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漫电影改编的当代社会价值

2023-06-07 22:27徐宇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

徐宇前

内容摘要:近几年,我国国漫电影蓬勃发展,例如“封神宇宙”系列电影,其包括最近几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以及正在制作中的《杨戬》《雷震子》等。国漫的崛起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然而电影所描绘的文学内容却与原著的神话故事内容大相径庭。电影通过对哪吒、姜子牙等人物形象的改编,展现出了国漫电影改编所蕴含的有关性别观、命运观等问题的当代社会价值。

关键词:国漫电影 封神宇宙 文学改编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影视企业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学改编上,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在故事内容上,这些作品往往大体沿袭经典故事的人物性格,加之以艺术的二次创作,对故事梗概进行大胆的加工创作从而生产出令人似曾相识而细看却又不尽相同的文化作品;在演绎方式上,并没有采用真人出演的形式,而是利用动漫这一元素来展现无法用真人演绎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并利用动漫形式将人物进行立体化演绎,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在文化内涵上,此类作品积极传播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原有的文学作品进行符合社会大众文化需要的再创造,改编出适应当下社会价值观的文化内容,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一.《封神演义》的电影改编概况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被认为是可以与《西游记》相媲美的中国古代神怪小说,它汇聚史学与文学为一体,以其不亚于四大名著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而被一代又一代文学创作者所青睐,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改编。

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内地及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分别以该小说为素材,改编成了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早在1927年便诞生了《封神榜·杨戬梅山收七怪》《封神榜·哪吒闹海》《封神榜·姜子牙火烧琵琶精》,均由大中国影片公司制作,是取材于《封神演义》的三部黑白默片。同年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了《哪吒出世》,1929年大华影片公司又推出了《大破黄河阵》。这几部影片是《封神演义》电影改编的开端。在这以后《封神演义》的系列电影改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大概统计,至2021年已上映电影84部,其中2000年以后的作品34部,占比将近一半,多数作品直接以《封神榜》命名,此外还有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等影视作品。有据可查的预计上映作品尚有27部,例如动漫电影《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1]

而有关《封神演义》的电影改编方向也越来越朝着契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方向转变。一方面是由于这样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提升其观影体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改编者对于古代文学作品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光芒的殷切期望。总之,关于其文学改编的大致方向和内容都在不断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有关《封神演义》的电影改编正在呈现一个上升趋势,这其中的原因不乏科学技术以及电影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包括近些年国外动漫影视产业的刺激,不少国人渴望能建立一个属于国漫的“封神宇宙”来对标国外的“漫威宇宙”等影视系列,让中国的古老文化在当代社会变得更加立体与富有活力,在国际上通过文化输出增强国漫竞争力,进而增强中华文化的话语权。

二.《封神演义》电影改编的具体内容

下面以《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为例,探讨《封神演义》电影改編的具体内容,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一)《哪吒之魔童降世》

在原著中,哪吒削肉剔骨死后,殷夫人被鬼魂托梦为他造庙供香,引各路百姓膜拜,但李靖却总对此进行阻挠,使得哪吒不得重生,直到太乙真人用莲花、荷叶给哪吒做了身体,哪吒才得以重返人间。而重生后的哪吒,直接到府上找李靖算账,打算弑父报仇。

而在电影中,哪吒在出生之时被魔丸附体,陈塘关百姓视他为妖怪,但李靖夫妇却用自己的信誉做担保,不忍放弃哪吒,让哪吒跟随太乙真人修炼,李靖还到天上为哪吒求情,请求元始天尊破解下在魔丸身上的天雷咒,得知此咒无解但可以转移至血亲身上后,李靖毫不犹豫地请求将天雷引到自己身上,并请求太乙真人为其保密。

从以上情节的改编中,可以发现,李靖的形象在电影中得到了改善与升华,他不再是原著中那个顽固封建、冷漠无情的陈塘关总兵大人形象,而是一个为了儿子愿意赌上自己的信誉,为了儿子可以押上自己的性命的慈父形象。李靖形象的转变也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哪吒形象在电影中的转变。

有关哪吒的性格,无论是在原著中还是电影中,主体性格突出为叛逆,这是哪吒的天性,也是故事的主要矛盾,因此电影并未对原著的这一特点进行改编,而是以哪吒的叛逆为基础,在魔丸附身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大他离经叛道的性格特点,同时巧妙地将乾坤圈作为限制魔丸的法器,既保留了原著的富有鲜明特点的法器,而又与改编过后的故事情节不发生冲突,推动故事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

