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运用分析

2023-06-07 09:11陈玥因
散装水泥 2023年5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建筑工程建筑

陈玥因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近年来,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度发展。如果建筑工程管理未及时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有效创新,则会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还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降低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此,在建筑施工活动中应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填补工程管理的不足,实现行业的有序发展,切实提高整体效益。

1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1 管理理念滞后

建筑行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时对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关注工程技术研发,忽略管理工作的推进。这种现象在国内建筑单位中较为常见,此类经营者通常认为不依托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样也能完成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却未曾想到这种行为会大大阻碍施工进程、加大成本投入、降低最终的工程建设成效。

1.2 管理体制不健全

某些企业为控制成本,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在工程管理人员的配备方面不够充足,致使最终的管理成效并不理想,大大降低了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体制不健全还表现在工程管理工作缺乏制度作为管理依据,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且不具备配套的管理与责任体制。部分具备健全管理体制的企业也在实际管理中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了整体的施工效果。

1.3 管理流程不规范

建筑工程管理是在项目施工时通过管理指导优化建筑工程,全面管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为此,工程管理人员应有效践行责任体制,深化日常管理。然而,从实践中不难发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缺少足够的重视,也未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中的工程管理流程,因而不能保证最终的管理水平。

1.4 管理方法缺失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尚未建立较为系统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人才管理还是团队建设都未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致使整体施工团队在工程管理方面的理念相对滞后,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导致缺少专业的工程管理团队,这种情况下所开展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不足,无法依托实际情况开展,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偏差问题,进而使得工程进展缓慢,给建筑单位带来较大困扰。

2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内涵

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创新模式主要包括管理理念、技术与人才的创新。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中所用理念较为落后,若想解决此问题,则应引进现代成功的管理理念,再依托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建立一套满足自身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并将这套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活动中,构建特色管理体系。由于企业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各企业在制定管理体系时不能参考其他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内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每一项施工都有依据,出现事故也有章可循。然而,管理技术应根据项目进度合理调整,不同时期下的企业管理需求各不相同,采取的管理措施也应及时调整,借此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应重点培养,并制定激励政策,通过物质奖励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

3 推行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现实意义

3.1 满足时代发展走向

建筑工程单位应优化自身管理模式,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反,建筑工程单位若不进行创新,一味沿用传统模式,则会缺少竞争优势,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广大建筑单位必须紧追时代发展步伐,根据社会发展特点和工程需求逐步改进自身模式,达到灵活管理,保证竞争优势。

3.2 提高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单位主要承接桥梁和房地产等不同项目,在不同工程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时,采用的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管理模式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采用同一标准化管理模式。这是由于桥梁施工不同于房地产施工,若采用标准的管理模式则会拉低整体施工成效。而有效的改进与优化能够使管理举措全面应用到施工活动中,及时规避管理模式与施工不相符的问题。

3.3 完善内部配置

创新管理措施落地涉及施工人员、施工活动、设备管理人员等不同层面,在管理过程引入创新思维可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完成人员、设备等的高效配置。另外,创新管理还可归集不同的资源,把有用资源应用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达成资源的科学分配,降低工程成本支出,规避资源浪费问题。

3.4 推动管理科学化

创新不单纯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应用全新的管理措施,还应逐步取缔滞后的管理手段。基于工程管理大框架,所用模式越合理,发挥的价值也越大。然而,我国大部分工程单位都缺少创新性,无论是创新举措还是管理制度都以传统模式为主,并未达成科学化管理,致使整体的管理效率不高,阻碍了最终的工程进度。为此,强化管理创新尤为必要。

4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运用策略

4.1 创新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体制可为工程质量提供重要保障,体制创新到落地通常会经历漫长的时期,为此,应逐步模拟推进管理体制,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创新管理体制既要考量建筑单位和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还应迎合施工需求,达到管理制度的稳步运行。对于体制创新,从施工设计至交工验收,无论哪一个环节均应制定管理体制,确保各施工阶段符合标准;确立管理体制的权责关系,相关责任人做好对应的体制管理工作,保证每一项体制都有人员负责监管;在具体施工中认真记录问题,找到不足,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例如,位于某市中心的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所处位置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用地范围和周边情况相对复杂,周边老住宅小区相对集中,在工程施工时发现,项目施工位置的地下水位偏高。该项目总投资25 000 万元,占地面积19 234m2,总建筑面积在52 056.34m2,地下室局部人防,上部有9个建筑单体,包括办公楼、住宅和商铺。考虑到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中,为保证按照规定进度进行,项目工程管理者根据项目情况建立了进度控制体系,并确定施工进度控制任务,明确施工时不同作业的人员配备情况,明确进度控制责任和协调制度。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对施工进度方案进行调整,并与计划进度加以对比,合力设计接下来的施工安排,保证工程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4.2 创新管理方法

