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峰 黄永胜
摘要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新时代与新形式下,主流媒体重新赋能青年文化,本文从暖调影像、热血叙事及历史长河中不同时代青年特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用影像化的语言与时代青年的故事,做好中国形象传播的文化图景。
关键词
主流媒体 青年 短视频传播 影像 文化图景
作者信息
黄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记者;黄永胜,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青年作为青春的朝气力量是连接社会与国家的重要承担者,短视频作为媒体宣传报道的传播途径,是承担传播青年力量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流媒体的青年短视频呈现出新视角、新形式、新内容的多元化传播。
一、青年短视频的暖调影像
短视频作为电影、電视之外又一传播影像渠道,在宣传与传播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近年来的爆款短视频中快速走红具有几大共性。首先,依靠热点的节日、时政话题;其次,短视频中BGM和舞蹈的运用;第三,文字、内容、标题等多元展现;第四,用户的情感、知识、娱乐需求。现在主流媒体所推出的短视频依据时政话题与互联网平台挖掘不同时代的青年故事,配上音乐与人物解说来满足现在青年的情感需求。从五四运动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来看,青年奋斗的青春可大致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处于觉醒时期,青年以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奋斗目标;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青年为保卫家园、保卫祖国奋力拼搏;第三阶段是20世纪40-50年代新中国成立时期,青年热血沸腾建构新中国的美好图景;第四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青年在为生产原子弹、氢弹等增强国力的事业努力拼搏;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青年力量积极参与改革开放,走向世界,拓宽中国市场;第六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青年在世界各地都熠熠生辉。[1]与此观之,主流媒体青年短视频能够快速走红,是在短视频的共性下展现其时代个性特点的结果。同时,也让主流媒体重新思考,把历史青年题材与影像结合,以更好的方式加以呈现。
“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阐发的就是他从电影语言中找寻和归纳出的十种不同的代码。它们是知觉代码、识别代码、传递代码、声调代码、肖似代码、肖似化代码、趣味感觉代码、修辞性代码、风格代码、无意识代码。”[2]在其所提到的代码中,每一个代码都影响着影像的表达与观众信息接收。纵观央视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在宣传短视频时,它们的影像风格是暖的,每条视频里都仿佛有一束光射进来,如央视新闻推出的“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点赞中国的‘青年英雄。”这条短视频从历史的角度来宣传青年力量,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承载不同的任务,但是都有着建设美好中国的共同目标。“短视频平台能够通过刺激受众视觉感官的方式直观呈现文化符号。”[3]主流媒体的众多青年短视频,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黄色字体的字,“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传递代码”,在影像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给受众传递文字的信息内容。这里字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作为信息传递的字,第二种是受众接收到信息,看到黄色的字体字后,对其的思考与解读。这时候,黄色字体的字在这个环境下,所起到的作用是艾柯符码中的“肖似代码”。由此可见,短视频的字体一方面是作为视频内容的字幕出现,另一方面是具有特殊的含义给人留下思考。以人民日报在抖音平台推出的“他穿着睡衣就跳到水里,奋不顾身救下孩子,为这位东北大哥点赞”“把那救人的救上来呀”两条短视频为例,在这两条视频中都是视频的末端出现了黄色字体的字,第一条是“为好心大哥点赞”,第二条是“小哥好样的,也为热心群众点赞”,从这两条字体可以看出所留下的思考,彰显了时代青年无处不在。
青年短视频是“时代标签”,因为青春从来没有被定义过,正如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还如一颗刚刚升起的太阳,正在焕发着青春与力量,青年短视频正是青春所给予的特色。短视频背景音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粗糙到细致精良的发展过程,主流媒体青年短视频中所使用的声音符号又赋予青年短视频一大特色,在其宣传时每条视频使用的背景音乐都是不同的。声音符号在这里所使用的就是“声调代码”,让受众对视频内容有感觉与认知,进而产生联想。如中国军网所推出的短视频“你觉得青年应该什么样子?”,这条视频打开后听到的音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让人能想起军人挥洒热血的责任与担当;《中国青年报》推出的短视频“秀出青春风采,走出超模感觉,高校举办春夏时装T台走秀,现场欢呼不断。”这条视频就是时代青春的音乐,符合当下青年的审美需求。音乐在电影、电视,动漫中所留下的时代记忆是推动故事情节,带动观众情绪,烘托气氛引起共鸣等,而短视频翻译过来的影像更多是赋予了一个文化内涵。虽说一段音乐对视频而言所起到的作用是画龙点睛的,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音乐还是为视频内容所服务的,让视频内容更饱满,主题更突出。青年短视频的发展是短视频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用视听让时代的记忆重新用影像进行实时更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主流青年文化的传播。
二、热血叙事聚焦青年人物
主流媒体短视频在宣传与报道中一直代表着中国的时代方向,承担着时代的力量。“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传播话语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在‘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重大主题报道成为媒体微传播力的实践场和检验场。”[4]2022年是共青团建团百年,主流媒体推出了一系列宣传青年的短视频。新华社推出的“100年100秒,中国青年,好样的”获得1700多万浏览量,24.6万点赞;人民网推出的“他们年仅20岁出头,却多年坚守在机场口岸、第一国门、祖国边境等,他们用青春年华护家国平安”获得9100万浏览量,121.8万点赞;央视网推出的“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点赞中国的‘青春英雄。”获得14.6亿浏览量,217.5万点赞。除此之外,青年短视频在各个短视频平台都获得极高的流量。青年故事是一个从未中断的话题,一直被人们所讨论,但青年故事所呈现在银幕上的影像却一直停留在电影、电视上,如爆火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长津湖》等都是时代青年的故事。如今短视频打破了以往电影、电视的银幕呈现,开始聚焦更多时代发展中的青年故事。
