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有机融合 互动融合

2023-06-07 00:19:51王静蒋海军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融合内容

王静 蒋海军

摘要

津云是全国首家省级全媒体融合平台,近年来推出了不少融合报道的佳篇力作,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别的若干奖项。新媒体技术和新闻资源基于津云“中央厨房”平台的深度融合驱动了优秀融合报道的产出,提高了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傳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津云优秀融合报道在内容呈现方面显示出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内容传播环节显示出与用户的互动融合。

关键词

津云融合报道 深度融合 有机融合 互动融合

作者信息

王静,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讲师、博士;蒋海军,贵州日报报刊社副研究员、博士。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传播时代我国中央级党报内容生产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XBW003)的研究成果。

2022年11月,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报送、津云客户端刊播的H5动态纪实长图《稻子熟了》获得融合报道奖项二等奖。2018年中国新闻奖首次出现媒体融合奖项,荣誉制度的奖项增设既是对媒体融合深入发展、融合报道迅速发展的积极响应,也是对融合报道业务实践的引导和示范。而且评奖本身不是目的,中国新闻奖审核和评选实践作为新闻宣传活动的指挥棒,是党和国家的媒介治理意识在荣誉场域中的制度性嵌入。[1]

津云“中央厨房”集纳了天津主流媒体如天津日报、今晚报和天津广播电视台的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质新闻资源,实现了报网声屏端的融合创新,推出了不少融合报道的佳篇力作。2018年刊播的7件融合报道稿件单篇传播量过千万,其中反映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南开大学八学子成长故事的短视频《如斯青春》和反映扶贫干部利用互联网帮助偏远山村脱贫事迹的短视频《臊子书记》两个作品,传播量累计均超过一亿次。[2]《臊子书记》获得了2019年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短视频新闻一等奖,之后的《无胆英雄张伯礼》《科学的中医药》和MR访谈《云小朵“碳”寻记》相继获得不同年份的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奖项。新媒体技术和新闻资源基于津云“中央厨房”平台的深度融合驱动了优秀融合报道的产出,提高了津云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津云优秀融合报道在内容呈现方面显示出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内容传播环节显示出与用户的互动融合。

一、平台深度融合

(一)津云“中央厨房”:超越物理相加,实现“化学反应”

融合媒体的进程已经从第一阶段的相加浅融,发展到第二阶段的相融深融,最终达到全通全融。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之路走过了早期主要表现为内容搬运的简单“互联网+”阶段,如今走到了报网声屏端融合平台的建设运营阶段,建设“中央厨房”成为融合媒体的标配工程。津云“中央厨房”于2017年3月上线运行,是全国首家省级融媒平台。津云“中央厨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了津云客户端,搭建了“中央厨房”业务管理和决策指挥两大技术平台,打通了天津各主流媒体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了各媒体之间以及与“中央厨房”的数据资源互联互通。[3]“中央厨房”的建成在硬件设施层面解决了融合报道“有没有”的技术可能性问题,而融合报道“好不好”及其舆论影响力“强不强”则取决于超越技术融合的人员、新闻资源和内容生产业务流程能否实现基于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

好的融合报道产出的前置条件是建立与融媒体内容生产规律相匹配的运行管理体制,而且这种运行融合不能是“想融而融不了”的物理相加或者“口融而心不融”的浅表融合,应该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化学”融合和深度融合。2018年11月成立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经过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天津全市媒体资源的实质性整合。在领导架构方面“合六为一”,撤销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广电传媒集团4个正局级和中国技术市场报社、天津报业印务中心2个副局级机构,整合为一套班子、一个法人、一个行政指挥系统、一个宣传策划中心。在采编力量整合方面,将原“两报一台”所属新媒体采编人员、平台、项目等资源整建制划入以北方网为基础的津云新媒体集团。[4]与此同时,津云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双向奔赴、共同进行策采编发的业务对接。津云与天津日报的对接主要集中在时政要闻的权威发布和及时发布。与电视台的对接主要围绕视频素材采集和成品生成展开,包括策划选题、现场采访的新媒体技术支持以及适合题材的网络直播。与广播电台对接搭建音频社区以满足粉丝互动需求。[5]在内容生产供给侧方面,优质新闻资源和内容生产资源全部整合到津云“中央厨房”,打破本位主义,告别各自为政,合而共用“一朵云”。在内容发布出口端,在一次采集、多种生成,打通报网声屏端介质界限的融合传播总框架下实行网络为主、移动优先和津云首发。

