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采集员李猛:翻山越岭的“二郎神”

2023-06-06 04:43许晔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3年5期
关键词:官渡二郎神工作

许晔

李猛在进行地图数据采集

当你使用手机里的地图APP,精准导航到达目的地时,是否曾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精确的地图数据都是从哪儿来的?

这背后其实有赖于地图采集员的工作。他们奔波于大街小巷,穿行于旷野山川,拍下最新的道路信息,经由AI处理后,呈现在用户眼前。25岁的李猛是其中一员。自两年前入行后,他步履不停,仅僅今年3月,足迹就遍及云南、重庆、湖北、陕西、甘肃5个省市。

在不少人看来,地图采集员是一份“神仙职业”——不用打卡,不用“996”,可以全国各地跑;天气好的时候早上8点开工,太阳落山就收工,因为天黑后采集来的照片质量不佳;天气不好的时候,则干脆休息。

李猛的家人一度有种错觉:这工作就是游山玩水,而且还是带薪旅游。“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要翻越高山、穿越沙漠,可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轻松。”李猛说。

有一次,李猛走在陌生的村子里,4条没拴绳的大狗同时探出头来,紧紧盯着他,朝他狂吠。他顿了顿,不敢停也不敢跑,只能小心翼翼地往前挪着步子。狗主人听见动静出来后,他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

对地图采集员来说,被狗追、被猴挠都不算最囧的事。他的同行曾在架设采集设备时,遭到国家安全意识比较高的群众举报,被带到了公安局……李猛倒没遇到过这种乌龙事件,但常年在外跑,突发情况总难避免。

去年3月,他一个人开车上山采集数据,下山时就遇到了麻烦。那段山路比较窄,他轧着路边的一片草坪掉头,刚轧上去便发现不对劲——这不是正常草坪,草下面是沼泽地。然而为时已晚,车子的两个前轮瞬间陷了进去,动弹不得。路上一直无人经过,手机信号也不好,李猛试着自救,然而不管往车轮下垫什么硬物,都很快被沼泽吞没。等了近两个小时,他终于等来两位热心大哥,开车帮他把车拖了出来。

这场意外算不上惊心动魄,却始终让李猛难忘。因为那天,他深刻地体会到,和孤独共处是地图采集员的必修课。“一定还有很多这样鲜少有人踏足的小路,等着我一步一步地走一遍,即便孤独,也要采集到准确无误的数据。”

入行之前,李猛对这个职业的了解并不算全面。他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负责到各个高校进行校招。他原本设想这样可以到不同的城市体验生活,结果每次出差只去学校,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恰在此时,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地图采集员的工作。

每天都能去不同的地方采集数据,李猛兴奋地想,这工作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那时,他和所有外行人一样,只看到这份职业又酷又爽的一面,觉得这就是“诗和远方”,满怀憧憬地应聘入职。

真正成为地图采集员后,李猛才知道这工作没那么简单。开采集车工作时,车只要平稳行驶,车顶设备就会记录下所经道路的全景图。但总有些车开不进去的地方,比如公园、景区、购物中心等,只能由采集员步行采集,通过手机里的APP拍照记录数据。遇到需要进行高精度采集的地方,则要背上30斤重的采集背包——背包上有全景镜头,让他像是拥有了二郎神的第三只眼睛。他粗略算了算,自己每天都要走两三万步,平均每周要爬一座山。最多的一次,他一口气走了23公里。

一年有300多天,李猛就这样“漂”在全国各地采集道路信息。长期住宾馆,总要搬来搬去,“家”被他简化成了一个行李箱加一个背包,只要决定上路,他10分钟之内就能拎包出发。如此轻装简从,是李猛慢慢养成的习惯。他曾试过带半行李箱书,打算一边行万里路一边读万卷书,后来发现不现实,只能放弃。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会带一本最新的地理杂志,看完寄回老家,再买下一期。

李猛在甘肃翠峰山景区进行采集工作

穿越沙漠采集地图数据

李猛热爱地理。小时候,他特别喜欢《三国演义》,看到官渡之战时,觉得“官渡”二字很好听,就问父亲这是哪里的地名。父亲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知道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咱们一起查一下吧。”一查,李猛知道了官渡在如今的河南郑州附近。父亲告诉他,昆明还有一个官渡区。李猛好奇,这地名又是什么来历,再一查发现,此官渡是因官家渡口而得名。两个“官渡”点燃了李猛对地理的热情。

高中文理分科,李猛选了理科,但不代表他放弃了地理。“我只是高考没考地理。人总是要有爱好的,为什么不能是地理?”当地图采集员,于他而言就是把工作和爱好结合在一起,带着任务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每座山给李猛带来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哀牢山,云海缭绕,肃穆中透着神秘;岷山山脉,似是平地而起,让人忍不住探索;秦岭,中国人的“父亲山”,壮阔又威严……

