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优化研究

2023-06-06 12:33文平周浩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6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

文平 周浩宇

摘    要: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在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支撑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的保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中,导学关系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影响我国能否实现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的目标。文章通过对农林硕士研究生及导师进行调研,深入剖析农林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农林研究生教育;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6-0016-04

作者简介:文平(1977—),女,河南信阳人,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工作委员会项目“农林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优化研究”(2021-NLZX-YB1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心理安全视角的健康导学关系构建研究与实践”(2021SJGLX166Y)、“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思政案例挖掘设计及应用实践探索”(2021SJGLX168Y);河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YB15)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117.7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万人,毕业生77.3万人。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也正在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是支撑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保障,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中,导学关系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及我国能否实现建成研究生教育强国的目标。

近10年,农林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率达225%。构建农林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良好导学关系,是关系农林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保障关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导学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导学关系的类型划分、造成导学关系紧张的因素、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机制等。在导学关系类型的划分上,有学者将导学关系划分为权威型、和谐型、松散型、功利型、剥削紧张型、疏离松散型、雇佣关系型、传统师徒型、良师益友型等[1-2]。对于造成导学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责任感缺失是引发导学关系紧张对峙、沟通阻滞的重要诱因[3],也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异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对于和谐导学关系的构建机制,学者们提出了建设导学共同体、建立平等沟通的对话平台等各类措施[5]。

国外对导学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导师风格与指导质量间的关系、师生互动模式、导师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有学者认为学生利益应该作为导师的指导原则,导师的指导风格对指导质量有影响[6];并有学者运用Psychological Safety (心理安全)相关知识来探究导学关系[7]。

二、农林院校导学关系调查及影响因素剖析

农林类院校是指以农林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国内著名的农林类院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林类院校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约40所,农林硕士研究生在学规模达20万人以上。文章选取8所农林类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导师进行问卷调查,收回学生有效问卷 570份,导师有效问卷90份。

(一)样本的基本特征

学生调查样本中,女性310人,男性260人。其中,22~25岁的样本数量为440人。学制为三年的学生数量为550人,占比为96.5%。研一、研二、研三学生的人数分别为231人、169人、170人。

导师调查样本中,女性24人,男性66人。其中,30~50岁的样本数量为80人;教授(研究员)为14人,占比为15.6%,副教授(副研究员)为50人,占比为55.6%;指导学生数量为1~3人的导师数量为62人,占比为68.9%,指导学生数量为4~6人的导师数量为16人,占比为17.8%。

(二)导学关系类型

和谐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保持心理健康、顺利完成学业的根本保障。调查显示,农林类院校中的导学关系类型绝大多数为良師益友型(表1),以学生视角认为是良师益友的占比64.9%,导师认为是良师益友型的占比91.1%。师生相处总体上较为和谐,学生认为相处非常融洽的占50.9%,相处比较融洽的占36.8%;导师认为相处非常融洽及比较融洽的分别占31.1%、66.7%,总体和谐程度达97.8%。

(三)师生交流情况

师生交流方式最多的为微信、电话、面对面,其次为QQ、电子邮件。91.1%的导师及70.2%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15.8%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为微信。召开组会、单独指导为面对面交流的主要形式。57.9%的学生及44.4%的导师认为课题组召开组会较为频繁。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师生单独交流频率每月3次及以上的占比28.1%;交流的时长多为5~15 min,占比54.4%;交流时学生总体感觉轻松的占比61.4%,感觉紧张的占比8.77%。对导师的调查显示,单独交流频率每月3次及以上的为62.2%,交流时长15 min以上的达64.4%,总体上交流充足。师生交流内容由多到少依次为:科研方面、毕业课题方面、学业方面、职业规划与就业方面、生活方面、价值观方面、情感方面。学生一致认为在科研、论文方面,师生之间交流充足,其通过沟通能获取有效指导。

(四)导学关系中的积极方面

1.学生视角

调查显示,学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及素养的评价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比93%;对导师的科研指导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94.7%;对导师的学业指导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93%;对导师的就业指导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86%。学生对导师的学业、科研的指导满意度总体较高,对就业的指导满意度次之。在对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建议中,出現频次最高的建议为:积极沟通是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关键。

2.导师视角

86.7%的导师选择非常经常和比较经常与自己的学生沟通;75.6%的导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97.8%的导师对导学关系的评价为比较融洽和非常融洽。在对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建议中,共收到导师建议9份,其中有4份建议提到要积极引导,有4份建议提到要加强沟通交流。