“中央厨房”本质上是一个融合报网声屏端的多媒体新闻编辑部和内容生产场域,新闻资源和内容生产要素基于“中央厨房”形成有序流动和有机融合。事实采访和素材采集形成的前端数据基于平台开放共享,支撑不同技术介质的媒体的后期编辑制作和内容生成,支持发布端的多媒体多样态发布,通过融合媒体协同生产模式来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和降低内容制作运营成本。当然这需要新闻及内容生产团队自身打破原有媒体和栏目之间的归属界限,从之前的专注各自不同领域转变为融媒体内容的协同生产,接受中央厨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更好地配置适宜不同内容的传播方式以及更灵活地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和特定偏好。[6]

(二)策采编发:超越线性模式,运用多线程协同生产模式

传统报纸新闻业务长时间稳定为以文字记录事实和表达意见为主的采写编评四大基本项目,广播电视发展出文字构思立意基础上运用声音和画面“说话”的摄录制播业务流程。包括在媒体竞争中日益得到重视的选题策划环节在内,传统新闻媒体核心业务流程均为线性模式,即:前一个环节完成之后进入下一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存在明确的先后串联顺序。津云融合报道在实践中探索运用新型的多线程协同生产模式,即:在长流程作业过程中现场采访、编辑制作以及交互功能设计开发、新媒体技术合成在统一调度下多线程分模块并联工作。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稻子熟了》便是多线程互动生产模式驱动下的代表作品。

《稻子熟了》是一篇典型人物融合报道,回溯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半个世纪以来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苦历程,记录了他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所作的卓越贡献。作为地方媒体的津云并没有把选题局限在天津本地的人和事,而且这一选题经过高水平的策划组织最终迸发出超越地方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去世,6月初津云即派出多路摄制组分头奔赴湖南、新疆和山东等地相关单位以及天津杂交粳稻研究机构进行实地采访拍摄。与此同时,作品H5创意架构、文案表述搭建、图片资料收集整理、手绘版画风格选定和绘制完善、交互功能设计以及图片懒加载技术开发等作业在周密的策划统筹下多线程分模块并行开展。主创团队打破以往传统媒体中“策采编发”线性模式,尝试运用一种“分组互动创作模式”,前方拍摄团队、后方制作团队和技术保障团队多线同时作战,信息互为补充,在不断协调互动中完成创作。[7]主创团队最终选用袁隆平院士曾经深情朗诵过的,他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片段作为报道题目,精心选定在9月23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津云客户端首发上线。中国记协官网资料显示,截至9月26日12时,《稻子熟了》已经得到学习强国、新华社和央视新闻等700多家新闻媒体融合平台和今日头条、腾讯等主要商业平台转载,上线三天全网累计总浏览量迅疾超过千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新型主流媒体的优秀融合报道发挥了应有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作用。

二、内容与技术的有机融合

中国新闻奖鼓励融合报道“内容呈现方式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要求融合报道“即时性强、交互性强、共享性强,技术应用效果好,传播综合效果好”。融合报道不同于传统报道最为显著的地方在于内容呈现方式的融合创新,创意动画、互动海报、动态长图、H5创作和虚拟现实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内容传播更加适应当前网络为主、移动优先的媒介接触现实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社会公众追求新闻信息的便捷获取,也喜爱表达新颖有“网感”的内容,不过新闻之真、内容之新、传播之快和情理之深等基本需求也仍然存在并保持稳定。融合报道需要平衡好受众在内容需求上的这种变与不变,寻找到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互相匹配的路径和有机融合的方案。经过几年摸索,融合新闻报道逐步走出了表达形式花哨、叙事说理不充分的炫技阶段,技术与内容之间渐趋平衡。主流媒体形成了以新技术应用来支撑叙事方式创新的新常态,对内容技术与叙事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8]

融合报道内容呈现方式的技术形式复杂多样,不一而足。其中大部分技术形式的作业流程较长,特别是后期制作和技术合成的周期比较长,这决定了长流程长周期的融合报道并不具备突发事件或者新闻时效要求特别高的内容题材的处理优势。一般来说,融合报道长于高质量内容的精耕细作,长于专题报道和创意报道而不是动态消息传递,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融合报道放弃新闻时效或者不需要新闻由头。《稻子熟了》着眼于回溯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研究的全过程,而不是他年老去世的单一事件,但是这样的事件触发并牵动着社会的共同关注,也使回溯一生的选题立意自然而感人。《臊子书记》在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回溯一位扶贫干部自2015年以来三年间平凡又扎实的工作成绩,以小见大,入情入理地传播主流价值。

