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翠
摘要:本文站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目的是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为我国农业经济找寻发展突破口,推动我国农业的平稳运行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对于我国农业发展与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利用该政策的作用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有效对接,现已成为了相关人员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机遇
1.1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现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广实施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的单一式发展结构,为农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相关人员应尽快在当地建设具有现代化与地区特征的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不断增强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进一步走高,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1.2 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专业化水平也在该战略的实施中得到显著提高。就现有数据来看,我国已建立了几百个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县,植保直升机与无人机、自动检测设备、无人驾驶农机等大型智能化机械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由此看来,相关人员应在此基础上对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加大先进设备与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融入力度。
1.3 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
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各地政府已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民进行激励,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当地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1]。具体来说,各地政府不仅加强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监督与管理力度,还正在努力将各类新型农业企业培养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营者。除了对现有市场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抵制和集中处理外,各地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发展扶持机制,包括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各类新型农业企业的贷款利息等。当地农业在政府相关部门与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实现了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有效增强,农产品与农业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产业集聚现象也明显增强。
2 农村经济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发展策略
2.1 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2.1.1 强化主体培育
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是在多个主体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主要包括农户、相关企业、各类组织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因此要想使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明确各主体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来加强几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农户在这几类主体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当地农作物与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户的价值,通过定期在当地召开培训会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比如,政府相关人员可邀请当地种植技术娴熟或经验丰富的农户、专业人士等对其他农民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农户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其种植能力与水平。
2.1.2 强化制度培育
合理科学的制度能够对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能对各类主体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还能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而要想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发展标准体系,并确保已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各个环节都纳入考量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提高该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促进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建立健全发展标准体系之后,相关人员还应对其中的细节环节进行精准把握,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发展策略。另一方面,政府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对当地原有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进行调整和修改,必要时还应准确罗列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原有体系制度上增设相应的解决方案[2]。
2.1.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想扩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模,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与扶持力度,为当地各类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援助。比如,政府可以与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协同合作,设立专门的信贷资金,并在合理范围内对自身权力進行下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农业企业的经营压力,利用政策性资金支持来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当地农业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农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尽可能解决农业产业贷款质量低下或农民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问题。具体来说,各类金融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并在完成信贷资金偿付后,对该笔资金进行定向追踪,这样能大大减少资金的不可控性,使每笔资金都能被用于农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
2.2 加大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
2.2.1 建设并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若站在新时代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考量,政府相关人员就必须加强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不仅能为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还能为后续农业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扫清障碍。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相关人员不能盲目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重建,而是应先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现实状况有侧重点地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比如,应率先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科教事业的建设,除了上述提到的召开培训会议以外,相关人员还应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与当期培训内容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农民上手操作。
2.2.2 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
相较于城市金融制度来说,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还有待完善,因此应加大对农村保险市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力度,利用多方合作的方式来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提供制度支撑[3]。
首先,若站在全局角度上考虑,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先从立法层面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方式来拓宽农村金融监管的覆盖面,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合作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尽最大可能避免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不仅如此,为了提高金融数据的公平与公开,当地政府还应在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具有较高系统性与完整性的金融信息披露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补偿条例,从而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其次,乡镇银行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与核心,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比如,乡镇银行的领导者和相关负责人可以在银行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尽可能对每位员工分配与其个性特征和工作习惯最适配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责任感,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有效维护。
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对农村保险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为了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相关人员应及时构建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政府应不断鼓励当地保险公司与本土企业进行联合,推出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新型保险,并在其中对各类特殊性保险进行详细说明,比如自然灾害险、意外事故险等。此外,相关人员还应尽可能扩大该保险的涵盖范围。
2.3 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经济效益
2.3.1 拓展信息化资源的获取渠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传统人力劳作模式已逐渐被大型机械设备所取代,农业机械化可以从极大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成本的消耗,而要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的力量,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具体来说,相关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拓宽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比如,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建立新型资源获取平台,定期在该平台上进行内容更新,将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其合理运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为当地农户提供具有时效性的农业发展数据与资源,从而拓宽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资源获取渠道,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原有资源传播渠道进行深度挖掘,比如加强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不断对编辑、记者等新闻传播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提高其撰写稿件与新闻播报的能力,必要时还可为其配备相应的摄像人员,将当地农业的良好发展大力宣传出去,从而使当地在实现农业发展动态化宣传的同时,增强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应在拓宽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的同时加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与信息化的整合。以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层面为例,相关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原有资源获取平台中构建具有强大功能的信息数据库,将可公开使用的资金信息上传到该平台,并定期对该平台进行维护与整合。这样一来,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将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整合,从而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资金与资源投入,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融合。
2.3.2 注重农村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农村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能够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有效融入,尤其是对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实现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全面对接。由此看来,政府相关部门应利用自身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加强农村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在具体实践中,政府应寻求当地农业企业以及农民的帮助。比如,政府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资金投入,以此来吸引更多企业为当地的网络建设以及农业发展提供投资;农民也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自觉学习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充分感受农业信息化的魅力所在,明确信息化建设对其自身利益的积极影响,并以此来激发自己的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政府应趁机加大信息化与网络技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争取使农业信息化能够覆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成熟收割、运输与销售等。这样一来势必会推动当地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提高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2.4 优化乡镇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
2.4.1 建立多元产业结构
政府相关人员以及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者应及时转变自身思维与工作方式,在充分尊重当地经济发展规律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多元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当地农产品的重要价值,促进当地农业产销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培育当地经济的新型增长点,为农业经济提供一个新的发展途径。
在对乡镇地区现有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升级时,农业经济管理者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在当地建立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延长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使农副产品的加工、运输、销售都能在当地完成。
2.4.2 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与革新
先进生产技术的合理使用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与研发、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两方面内容。
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在优化和创新时有两大要点。第一,技术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量当地农民与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技术供给;第二,技术人员应努力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并与管理人员进行合作,尽快建立健全农业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与技术化发展的步伐,确保新型生产技术能够真正落实到农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5]。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先进技术的推广在不同农业发展模式下也有所不同。以休閑观光型农业为例,由于这类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相关资源的保护,因此技术人员应加大高效节水灌溉、绿色农业生产等技术在当地的推广,这样才能使生产技术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政府人员还可在当地建立农业种植研究所或其他技术机构,并定期邀请农民到该研究所中进行参观,让农民感受到先进农机农艺的优势,加快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步伐。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不断对现有工作方法进行调整和创新,加大对先进技术的使用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提升,推动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鹿角.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2(31):19-21.
[2] 白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路径选择研究[J].山西农经,2022(8):92-94.
[3] 吕安琪.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4):99-101.
[4] 田春梅.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7):2144.
[5] 张晓琳.新农村“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索[J].农村实用技术,2022(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