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油茶种质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023-06-07 05:17范玉蓉刘四黑王蓉罗勇兵蒋茂平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2期
关键词:种质资源产业发展油茶

范玉蓉 刘四黑 王蓉 罗勇兵 蒋茂平

摘 要 为了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种子”振兴,分析了贵州省铜仁市油茶种质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加快油茶品种选育与良种筛选推广,加强良种基地现代化生产,加快油茶低产老林的更新改造和树种结构调整,加强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是解决当前油茶产业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油茶;种质资源;产业发展;贵州省铜仁市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44

铜仁是省辖地级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处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示范区,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是全国油茶的适宜栽培区,油茶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栽培历史悠久。2014年,铜仁市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东部县(区)的丘陵和中低山区,茶油和茶枯等曾是这些地方群众传统的食用油和洗涤、医疗用品的主要材料[1]。据史料记载,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油茶种植历史达600余年[2],长期的自然生长,形成多代丛生林,由于长期的自然杂交,在当地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种质资源,为铜仁市油茶种质资源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21年底,铜仁市建成油茶产业基地约8万hm2,667 hm2以上油茶乡镇11个、67 hm2以上油茶村50个,油茶小镇2个,油茶经营企业(主体)139家,茶油综合产值达23.76亿元。

1  油茶种质资源现状

铜仁市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分布着丰富的山茶种质资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杂交,形成较多的油茶优良农家地方品种[3]。铜仁市油茶主要分布在碧江、玉屏、江口、松桃、石阡和万山等县(区),沿河、思南、印江和德江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其中玉屏为油茶资源的核心分布区,面积约为1.1万hm2,主要分布在亚鱼乡、田坪镇、朱家场镇、新店镇和麻音塘街道,占全县油茶总面积的2/3以上,其他乡镇也有少量栽培。铜仁油茶主要生长在海拔300~800 m之间,大部分属天然林。该地区以寒露红桃、红皮桔型果油茶为最优,其含油率分别为49.3%~54.71%、54.87%,均具有抗病性强、高产稳产、含油率高等优良性状。但是在油茶产业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油茶林都退变成了荒芜的老残林、混交林,产量非常低,有的甚至达不到油茶经济林的基本价值要求[4-5]。

1.1 本地油茶种质资源

玉屏是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油茶之乡”,自2009年以来玉屏县一直与大连民族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保持深度合作,长期在玉屏开展山茶科植物的良种选育工作,建立了“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油茶创新利用中心”等科研平台。玉屏茅坡油茶试验站从2009年开始收集了各地近300种良种油茶种质,培育新品种2个,营建山茶种质资源推广示范园4个。据铜仁市林业科学院、大连民族大学和玉屏油茶研究中心调查,发现铜仁市油茶优异种质100余个。2010年以来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大连民族大学等单位在铜仁选育出黔玉1号、黔玉2号、黔碧1号、黔碧2号、民玉2号和民玉3号6个良种[6]。本地良种基本特性见表1。

1.2  引种

“十三五”期间,铜仁市高度重视油茶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以及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升油茶种苗生產经营水平和质量,引、选、育、繁并举,以开展油茶良种选育为主,引进为辅,以油茶良种引进推广为重点[7]。引种情况见表2。从引进的品种来看,主要以湘林和长林系列为主。

1.3  优异种质收集

铜仁市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工作主要在玉屏。2009年以来,收集到各地油茶优异种质652个,其中:普通油茶594个,威宁短柱茶和西南红山茶不同类型27个,浙江红花油茶20个,宛田红花油茶2类型,藤冲红花油茶3个类型,其他瘤果茶、金花茶等6个。

1.4  种质繁殖

1.4.1  良种基地建设

为满足油茶产业发展对良种苗木的需求,铜仁市加大了良种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建成松桃县永红林场和玉屏县茅坡实验站2个省级油茶良种基地,已建成玉屏茅坡、松桃正大、松桃大兴、万山茶店4个油茶采穗圃和9个省级保障性苗圃,玉屏、碧江、石阡、松桃、江口、沿河等15个油茶良种苗木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黔玉、黔碧、民玉系列6个本地优良品种和引进油茶良种,解决了武陵山片区优质高产油茶良种苗木的需要,为武陵山区域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作出了较大贡献。

1.4.2  油茶良种培育

铜仁市油茶良种育苗生产经营单位19家,油茶苗木培育面积436 hm2。育苗4 325.18万株,其中一年生1 226.73万株、二年生2 487.64万株、三年生409.93万株、三年生以上200.88万株。

