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06-07 15:06吴涛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吴涛

摘 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促进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在介绍郓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当地的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塑造乡村特色,以特色旅游带动村庄发展;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加强已建成项目设施后期运营管护等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整治;现状;问题;对策;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4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1-3]。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本身,更在于其作为民生工程所具有的民心价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为不断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从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直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各级政府部门上下同心、踔厉奋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历经18年的努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诸多待解难题。为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为例,收集整理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数据、分析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整治现状

郓城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总面积1 643 km2,辖1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690个

村(社区)。郓城县共有1 154个自然村,129万人,其中农村有983 622人,农户238 174户。郓城县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厕规范升级、农业废弃物治理、村容村貌治理及美丽庭院创建等重点工作,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农民的居住、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顯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郓城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村收、镇集、县处理”的模式,由保洁公司每天到村庄里收集,统一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再由县垃圾处理厂的转运车辆转运至圣元发电厂做无害化处理。通过开展垃圾分类,郓城县实现生活垃圾减量28%,资源化利用率约38%,无害化处理率100%。郓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群众知晓率达90%、参与率达85%。截至2022年底,郓城县完成农村改厕179 371户,全县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比例为86.16%。300户以上的自然村至少建有1座公共厕所,搭建起农村改厕智能化管护平台,23个乡镇(街区)均成立了农村卫生厕所管护服务站,并统一配发改厕服务站牌匾、管护平台智能终端电脑设备、卫生厕所相关维修配件等。郓城县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为88.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2%以上,地膜回收率为81.2%,同时50%以上的村庄完成了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为提升村容村貌,郓城县聚焦“三清一改”,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等,解决了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了村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不乱泼乱倒、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的目标。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共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26 895个。

2 整治经验

2.1 以村庄规划统筹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程

郓城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和《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合理分离生产生活空间。完成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县直部门座谈后,通过在村庄类型、用地选址、发展规模等方面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和县直各部门的多次对接,高水平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2019年12月,郓城县村庄分类及村庄规划编制经验做法成功入选“2019山东省村庄规划案例”。

2.2 压实三级责任

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包保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制定了三级包保网格清单。郓城县共设立一级网格3个、二级网格23个、三级网格1 154个,每名县级干部包保1个乡镇,17个县直部门组成23个

督导组和验收组,87名省市县第一书记、697名县直部门工作人员和269名乡镇街区工作人员分别对全县1 154个自然村进行帮包指导,制定下发了包乡镇县级干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村干部等5个方面的责任清单。同时,明确了沿街商户门前“五包”和庭院“四包、五清理”责任,把人居环境整治任务落实到每家每户、每个具体人员,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无死角、全覆盖,着力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

格局。

2.3 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街长制

在全县1 154个自然村、6 924条街道,全部落实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推行的街长制,按照“一街一长、分片管理、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到3个明确,即明确人员、明确职责、明确标准。由村两委成员、党员、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担任街长,负责监督所属街道的安全管理、卫生清洁、邻里关系、绿化美化等,对各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检查,确保街道安全、卫生整洁、设施良好、邻里和谐。统一制作公示牌,将街长姓名、电话、职责等全部上墙公示,方便群众第一时间联系街长反映情况,以便及时解决问题。截至2021年底,通过“街长制”累计发现各类人居环境问题75 660件,已督促解决73 820件。实行街长制以来,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得到极大提高,干群党群关系进一步加强。

2.4 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郓城县杨庄集镇冯李庄村利用闲置的路肩荒地,探索出了村庄绿化增收的新道路,将乡村道路两侧路肩、村庄街道两侧路肩和所有闲置的荒地,交由乡镇绿化苗木公司免费栽植绿化苗木,高标准推进村庄绿化建设,村集体与苗木公司按4∶6的比例分配育苗收益。由于将村庄绿化、产业增收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郓城县其他村庄也正在积极推行。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入,郓城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面貌焕然一新,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解决。

3.1 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农村居民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是保障基础设施正常运转、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一些农村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了解,主动性不强,个别居民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因此成了环境整治工作的旁观者、局外人。同时,受传统生活陋习的影响,虽然大部分村庄通过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落实了村民的主体责任,但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偏远山区人居环境整治的反弹现象尤为严重。

3.2 多数村庄缺乏创新举措

人居环境整治是塑造村庄特色的新阵地,在整治过程中应保护好村落的传统格局,保留好农村原有的特色风貌。例如,郓城县个别村庄种植二月兰、果树等,将闲置院落装扮成民俗馆、村史馆、口袋健身广场等,打造出独特的村居特色,让人印象深刻,但大多数村庄没有深入挖掘乡村底蕴、展现出只属于本村的特色和亮点,只是简单照搬照抄,导致村庄建设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

3.3 公用基础设施使用率低,管护不到位

一些乡镇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只重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没有关注公用设施后期的管护成本,严重影响基础设施的持续性运转。例如,在“厕所革命”中,对于公厕粪液中转池内粪液的清掏、收转及无害化处理缺乏监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时,未考虑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点,也没有考虑到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受能力,公用设施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已建成的公厕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使用率低,后期管护不足。

4 对策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加快实现生态宜居的基础性工作,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郓城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要求和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农村人居環境整治可持续发展。

4.1 加强宣传、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打实的民心工程,农民群众是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是整治行动的主角,必须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4]。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吸引其广泛参与整治行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公益宣传。在村内村外的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水平。2)开展“四德”人物评选,对“四德”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展示,培养农民群众的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转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不断强化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环境卫生问题有奖举报办法,对各类环保和环境问题开展“清零”行动。如创建本村微信公众号等,居民可对身边发现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各类环境问题通过公众号进行举报,经调查核实后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4)多渠道开展宣传。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理解、配合、支持并参与相关工作,让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家园意识、环境意识,真正让群众自觉投身到家庭文明建设、村庄文明建设中去,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确保整治效果不反弹。

4.2 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塑造乡村特色,以特色旅游带动村庄发展

郓城县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和著名的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及古筝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应以传承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为着力点,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力度,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充分利用各种设计手段营造具有独特韵味的地域文化特色,使人与村庄文化充分融为一体,这对于提升村庄形象、增强村民归属感及吸引外来游客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郓城县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必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仅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刺激消费,还能带动外来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带动村庄的发展,造福于当地居民[5]。

4.3 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加大建成设施的后期管护力度

1)基于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前提条件,普及卫生厕所,加强厕所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户厕、公厕、粪液中转池的粪液清掏、收转及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加强文明如厕、农户厕所日常管护、卫生防疫知识等的宣传教育,促进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2)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灵活选取纳管、收集拉运、独立建站等治理模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建立健全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后续运营管理措施和责任制,杜绝“重建设、轻管护”现象,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4)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建成的项目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裕瑞,曹丽哲,王鹏艳.等.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96-109.

[2] 苏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以山西省阳城县为例[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7.

[3] 刘蕾.吉林省新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及改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

[4] 陈强,袁宙琴.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发展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22(11):34-36.

[5] 贾馨,杨芳.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传播应用研究:以山东郓城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15):36-38.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