这么多山里,长白山的“冷”给李猛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那一次,他到山上采集数据,越往上走越感觉情况不对。但是如果转身下山,第二天他还得再来一趟,想了想,他咬牙继续往上走。到了天池,刺骨冷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完成采集后,他赶紧下山回到车里,“一坐下就动不了了,感觉像是被冰封了10分钟,然后逐渐解冻”。

路上有各种各样的山,也有各种各样的人。

去年,他遇到一对五六十岁的土家族夫妇。大年初七,复工第一天,李猛开车去重庆武陵山区采集数据,上山时一切正常,下山时却突遇大雪。为了安全,他决定先在附近找个落脚点,白茫茫一片的大山里,他找了好久才终于看到人烟。一对土家族夫妇正在自家门前清雪,看到一身疲惫的李猛,直接把他搀扶到屋子里。大婶给他做了顿热乎饭,大叔则忙着给他收拾床铺,让他在家里留宿一晚。第二天,看李猛打算上山继续采集数据,大叔还开上了自己的越野车,执意把他送到了山上。

感动不足以形容那一刻的心情。李猛回想这两年的经历,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很多当地人的帮助。“如果当时我没遇到这些人,很多事或许最终也有解决方案,但我真的无法想象自己要经历怎样的困难才能脱身。那些善良的人,让我这一路感受到了包容与温暖,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民族团结一心。”

当上地图采集员,李猛有个出人意料的变化:成天在外面跑,和家人的交流反而变多了。

他每天走的路是不同的,看到的景色是不同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和家人分享的见闻就丰富了。有次去昆明做数据采集,他了解了得胜桥的故事。此桥之所以名为“得胜”,是因为康熙年间,清军将领赵良栋率军在此大败吴三桂军队。2004年,昆明市区规划调整,这座桥成为盘龙、五华、官渡、西山4个区的分界点,也是昆明新城的一个交汇点。他随即讲给父亲听,父亲又给他讲了些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历史故事。

互动性一强,李猛更愿意和家人交流,不时聊聊自己在路上的所思所想。有一年回家过年,父亲直白地表达了对他人生规划的支持:“你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觉得自己选的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哪怕别人都觉得你是错的,我也会支持你。”

李猛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在景区采集数据时,开车的地图采集员往往只能在行车路上走马观花跑一通,但他选择的是做步行采集,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需要在里面把所有路走一两遍。这让他有机会细细地看每个角落,包括那些对景观的文字介绍。

做这份工作前,李猛也常去各种景区玩,但从来没有看得如此细致。因此,现在即便是去已经参观过的景区进行采集,他也不觉得枯燥。“比如苏州的沧浪亭,我以前去过好几次。但以地图采集员的身份再去走一遍的时候,我依然能从它的漏窗、复廊中看到不同美景,找到新乐趣。”

地图采集员去哪里采集数据,并不完全由着自己。“采集地点的安排受大数据的影响。假如大数据说今年新疆、西藏旅游会火,那公司就会据此做相应的计划,再派我们去采集。”至于一座城市的道路信息隔多久会复采一次,则取决于其经济在国内城市中的排名,“排名前10的城市,每年复采两次;前50的城市,每年一次;50名以后的,基本上是3年一次。”

当地图更新时,之前采集的全景地图并不会被覆盖,而是被做成“时光机”存档。去年年底,一名网友用这项功能查看老家近几年的街景,偶然发现了自己去世爷爷的身影。画面里的爷爷身穿白色衬衫,骑着一辆自行车与采集车擦肩而过。那一刻的景和人,被定格在时光记忆里。网友湿了眼眶,感叹这是“科技的温度”。

采集数据时,李猛也收到过很多暖心反馈。有人夸现在的地图导航已经精准到车道级别,连车辆行驶在哪条车道都一清二楚。每到此时,他就备感自豪。“工作时,我总有一种信念,就是我多走一段路,地图用户就能少走一段弯路。付出有了回报,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一种使命感,要为国民出行努力做点事。”

如今,走过东西南北的百余座城市,李猛依然保持着一个特别的小习惯——在不影响环境的情况下,带走当地的一点点水或土。从黑龙江黑瞎子岛的水,到云南边境小城西盟的土,他都妥善地装进小瓶子里,帶回家收藏起来。

他希望未来能去到更多地方,走一遍当地的路,看不同的山川河流,体验多样的风土人情。

那最想先去哪儿呢?“我想去新疆,在祖国最西边的喀什感受一下晚上10点的太阳。”他笑着说。

摘自《看天下》

猜你喜欢
官渡二郎神工作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昆明官渡古镇休闲旅游的发展研究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广东官渡六户山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不工作,爽飞了?
我家的“二郎神”
邻居家的“二郎神”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