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可为 吴逸波 魏宏
摘 要 为加强生态文明背景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古树名木保护,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现场调研及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平潭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阐明平潭古树名木所具有的多重价值。结合平潭地域特色及国家相关政策,确定古树名木规划保护利用的原则与目标为:整体保护,因树制宜,信息化管理,近远结合,公众参与,建设管控,定期反馈;保护方案为:围栏保护,树体损伤处理,生长环境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树腔防腐填充修补,树体支撑加固,防雷措施,枝条清理;利用方案为:保用结合,地域特色场所营造,承载乡愁与历史故事,举办创意活动。
关键词 生态文明;古树名木;乡村振兴;福建省平潭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65
古树通常是指树龄在100 a以上的树木,它们是经过大自然优胜劣汰后所保留下来的活态文物;名木一般是指国内外稀有的、具有历史纪念价值和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1]。古树对于研究区域气候变迁,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有“活文物”的美称。古树作为传统村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有效保护。为此,学者们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傅徽楠等针对快速城市化对古树名木保护所带来的影响,揭示了上海市现存古树名木的种类、生长状况和生境特征与空间分布,分析评价了其保护现状,指出了现有古树名木保护措施与政策的不足,制定了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控制导则,提出了保护区、控制区和影响区的概念,以及相应的强制性和引导性标准[2]。常玮等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以厦门海沧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划实践为例,采用GIS与时空数据分析,剖析古树名木时空特征,研究古树名木与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构建古树名木分单元、分级管理管控、分类引导、信息化管理的保护规划方法,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方法与技术支撑[1]。范小莉等在山東古树名木普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分级标准及相关概念,将古树名木分为3个等级,以具体古树名木为例,着重概述了山东古树名木的独特保护意义,并针对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3]。申家轩以北京市大兴区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兴区古树名木在生长及保护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4]。也有学者对古树名木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姚剑飞等针对黄山风景区古树名木的基本概况,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将影响因素分为2大类19小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及生境相似地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借鉴[5]。丁昌云等通过对泰州市主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将原因分成2大类6小类,并提出保护措施,为古树重焕生机提供理论依据[6]。庄春夏针对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古树名木及后续树种资源,在总结其生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古树生长势的因素(2大类7小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7],特别是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思路,为未来古树名木的保护、病虫害防治手段开拓了新视野。
以往学者研究主要针对古树的分类分级、古树生长因素及保护利用策略,对于福建平潭地区的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研究还未见报道。当前,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具有多重价值的古树名木应如何进行保护与利用,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平潭地区古树名木,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平潭古树名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对平潭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1 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1.1 见证历史,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平潭古树名木数量稀少,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包括了海岛自然与历史文化变迁,它们也是平潭传统村落景观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记录着平潭海洋季风气候变迁,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价值,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科研、观赏和历史纪念价值[8]。加强平潭古树的保护,是平潭国际旅游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维护海岛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是传统村落重要的风景线
平潭的古树名木令人赏心悦目,为传统村落的自然及文化景观增色,是村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树名木在调和滨海风貌与石头厝传统建筑景观、突出平潭地域特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论是自然遗存还是人类先祖手植的古树,都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中的强者。经历千百年历史沧桑的古树,无疑是平潭植物景观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存在。
1.3 是平潭海岛居民的精神寄托