在原著中,龙族作为神族,在东海拥有金碧辉煌的龙宫,地位丝毫不亚于天庭,但在电影中,上古时代,龙族是叱咤风云的百鳞之长,而后归顺天庭镇压妖兽得封龙王,而龙是妖兽出身,所以天庭借镇压海底妖兽为借口,将龙宫变成天牢变相地囚禁了龙族。这是对故事背景进行的重要改动,使得龙族与天庭的矛盾迅速激化,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故事情节。同时电影将原著中被哪吒抽筋去骨的龙三太子敖丙改编为了哪吒的朋友,他帮助哪吒除妖,送哪吒海螺等情节使得敖丙的形象得到了一定反转。这段情节的改编使得哪吒有了可以交心的朋友 ,进而使哪吒这一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姜子牙》

对于姜子牙这一人物的改编,电影将原著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大幅度的替换,与原著难以一一对应,因此就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改编来进行讨论。

首先,从外形上来说,原著中的姜子牙42岁拜元始天尊为师,72岁奉命下山,理应是一位白发老者形象,可在电影中,姜子牙却是黑发黑须的年轻形象,这一形象的改编极大地突破了白发老者成熟稳重的人物形象的限制,进而可以引出姜子牙思想中的叛逆性,也可以与占观影人群比例最大的青年群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也引发了对其思想性格的改编,为了迎合故事内容,将姜子牙塑造成一个符合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人物形象,电影对姜子牙的性格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改编,他不再是原著中惟命是从的天尊弟子,他敢于反抗不公正的现实,不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自己心中有衡量是非的标准,甚至敢于忤逆天尊旨意,斩断天梯,成为一个有人性的神。

其次,姜子牙的坐骑叫作四不像,在原著中对四不像的描述是“麟头豸尾体如龙”,这是一种高大威猛的神兽形象,而在电影中,制作组为了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设计出了一只软萌可爱、体型娇小的四不像,不过在危机时刻还是会变身成为原著当中描述的四不像来为姜子牙一行人抵御妖魔。

再次,电影也对原著中迷惑纣王扰乱朝纲的狐妖妲己进行了改编,原著中女娲派狐妖作乱,狐妖杀死了苏妲己附身在她身上蛊惑纣王,而电影中苏妲己没有被杀死,而是被戴上了宿命锁与九尾狐同生共死,这一情节的改编对苏妲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救赎,使观众增加了一个苏妲己自身的视角来审视整个事件,使得故事内容和主要矛盾更加准确立体,也为姜子牙违背师尊斩断天梯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神的地位是崇高的,人们信奉神明就会获得好运,但在电影中,作为上仙的师尊却是一个欺骗苍生的伪君子,封神之战,在原著中起源为纣王对女娲的不敬,而在电影中,一切的源头却是师尊的自私无情,为了地位而不惜发动战争一统三界,而后诛灭狐族,降祸于苍生,这打破了大多数人的固有观念,即“神是不会犯错的,人要听从神的旨意。”而对神性的批判也极大程度地体现出改编作品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人的问题离开了人就无法解答,就会偏向极端和反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便会失去,成为枷锁而制约于人。在进步的时代,作出时代新的阐释才是人类的宗教精神,‘神性只有提供更广阔的精神关怀于人,这样人与人间的关系才会和谐,社会才会更和谐。”[2]

三.《封神演义》电影改编的当代社会价值

(一)渴望父母陪伴的哪吒——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当今社会,快节奏且繁忙的生活导致大部分父母缺少时间陪伴孩子,而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父母情感缺失的现象更为普遍。在电影中,哪吒被关在家中不得出门,而父母终日在外斩妖除魔,无暇陪伴哪吒,使得哪吒和父母踢毽子都成了一种奢望,也间接导致了他叛逆性格的形成。

如今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很多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父母和子女之间缺乏亲情的教育和有效的沟通互动,使得孩子很容易出现叛逆的不良心理。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缺少陪伴,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生活上缺少照顾,在安全上没有保障,他们性格略显孤僻、倔强、自卑、不善交际、过分贪玩、不关心学习,这都是在父爱母爱的情感缺失下所产生的负面映射。

在电影中,渴望父母陪伴的哪吒也正如现实中的留守儿童一般,这是电影改编对当代社会以及年轻父母的启示,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孩子的情感完整,使孩子能在生理以及心理上能够茁壮成长。