4.2.1 创新技术管理方法

优良的技术可大力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步伐,提高工程质量。为此,应深化人员技术培训,按计划组织培训学习,并应用到后期施工活动中。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根据资金情况合理引入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设备。抢占市场需要从技术层面着手。在工程建设时引入现代技术,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施工安全性。例如,被排入不达标生活污水和废水的X 河,由于河水一点点变臭,不利于良好生态环境建设。为建造生态城市,欲将临江水源引入X 河内,并借助配水措施优化X 河水质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工程建设团队应积极引入现代工艺,在主要路段的隧洞工程中通过雷达探测岩层的实际变化,正式引水入城前还应用了电子数码雷管起爆方式,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进度。

4.2.2 创新成本管理

管控成本可减少日常花销,降低工程成本。一方面,可管控材料成本,简化施工环节;另一方面,可精简人员,以免过多人员在岗位上闲置。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体制,规范招聘,合理培养,吸引并留住人才,逐步提高人才管理能力。

4.3 创新管理技术

对于建筑施工,可行、有效的进度方案能够让建筑工程依据特定进度完成。进度方案设计可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绘图确立建筑工程不同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其中细节具体化。同时,依托网络技术将施工环节的主要工程管理工作清晰地展示出来,再据此研究施工方案,充分利用资源,改进施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一项文献资料表明,在施工活动中,近乎30%的费用与信息交流相关联,且对于引入管理系统的建筑单位可将施工进度加快50%左右,施工质量也能提高40%,还会缩减人力费用,幅度在15%左右。例如,某市政项目,政府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政府委托的建筑单位在具体的勘测过程存在局限性,这些均可通过第三方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准备,考量双方要求和利益,调整建筑规划原有规模,以此在建筑信息化、绿色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要及时更新、优化建筑规划模式,建立起能够权衡甲乙双方或不同主体的利益系统,全面考量不同主体在建筑各个细节中的具体要求,以便实现建筑管理统筹,依托模型三维化达到资源的高效管理。

4.4 创新作业人员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作业人员是工程质量的首要控制者,提高作业人员的能力可为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打下扎实基础。有计划地组织培训项目,基于现场作业人员的不同工种合理安排技能培训活动,施工放样人员可学习不同现场所用的放样方式,混凝土施工人员可组织学习多样化的混凝土材料和配比内容,以掌握丰富的搅拌知识。采用带证上岗制度,所有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证书,正式上岗前应通过考核才能胜任对应工作;合理组织人员考核,完成特定任务的培养后组织理论与实践考核,其中成绩优异者可安排至更高级的岗位,不合格应重新学习,直到考核达标后才能重新上岗。

5 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5.1 信息化

当前,信息化技术已融入不同行业,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也表现出了信息化走向,在现场施工中也应用了系统监测等信息化手段。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将会加快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速度。

5.2 国际化

目前,建筑工程以国内市场为主,也在一点点对外开展,在未来,国际化也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每年都会安排建筑单位代表深入国外交流学习,并将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带回国内,随着交流深度的增加,我国建筑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工程管理也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5.3 集成化

集成化管理是指把所有的工程资源集中到一起,具体可按照供应商、项目输入、系统处理、输出、客户这一顺序进行集成化管理,达到资源的全面运用,控制资源浪费问题。为提高工程质量,集成化管理是主要发展方向。

5.4 合作化管理

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以独立式的方式为主,具体表现为本单位的项目完全自行管理,此种管理方式无法有效找到自身的问题,在工程管理质量改善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在未来,工程管理将面向合作化管理模式发展,与合作方一同监管,共同查找不足,以提高管理质量。

5.5 全寿命管理

全寿命管理模式指从工程策划至运工验收的每一个细节均列入管理范畴。此种管理模式能够节约成本,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完成财务、运营维护等不同管理活动的全面统筹,大幅拓展效益空间。

5.6 项目总控

此种管理可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规划与有效协调,总控模式可进一步控制调查分析、施工设计等不同环节,以保证后期施工顺利开展,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撑。在未来,管理模式创新会面向总控发展。

6 结语

建筑单位要想稳步、持续发展,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建筑单位应重视模式创新、明确市场发展方向、追赶市场发展步伐、逐步优化管理理念、合理改进管理体制、适当创新管理技术、全面深化作业人员管理,实现管理组织与文化体制的优良发展,最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建筑工程建筑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