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宜红
当前,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后疫情影响等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效率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经历重构和深度变革,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寻求其解决方案是当務之急。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表现为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企业的抗风险韧性,表现为遭受外部冲击时,能够保持链条的稳定和畅通,以及受损后的恢复能力。因此,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首要就是依靠创新引领。一方面,要以技术创新为根本,推动创新发展成为支撑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同时也成为带动龙头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的关键;另一方面,要紧抓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变革的重大机遇,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供应链信息流动和透明,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匹配,推动供应链高质高效发展。
维护安全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需要构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不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各国市场联通成为促进关键产业与关键产品国际供应多元的重要保障,而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深化区域与全球合作、推进多边体制改革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相关议题,或将成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重要突破口。对供应链单边管制、打压与排挤,必然造成全球经贸摩擦和负面冲击外溢。要反对将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反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以邻为壑”和“小院高墙”。各国应当遵守市场竞争规律,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时代需求,维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平衡安全发展,让各国共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展的成果。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完整的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并且随着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产业不断升级,供应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面临当前出现的产业链供应链“去中国化”、脱钩断链以及产业外迁的现象,我国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第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应对“卡脖子”技术带来的风险,在关键环节、支柱产业和核心企业保持竞争力,让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第二,积极稳外资,应对产业外迁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吸引外资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提升吸引外资的数量与质量。并且在产业外迁的过程中,发挥优势,向承接东道国延伸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对外迁的产业链供应链拥有一定的可控性。第三,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构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机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健康安全发展。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