在平潭传统村落中,古树对于岛民是吉祥的象征与感情的寄托,如北厝镇山利村村委会附近的榕树,树龄约300 a,是山利村最古老的树,胸径约390 cm,树高约16 m,冠幅约29 m,葱葱茏茏,枝繁叶茂,气根发达,盘根错节,绿荫盖地,树下张灯结彩,象征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它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屹立于山利村村委会广场边,时常有村中老人在树下乘凉闲聊。对于北厝镇山利村来说,乡愁凝结在这棵300余年的古榕树里,而对于山利村村民来说,无论身在何方,这棵老树都在村民的心中,向人们倾诉着岁月的沧桑。
2 平潭古树名木现状
平潭具有丰富的古树资源,依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及《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树龄100 a以上的可称为古树。平潭现有古树名木31株。其中,二级古树(树龄300~500 a)4株、三级古树(树龄100~300 a)20株、名木7株,分属3科4属5种。平潭古树名木以榕树为主,约占77%,木麻黄、笔筒树分别约占10%,华桑约占3%。
榕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国家,是园林绿化树种。榕树绿叶浓密,树冠宽大,能有效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景观。在福建多数地区,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在大门上插榕枝,称“插榕青”。福州栽植榕树历史最早,公元904年,王审之为闽王时就开始栽植,至今有1 000多年栽培史。虽然目前平潭在管辖上直属福建省,但平潭自古作为福州的一部分,自然也会生长不少榕树,如北厝镇山利村委会附近300多年的古树。
木麻黄在我国南方沿海防护林尤其是基干林带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木麻黄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不怕海潮与沙埋,生长快速,因而是守护海疆的绿色卫士,它是目前平潭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无可替代的树种,也是实验区的区树。
本文以平潭传统村落山利村为例,介绍当地的古树现状。据调查,山利村5棵古树主要分布于山利村村委会附近,均已挂牌,皆为榕树,长势较好。其中,三级古树4株、二级古树1株。1)古树1位于山利村村民委员会西北方向约190 m,树龄约110 a,三级古树,胸径约320 cm,树高约14 m,冠幅约22 m,葱葱茏茏,枝繁叶茂,气根发达,树下张灯结彩,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屹立于路边一广场中央,常有村中老人在树下乘凉闲聊,生长状况良好。2)古树2位于山利村村民委员会附近,树龄约300 a,是山利村最古老的树,二级古树,胸径约390 cm,树高约16 m,冠幅约29 m,葱葱茏茏,枝繁叶茂,气根发达,盘根错节,绿荫盖地,树下张灯结彩,象征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它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屹立于山利村村委会广场边,时常有村中老人在树下乘凉闲聊,生长状况良好。3)古树3位于山利村村民委员会以东约70 m,树龄约110 a,三级古树,胸径约330 cm,树高约18 m,冠幅约19 m,葱葱茏茏,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生长状况良好。4)古树4与古树3距离约20 m,树龄约110 a,三级古树,胸径约500 cm,树高约11 m,冠幅约22 m,葱葱茏茏,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生长状况良好。5)古树5位于古树4东北方向约50 m,树龄约110 a,三级古树,胸径约390 cm,树高约15 m,冠幅约30 m,葱葱茏茏,枝繁叶茂,但顶部部分枝干无枝叶,盘根错节,根系已深入旁边的岩体中,生长状况良好,现场调研发现树池受到局部损坏。
3 建议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对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古树作为传统村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有效保护。
3.1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原则
根据《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古树实行分级保护:1)一级古树(树龄≥500 a)实行一级保护;2)二级古树(300 a≤树龄<500 a)实行二级保护;3)三级古树(100 a≤树龄<300 a)实行三级保护。城市规划区内的古树提高一级进行保护。2011年,国务院明确将旅游业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16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明确提出平潭“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平潭石头厝传统村落具有较为完整的村落肌理,结合平潭地域特色及国家相关政策,确定古树名木规划保护利用的原则与目标为:整体保护,因树制宜,信息化管理,近远结合,公众参与,建设管控,定期反馈。
整体保护:即本体+周边。即既保护树木本体,又保护其周边的原生环境,体现保护的整体性。具体是将古树名木周围的特色道路、风貌建筑、河流及有特色的物作为整体进行保护。平潭地区的古树名木多数分布于石头厝历史建筑附近,可考虑与其进行整体保护。
因树制宜:古树名木的保护策略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周边的工程建设项目加以引导和控制,避免村落建设对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条件下合理利用古树名木,以提升环境品质。根据树种和周边环境的不同采取“一树一议”的保护方式。同时建立基础数据库,形成“一树一档”,并保证后期的动态更新,为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信息化管理:基于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搭建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管养措施等实时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具有树木信息浏览、查询、统计、病虫害监测、信息上报等基本功能,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平潭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海岛气候和地理环境变迁等研究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远结合:如果地区近期改造存在困難,可考虑先对环境进行整治,远期再进行整体环境控制[2],古树名木的保护可与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从古树的申报直至保护宣传工作,发动公众积极参与,从养护责任人制度走向全民保护监督制度。通过信息化展示平台等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升社会(尤其是当地居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定期反馈:在对古树名木开展保护工作之后,效果如何,应进行定期检查,以及时调整修正保护措施,并形成档案,为后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累经验。
