专业人士才知道,它是蛇莓。漫步于田野,穿行于山间,真切地感受到一草一木的可贵。
—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