(二)披挂上阵的殷夫人——性别观念的转变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女性不再如过去那般依赖于男性而存在,女性群体一直在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不断进步,因此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总会引人关注。在原著中,殷夫人作为一个柔弱慈爱的女性形象,疼爱孩子,忠于丈夫,是传统女性形象的典型缩影。但在电影中却着力刻画了殷夫人的武力强悍,为保护陈塘关的百姓而与妖魔日夜战斗,殷夫人的家国观念也十分明确,体现出“先国后家”的精神内核。

“回顾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在经历一个漫长崎岖的奋斗过程,都在面临在思想层面的传统定位与内心诉求的挣扎,而哪吒中殷夫人在自我意识方面刻画带有童话式的完美主义,一方面是陈塘关百姓保护者的形象,一面是与丈夫并肩作战的战友,一面是爱护幼子无畏一切的强大母亲,三者的平衡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3]这一童话式的完美主义形象正契合了当今女性群体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女性群体日益获得解放与思想独立,而电影中殷夫人的形象迎合了观众的精神审美需求,女性不再只是内理家事,也能够在外事上独当一面,这是对原著形象的发展,也是对当今社会性别观念转变的体现。

(三)封神之战致使生灵涂炭——反战思想

无论古今中外,战争总会招致灾祸。战火蔓延之处,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姜子牙》中,封神之战也是如此,成千上万的无辜的灵魂在这场战争中成为了牺牲品,士兵们客死他乡,灵魂四处飘零迷失了回家的方向。电影着力描写了战争过后的满目疮痍,战争中逝去的生灵的苦苦哀嚎,相较于原著,电影无论是在画面还是内容上都表达出了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反思,战争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只能够将人类拖入痛苦与悲鸣的深渊。故事的结尾姜子牙斩断天梯,阻挡了师尊对人间的干涉,同时也抵制了下一场战争的发生。在大时代背景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但国际上仍然会爆发各种各样的冲突与战争,人类不但要反对战争,同时也要反思战争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

(四)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疫情背景下的防疫政策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是一个经典的电车难题。姜子牙在面对这一问题时选择了救下每个眼前之人,但姜子牙的理想太过于完美,以至于四不像和申公豹都在他的理想下牺牲。将目光拉至现在,在当今疫情肆虐的时代背景下,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个命题也是十分值得讨论的。

面对新冠疫情,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了“群体免疫”策略,即放任病毒,不加以管控,适者生存,在这种策略的影响下,虽然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出行自由,但是却造成了大规模的社会底层群众以及老弱群体死去,他们以牺牲少部分人来换取多部分人的利益,但却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中国自从疫情暴发以来一直采取积极的防疫政策,选择要救下每个眼前之人,这于情于理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找不到办法根治病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发展放缓,百姓出行受限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希望各国的防疫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在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个命题下做出谨慎选择。

(五)神族对妖族的歧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运观

最后,这两部电影贯穿始终的矛盾就是神族对龙族、狐族等一系列妖族的歧视,申公豹因是妖族不受器重,龙族因是妖族被封印在海底,狐族因是妖族被师尊灭族。“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这是申公豹在感慨之余吐露的肺腑之言,在當下社会,这种例子也比比皆是,部分歧视乡下人的城里人,部分歧视有色人种的白种人,部分歧视社会底层群众的社会地位高的人,凭借先天资质聪颖而搞学历歧视的人。这些歧视又与神族对妖族的歧视和压迫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在电影中,哪吒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至理格言,哪吒虽然因魔丸的身份而被百姓歧视,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借魔丸的力量帮助百姓斩妖除魔,不向天命所屈服。大众作为平凡社会中的普通人,没有哪吒那样的力量,但至少可以做到在思想上生而平等,不歧视任何人,不轻易给人贴上带有成见的标签,努力生活以消除世间的不公,这也是从消除歧视的根源上建立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运观念。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吒所蕴含的家庭观念还是殷夫人所蕴含的性别观念,亦或是姜子牙所表现出的反战思想和命运观念,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关于《封神演义》的改编,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让古代文学作品更好地流传下来,更是借助其作为载体,在其中添加新时代的元素,进而将其中所蕴含的当代社会价值叙述给每一个观影者,让其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不忘思考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对思想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杨婕.《封神演义》小说的电影改编刍议[J].电影文学,2021(21)

[2]周剑.神性与人性的冲突[J].职大学报,2013(3)

[3]徐欧琦.跨文化交流视域下"文化"反向输出——以《哪吒》殷夫人新时代女性形象为例[J].文存阅刊,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