对于短视频特点而言,增加视频内容,不增加时长的叙事技巧,短而实就是它最大的优势。一个视频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如何短而精地展现出来,主流媒体青年短视频给出了答案。主流媒体短视频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叙事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突出个性,话题更多聚焦社会大众,重现真实影像场景,注重细节情感表达,走近人们的内心,与大众共情。从英雄青年人物到普通青年人物,聚焦青年这一主题。
主流媒体青年短视频热血的叙事风格,让受众观看后热血澎湃,其中一条评论“中华自古英雄出少年”获得点赞13万,在众多青年短视频下的评论留言及互动下真切感受到了观众对此类视频的赞许。随着时代的发展“短视频已经从过去大幅度、粗放式增长进入主流化、专业化、精致化发展的新阶段。”[5]所谓主流化指短视频的制作逐渐趋向社会主流方向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指制作的手段及技术逐渐达到专业水平;精致化指短视频作品不再是粗制滥造,而是有主题、有内容,有文化的精益求精。在精致的创作下,一个个青年短视频的热血展现,如“苏翊鸣,炙热的青春力量,了不起的中国00后”“北京大学数学韦神韦东奕”“高学历的潘周聃,狂傲不羁的动作”“穿上这身衣服我就不是孩子了,00后白衣战士筑起抗疫防线”“中专男孩逆袭考进北京协和”“外卖小哥飞奔救回欲跳桥轻生女子”等一系列的青年力量,在这些青年力量中,有高学历人才、有普通的医生护士、有为学业努力奋斗的人、有路见轻生挺身而出的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样子。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小小的人物,承载了大大的情怀,普通人也能成为青春故事里的主角。青年短视频,打破了电视剧、电影的长时间宏大叙事,而是以短小的精彩片段,来进行热血叙事,其多角度的叙事,创新了短视频的传播方式,赋能了短视频文化传播,让主流的短视频平台成为代表中国话语表达的重要手段,用短视频讲好中国青年故事与中国文化。
三、时代青年的记忆纵深
“记忆是一种集体社会行为,人们从社会中得到记忆,也在社会中拾回、重组这些记忆。”[6]岁月匆匆流逝,每一代人在时光中都给下一代人留下了独属的青年记忆,这段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青年更多的使命与责任,短视频作为影像承载着传播与记载。央视网在抖音平台推出的一条短视频“青年是国家的未来,100年来,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成功唤醒了人们的青年记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一大召开时28岁;周恩来同志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邓小平同志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党时是18岁等,古往今来有多少这样的青年力量在为中国的发展而奋斗。短视频作为21世纪影像宣传的重要工具,已经占据了互联网时代半壁江山。2019-2022年间,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节点上,脱贫攻坚道路上出现了一大批青年助力者,最令人难忘与痛惜的莫过于央视网在2019年6月19日推出的一条短视频“请记住这位姑娘,她叫黄文秀”,这条视频的内容讲述的是黄文秀同志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年仅30岁在扶贫路上不幸遇难,把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她是时代的楷模,青年的榜样,给人们留下了最值得称赞的记忆。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青年人的助力,2020年疫情全面爆发,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奔赴在抗疫的第一线;2021年河南省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雨,肆无忌惮的暴雨淹没了许多地方,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又奔赴抗洪第一线救灾……在这两年主流媒体青年短视频一次次的推送下,呈现了时代青年的担当;2022年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承担起了冬奥会的举办,苏翊鸣、武大靖、徐梦桃等青年运动健儿斩获一枚枚金牌,主流媒体青年短视频一次次推送实时更新的数据与内容,让人们第一时间感受到这群时代青年辉煌的记忆。
主流媒体在青年短视频上是一次成功意义上的探索,它不仅以新形式打开了青年的故事,而且还多角度地呈现了社会各个阶段的时代青年记忆。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在时代发展中青年力量占据了各个领域,而主流媒体短视频对青年的宣传更是锦上添花。善于挖掘与发现优秀的青年故事,并将其内容转化为话语优势,更好地借助青年文化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增强内容多元化,利用高新技术为青年短视频赋能,增强传播力。
结 语
青年短视频以时代记忆与青年故事为创作背景,不断创新视角拓展中国文化的表达范式与类型多样化,以一幕幕青年故事展现新中国的文化图景。新时代短视频创作以青年记忆与时代记忆紧密相连。时代的发展需要用新形式影像来承载,文化的传承需要新视角去开拓。未来发展中,相信主流媒体通過探索与创新,将会以多形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影像更好地传播中国青年文化的图景。
参考文献:
[1] 郑青春(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官方公众号),五四过去99年了,不同时代的中国青年都是怎样的[EB/OL].(2018-05-04)[2022-05-04]https://mp.wei xin.qq.com/s/GDfgcnN7yRtb82UOHyEQ.
[2][法]克里斯丁·麦茨.李幼蒸.译.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M]c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张红芸.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经验和可行路径——以YouTube李子柒短视频为例[J].出版广角,2020(12):77-79.
[4]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5.
[5]李雪.叙事逻辑与影像价值:短视频主流化的内容生产张力——兼论主流媒体短视频艺术创新策略[J].中国电视,2022(03):65-68.
[6]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