从选题类型与新媒体技术形式的适配关系看,这两则融合报道均以较长周期运用较为恰当的新媒体技术制作打磨回溯评述式的长程选题而非动态性的事件选题。从内容基本架构看,这两则融合报道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主题表达关系紧密。《臊子书记》成功塑造了扶贫干部真实丰满、感人至深的形象。片中3D模型搭建、MG动画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是为了融合创新的锦上添花,而是叙事说理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借此交代了采访记录时无法再现的时空现场和事件经过,增强了短视频的趣味性和情绪感染力。《稻子熟了》摄制组采访了十几位袁隆平院士的同行、同事和学生,还有部分耐盐碱水稻的种植者、受益者,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但是无法记录还原袁隆平院士半个世纪以来工作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和生活中的个别有趣场景。前方采访无法做到的这部分工作恰好是后方团队开始工作的地方,类似袁隆平院士逛夜市的细节,业余时间打排球扣球的舒展动作,还有他看电视新闻时“我以前是热爱共产党,现在是崇拜共产党”的感慨,均由手绘版画来完成。《稻子熟了》质朴如泥土的版画风格、象征着稻子熟了的金色主色调,选择稻田里的虫鸣蛙鸣和袁隆平院士喜爱的歌曲《我的祖国》作为自动加载播放的背景音响和音乐,全篇各种新媒体表意元素均与主体人物的特点紧密关联,并与图文视频等协同表意,艺术化地刻画了袁隆平院士精神生活丰富、物质生活简朴的可爱形象,作品内容实质与新媒体技术应用实现了有机融合。

三、内容与用户的互动融合

融媒体具有传统母媒体的公信力基础、政策资源优势和历史品牌价值,特别是具有包括原创内容、深度内容和评论性内容在内的高质量内容生产能力,这些方面与新媒体相比形成了相对优势。但是在内容价值的发现、挖掘和利用方面,新媒体积累的实践经验则更为丰富,而且也正是在对内容价值的整合和衍生开发的过程中找到用户、连结用户并实现与用户互动融合,进而搭建用户社区,实现用户价值的进一步增值。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在采写编评摄录制播的业务流程之后即基本完结,受众反馈虽然理论上存在但是实际上非常微弱。从独白到对话,融合报道的上线推送意味着与用户互动进程的开始,现阶段主要形成两个向度上的用户互动融合,分别为线上互动体验和线下互动聚合。

以采用H5底层技术构架的《稻子熟了》为例,用户浏览过程中对交互功能的不同应用会形成不同版本的融合报道作品,转发功能的设置则可以借由用户延长作品传播链。手机端横屏浏览时,用户可以选择自动播放或者自主滑动播放,伴随着与叙事进度合拍的背景音响和音乐,手绘长卷徐徐加載。行文各处设置多个短视频按钮,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打开观看。如果没有加载短视频,版画图文可以独立成文并完整表意;如果加载短视频,用户则会获得对袁隆平院士工作和生活的更多了解。行文结尾处描写了袁隆平院士弥留之际,他的亲友学生围着他唱他喜欢的爱国歌曲的送别场面,情感真挚力量饱满,用户沉浸其中往往不觉动容以至于潸然泪下。作品最后一帧画面生成一幅包含作品二维码的转发海报,还有“庆丰收、感党恩”的封底点题之笔。

围绕《臊子书记》的采编创作,津云新媒体借势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活动与用户互动,使臊子书记的扶贫事迹和村民的脱贫奋斗精神在社会上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在天津第七届融媒体粉丝狂欢节上,津云举办“情暖大寨 津云在行动”活动,邀请臊子书记本人和大寨村村民到现场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特别是沙湾臊子。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优秀主播在津云客户端同步开设直播,多个融媒体工作室各展才艺,合力推介沙湾臊子,现场选购臊子的市民络绎不绝,直播间也有不少人下单扫货。粉丝狂欢节举办的三天时间里,该活动的直播、报道稿件多达105篇,全网总点击量突破4300万,展现出融合报道出色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9]

参考文献:

[1]黄金等.荣誉的制度创新:中国新闻奖的改革实践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07):127-137.

[2]陈利云.打造深融时代的传媒旗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书记、总裁王奕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9(06)上:56-59.

[3]“津云”中央厨房.“津云”构建网络舆论运营“一盘棋”的探索[J].中国记者,2017(07):17-18.

[4]本刊记者.媒体深度融合打造传媒旗舰——访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党委书记、总裁王奕[J].中国记者,2019(04):54-57.

[5]齐怀文.津云: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合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8(10):91-94.

[6]梁波.“津云”中央厨房运营探索与实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2):117-119.

[7]刘雁军.视频制作传播如何扬长避短——以H5动态纪实长卷《稻子熟了》为例[J].新闻战线,2022(05)上:21-23.

[8]宋建武等.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专业内容生产的创新趋向[J].新闻与写作,2021(12):85-91.

[9]刘雁军等.以小见大,做好短视频时代的主流价值传播[J].新闻与写作,2019(12):82-85.

猜你喜欢
融合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一次函数“四融合”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1年21期)2022-01-18 05:53:48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1年17期)2021-10-14 08:34:02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