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清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宁夏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缺乏、创新驱动发展起点低、基础弱、速度慢。党的十八以来,宁夏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探索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之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宁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围绕引进培养人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宁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规条例,着力健全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同时,在经济下行、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大幅增加各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带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主体,2020年宁夏R&D投入强度达到1.52%,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9位①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9/t20210922_1822342.html。。当前,全区上下已经初步形成了齐心协力抓科技、聚焦发展谋创新的良好局面、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创新力量”。宁夏深入贯彻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以来,三次在银川召开东西部科技合作推进会,坚持“市场主导、互惠互利”原则,构建了与东部8个省市的“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形成了科技部、东部地区协同支持宁夏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同时,东西部科技合作进一步带动了宁夏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在全球创新链中扩大开放创新与科技合作交流。
近年来,宁夏坚持聚焦发展需求,组织实施“五大科技创新行动”,持续推进特色创新。研制出航空子午线轮胎、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世界最大的720公斤蓝宝石晶体、铸造用工业级3D打印设备等先进技术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三个计划”,形成了梯级培育体系,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大幅增长。大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近年来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补贴、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创新融资难题。
推进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谋划建设了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依托这“两区”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改革,推动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科技项目实行立项、验收“两头严”,实施过程“中间松”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科研过程的干预。加强科技宏观管理,组建自治区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创新调查、科技统计、监测评估、科技报告等制度,更有效指导推进创新工作。
当前,宁夏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综合创新水平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宁夏2022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大幅提升,首次突破60分,继续保持全国二类创新地区。近年来,宁夏重点培育了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科技部将宁夏科技创新实践总结为“宁夏模式”“宁夏现象”。
十八大以来,宁夏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但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宁夏创新能力提升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
宁夏经济总量小,2021年宁夏GDP总量首次超过4000亿元,达到4522亿元,但仅占全国的0.4%。除总量低之外,宁夏发展不足还集中表现为产业链短、产业层次低及产品竞争力弱等方面。装备制造、枸杞、葡萄酒、奶产业等都存在产业链短的现实问题,如宁夏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90%以上,80%的企业从事初级产品加工。宁夏生产的产品大多是中间品而非最终消费品,再加上产品大多为科技含量低的初级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发展不足导致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集聚不够,并最终导致宁夏创新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1.人才总量不足且流失严重。宁夏高科技人才缺乏,表现在大多数企业研发人才缺乏,学历偏低。宁夏普通技工缺乏,表现为企业一线工人严重短缺,不少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一线工人,采取提高工人工资的办法,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人才外流比较严重,高校、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2.人才引进、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引进方面宁夏出台了不少政策,这些政策大多与全国其他省(区、市)相类似,差异化不够,效果不明显。人才培养方面,宁夏本地高校少,专业覆盖面窄,教育质量亟待提升。质量不高还表现在,宁夏现有人才大多集中在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人才严重短缺。
对内看,宁夏与东部发达省区交流合作不够,宁夏对接东部地区技术、产业转移等积极性不够,现有合作项目大多属于东部支持宁夏的项目,这些合作项目无法有效实现东西部互利共赢发展目标,可持续性不强。
对外看,宁夏国际科技合作基础差、起步迟,与国外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成果突出的典型示范企业少,仅集中在个别科研经费投入较大的大型企业,且合作方式单一。中小企业受科研经费投入和传统思维模式限制,国际科技合作开展力度不大,缺乏合作渠道和合作对象。
1.不同形式创新的相互促进作用发挥不够。创新不能靠单打独斗,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获得更好效果。宁夏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不够,宁夏的科技创新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缺乏资金支持,缺乏制度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整体性、协同性作用发挥不够。
2.产学研合力不足。当前宁夏企业研发、高校科研、研究机构项目还存在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实问题,由于三者之间各自利益主体不同,且沟通不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消耗,科技创新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不少企业缺乏与区内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实践。高校科研难以满足企业需要,为科研而科研的研究还大量存在。
1.整体创新意识薄弱。全区上下对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系统和干部思想中,创新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重要”的工作。
2.创新活力不足。科技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高效,科技资源配置不够协调优化,创新主体、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数量较少、水平不高,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金融撬动创新投入的作用发挥不够,创新环境需要加快优化提升。
东西部对口合作机制给宁夏带来了项目、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宁夏提高创新能力,实施创驱动战略提供了巨大帮助,然而宁夏在对接东部省份创新合作方面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需要加强。东西部对口合作机制为持续缩小宁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做出了较大贡献,未来,宁夏要借鉴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做法,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互利共赢原则与东部发达省区建立创新合作“一对一”帮扶机制、“一对多”合作机制,从两个层面上协同推进宁夏与发达省份的创新资源流动共享、合作共赢。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快速提升宁夏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未来宁夏要创新体制机制,让本来就不多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鼓励宁夏的企业多与区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全国范围内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向宁夏转化,建议借鉴全国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经验做法,由自治区政府每年组织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指导目录,汇集整理适于在宁夏推广转化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年初发布并协调推动转化,使更多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宁夏的现实生产力。
1.持续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改善政商环境。政府缺位的领域要跟进服务,政府越位的领域要坚决退出,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让市场真正决定资源配置。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法治环境。企业不愿意加大创新投入,不愿意做基础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往往是本质原因。宁夏要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就一定要给企业营造一个产权保护有力,法律执行高效的法治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敢于投资,敢于创新,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要弘扬契约精神,改善信用环境。契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企业家精神盛行的市场环境往往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宁夏一定要弘扬契约精神,改善信用环境,让失信企业、失信当事人寸步难行,让尊重契约的企业和企业家得到应有的回报。
未来宁夏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通过物质激励和更加宽松的制度设计培养本土人才;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引进区外实用型人才,尤其要注意给予企业自主引进人才的空间和相应补助。
培养本土人才方面,要注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特别是更合理地设定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比例,建议适当调低中职比例,然后再逐年增加中职比例。
引进实用性人才方面,支持宁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候鸟式专家、周末工程师等多种方式,大力吸引使用全国科技人才,切实解决宁夏人才短板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完善相关制度,鼓励金融机构给予创新主体更多的融资便利。使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合力,建立创新链利益联结机制,支持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面向企业现实问题研究整体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创新不问出身”要求,真正建立起谁能创新就支持谁的科研激励机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给予研究人员更多的科研经费使用权、技术路线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