2  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用地空间不足

目前,根据国家关于土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的管理要求,油茶只能种植在林地上,发展空间极其有限。2009年以来实施的坡改梯土地整治项目,把部分林地区划为基本农田或耕地后,一部分油茶林地属于耕地上造林,演变成油茶产业发展与土地经营管理之间的现实矛盾。各地各村均存在部分耕地撂荒现象,群众对于撂荒地的利用普遍倾向于种植油茶,因为种植油茶可实现“一朝种植,百年收益”的目的,相对于种植其他农作物,可降低大量的人力和管护成本。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油茶产业长足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铜仁市玉屏自治县为鼓励群众发展油茶产业,利用“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造林,但因上不了图斑,不能计于工程面积,从而制约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大部分老油茶林,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形成了与松树、枫木等混杂的低产林,部分纯林因树龄较长、品种退化,产量不高,而进行更新造林,缺乏政策支持。

2.2  油茶良种推广以引种为主、当地品种为辅

油茶良种筛选及种质选育开发工作时间较长,选育工作相对较晚,油茶认定和引种工作滞后,仅认定6个油茶良种,当地良种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与当地油茶品种相比,引进的品种普遍存在含油率低、成熟时间晚(引进品种多为“霜降籽”)的问题,茶油风味也不及当地油茶品种,从而产生当地采收习惯(当地为“寒露籽”)不一致的问题。凡是引进的品种油茶果实比当地的偏大,当地群众都习惯称为“杂交油茶”。在良种选育方面,铜仁市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也是相对缺乏。

2.3  苗木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铜仁市注册的油茶生产企业有19家,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仅7家,占育苗企业36.8%。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吸引了很多育苗企业到铜仁投资,开展油茶苗木培育。但因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准确识别各个油茶品种,对嫁接苗和实生萌生苗甄别不清,导致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2.4  投资期长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表3可以看出,油茶种植第5年才开始有收益,累计投入约4375元,如果仅是做一产和二产,即使到了第8年丰产年,整体来说也是处于亏损状态。如果一二三产都做,到第8年才略有盈利。油茶投资期长,见效慢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财政造林补助800元/667 m2,仅够解决种苗和肥料,且后期的抚育管护无资金支撑,重栽轻管,造林后期杂草丛生、因自然灾害苗木死亡得不到及时的管理、补植补造,出现新的低产林问题。

3  油茶种质及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3.1  加快品种选育与良种筛选推广,提升种苗质量

大力支持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市林业科学院和林木种苗企业积极开展良种选育工作,财政和科技管理部门加强项目资金的倾斜,推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良种培育,稳步推动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推进种苗科研生产融合发展,实施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尽快选育、审(认)定一批适合铜仁生产急需优良种质,为农民提供产量高、抗性强、含油率高、丰产稳产的优良品种。

3.2  加强良种基地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提高种苗生产效益率

积极推广无纺布轻基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和高规格大苗等育苗先进技术,推广苗圃智能化生产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苗木生产良种化、标准化和基地化。加快对松桃县永红林场油茶良种基地、玉屏县茅坡油茶良种基地和万山区茶店镇油茶采穗圃等进行提质改造,保障良种穗条来源。以玉屏种质收集保存为基础,加快推进油茶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油茶种质科学实验基地。

3.3  提高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加快油茶低产老林的更新改造和树种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基地质量,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引导企业(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以短养长,解决油茶前期投入时间长的问题。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发挥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以三产为引领,带动一二产的发展,让油茶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

3.4  建立扶持政策,长期稳定油茶产业发展

解决造林后期撫育管理资金问题,制订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茶油产业的生产与开发。设立省、市、县三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强关于林地流转、融资贷款、科技支撑、品牌战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贴息扶持力度,推动惠农油茶贷款项目全面落地,促进重点示范基地和规模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增强油茶林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稳定的扶持政策,不搞一年一申报,实行一申报扶持三年政策,注重年度检查验收。将“四旁”造林,采取以株折亩,按户计数,纳入项目支持范围。可以借鉴“退耕还林”经验,将“退耕还林”中的坡度、地类等约束性条件去除。

3.5  加强平台建设

加强油茶品种、苗木、丰产林、油茶生产加工、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及铜仁油茶产业发展历史演化的数字化展示网络平台(铜仁油茶智慧云系统),通过视频等宣传铜仁油茶文化。加强电商平台建设,以及线下交易市场,形成贵州黔东及武陵山片区油茶苗木、鲜果或茶籽及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参考文献:

[1]   代忠迪,李思颖.铜仁市油茶产业发展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8,50(4):30-33,36.

[2]   罗扬.贵州油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3]   刘四黑.玉屏油茶资源调查与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7,35(4):37-40,56.

[4]   刘应珍,梁玖华,黄河,等.贵州铜仁地区油茶果实的性状测定与经济指标分析[J].种子,2009,28(1):93-96.

[5] 张明刚,罗扬,刘四黑,等.贵州油茶果实性状变异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18,46(4):28-32.

[6]   丁桂娇,阮成江,赵月,等.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通径及聚类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2):40-43.

[7]   梁玖华,黄河,谭方友,等.油茶优良品种在黔东低山区栽培的品比试验研究[J].种子,2016,35(8):110-113,117.

(责任编辑:敬廷桃)

猜你喜欢
种质资源产业发展油茶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