3.2 古树名木保护方案
1)围栏保护。古树名木根系分布区易受踩踏、主干和枝条易受破坏的均应设置围栏进行保护。围栏的式样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山利村的一棵古榕树为例,该树树龄为110 a,原先有设置树池保护,但现状树池已发生较大面积的损坏。建议相关部门对平潭地区的古树名木的损坏树池进行统一修复。
2)树体损伤处理。树体损伤处理包括活组织处理和死组织处理。活组织处理应包括木皮、根系和树体倒伏损伤处理;死组织处理包括木皮损伤、凹陷、裂缝等损伤处理。
3)生长环境改良。包括地上环境改良与地下环境改良。其中地下环境改良可采用复壮沟改良土壤,铺设通气装置,孔、穴土壤改良等3种方法;地上环境改良可采用留空间(参照树冠投影范围外延5 m划定范围),伐异物,透气铺装,安防雷装置,护根保护措施等5种方法。
4)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应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类、生活史、发生规律及树体受害症状等专门制定。一般而言,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为了保护古树的原生环境,减少物理或化学污染,应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防治应看准时机,做到科学、及时,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防治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人、树及环境的安全。
5)树腔防腐填充修补。防腐所使用的材料应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对树体活组织无害,防腐效果持久稳定;树腔填补施工宜在树木休眠期天气干燥时进行。
6)树体支撑加固。加固应制订加固方案,加固方案应考虑树体主干与主枝倾斜程度等情况;加固包括硬支撑、软支撑、活体支撑、铁箍加固和螺纹杆加固,应依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加固措施(“因树制宜”)。结合平潭地区的台风天气,在古树名木保护措施方面应加强树木的加固措施,防止或减少恶劣天气对古树名木带来的损害。
7)防雷措施。针对平潭地区多雷雨天气,应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措施,古树防雷不像建筑物的防雷设施一样一成不变,每株古树姿态各异高度也不同,须充分考虑树木的生长高度及树冠的宽幅,定制一定高度的避雷针。
8)枝条清理。及时清理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裂枝。能体现古树自然景观的枯枝可进行防腐处理后予以保留,但需要排除安全隐患。可适当疏枝,包括部分生长衰弱枝条、病虫枝、交叉枝、萌蘖枝,适当短截树冠外围过长枝。及时疏花疏果,减少树体养分消耗。应选择具有防腐蚀、防病虫、有助组织愈合、对古树无害的伤口涂抹剂对创伤面进行处理,定期检查愈合情况。
3.3 古树名木利用方案
1)保用结合。结合平潭海岛特色,与公园规划(包括近年来逐渐流行的口袋公园)相结合、将古树与传统村落村民活动场地进行结合设置;在树木控制区铺设植草,从而尽量降低人为活动对古树名木的影响;在树池边缘设置座椅,延伸传统村落居民的活动空间,同时实现对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隔离[2]。大树下的空地上可设置石桌、座椅等,供村民或来客休息之用。以山利村古树为例,可在山利村古树周围建造小公园,利用原有的地形特点,顺势做树池、修建挡土墙、防护栏,地面铺上透气砖,围绕大树做石椅留出充分的透气空间给大树呼吸。并与其他树木错落有致分布,集群而立,树干高大挺拔,树冠团团绿云,撑起满地阴凉。力争将古树打造成村里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2)地域特色场所营造。将古树名木所处与平潭传统村落周边石头厝建筑、村民休闲广场、乡间小道等形成统一整体,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并注重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梳理,凸显古树名木的位置,同时注重场所精神和平潭地域特色营造,形成具有教育与纪念价值的场所空间。让人感受到平潭传统村落最朴实的魅力。以古树作为一个亮点进行推广,打造绿色、生态村庄。
3)承载乡愁与历史故事。收集编写古树名木相关信息,比如与海岛文化相关的历史人文故事,结合平潭的红色文化、军事海防文化、海丝文化,以及平潭在闽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充分挖掘与古树名木相关的人文价值,提升平潭地区文化底蕴。以遗世独立的古村落-山利村为例,据调查,1948年前后山利村有不少人去台湾打工,目前统计出220名在台人员,可利用台湾乡贤资源打造两岸一家亲,共建山利村。
4)举办创意活动。结合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展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创意活动,努力提升平潭传统村落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度,也增强村落居民的保护意识。例如通过平潭闽剧、平潭弹词开展艺术创作,结合平潭贝雕、平潭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古树名木相关的艺术品,实现古树名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修复能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古树名木,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现场调研及歸纳分析等方法对平潭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阐明平潭古树名木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原则及保护利用方案,可供平潭地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常玮,运迎霞,郑开雄.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方法研究——以厦门海沧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7):192-196.
[2] 傅徽楠,潘建萍,邹福生,等.基于快速城市化的上海古树名木现状评价与保护规划[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广西南宁,2016.
[3] 范小莉,梁玉,房用,等.山东省古树名木的现状与其保护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18.45(2):55-57.
[4] 申家轩.北京市大兴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
[5] 姚剑飞,吴俊,叶要清,等.影响黄山古树名木生长的因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9):114-115.
[6] 丁昌云,王德宏.江苏泰州市主城区古树名木生长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4):100,158.
[7] 庄春夏.影响佘山古树生长因素及保护对策[J].上海建设科技.2020(1):87-89.
[8] 张博.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20.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