(五)导学关系存在的问题

1.导师视角

调研数据显示(图1),68.9%的导师认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55.6%的导师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44.4%的导师认为学生急需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部分导师反映硕士研究生在科研及学习方面过于依赖导师,被动等待导师安排任务,缺乏独立调研并设计课题的能力,一旦面临难题,不经思考就将任务转嫁给导师。另外,导师反馈学生的价值观、师生沟通的频率和时长、年龄差异、学生的处事方式、性格特点差异是最影响导学关系融洽程度的因素(图2)。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性格特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是导师的必修课题。

2.学生视角

师生相互选择确定导学关系的占比77.2%,由学院和导师指定的占比17.5%。在入学前,学生对导师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比70.2%,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占比12.3%。学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及素养的评价总体较高,但有19.3%的导师在学生心目中属于课题、经费、成果一般或者少的导师。另外,虽然学生对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和学业指导满意度较高,但是对导师的就业指导满意度略低,说明导师较多关注科研和学业,对就业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反馈导师的指导风格、年龄差异、师生沟通的频率和时长、性格特点差异和导学关系类型是最影响导学关系融洽程度的因素(图3)。

(六)调研结果的影响因素剖析

本次调研的院校为农林类院校,且主要数据来自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问卷中统计的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量为1~6人的占比65%;从导师问卷中统计的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量为1~6人的占比86%。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量适中,也会使导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指导。在调研的院校中,大多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学关系,且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对导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也是导学关系调研中满意度略高的原因。

三、农林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对策

从调研和访谈的结果看,造成导学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比较多样,主要体现在有效沟通的频率和时长、学生的期望是否达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导师的指导风格有待改进等方面。

(一)硕士研究生要不断提高内在学术热情和兴趣

学生读研的动机呈现多样化,有自身的学术追求驱动的、暂时不想就业的、满足父母期望的、为了提高学历的、为了更好地就业等。有学术追求的学生往往拥有更高的内在学术热情和兴趣。在调研中,导师认为在最影响导学关系和谐的因素中,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需要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培养;在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业生涯中,科研能力的获得大多需要主动去请教、观察、领悟。个体的内在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均对其学习投入和学术热情存在显著影响。作为学生,无论自己读研的预期目标如何,都应该在读研期间潜心学习和钻研,不断提高内在动力来促使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术热情和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使自己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更强。

(二)导师要加强以提高硕士研究生自我主导力为目标的导学交流与互动

在研究生的发展中,提高自我主导力极其关键。自我主导力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也是调研中导师认为学生最急需提高的3种能力。导学互动以促进硕士研究生自我主导力发展为目标,符合“以学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趋势[8]。首先,导学互动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其从服从外部阶段和十字路口阶段向自我主导阶段和内部信念阶段发展,具备个人选择的自我信念并逐步建立自我坚定的信念体系,能够积极开放地接受多种观点和态度,感受外界影响并不过于受影响。其次,挑战的环境会推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意义和态度去做决策[9]。研究发现挑战性经历及环境是影响自我主导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学生的个体特征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我主导力的形成[10]。导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必要的挑战性任务和环境,促使学生从外部决策转变为内部的自我决策,从而提高自我主导力,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钻研、独立等支撑科研创新的品格。最后,多建立良师益友型导学关系,导师要对学生充分信任、尊重和包容,宽松、民主、和谐的互动氛围和环境有助于学生自我主导力的提高。

(三)导师要加强对硕士研究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

当前,研究生处于多元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个性思想与国家主流思想交织,网络和影视等多媒体也在影响研究生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当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重论文及科研成果为评价标准和评优评先标准,人才培养的价值理性被破坏,导致出现学生因过于追逐利益而出现违悖道德和学术诚信、价值观偏离或扭曲的现象。此外,硕士研究生的价值观也深受社会环境、家庭、同学、朋友等因素的影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并进,在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学业水平、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将价值观的树立和涵育贯穿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作为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主导者,导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导师既是学生学业、学术的领路人,也是在生活中与学生接触得最紧密的人。学生在与导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会通过观察、模仿或领悟而习得各种素养,导师的人生态度、学术人格、处事方式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导师在平时的指导过程中,也要清晰地认知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并付诸行动;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注重政策的导向,将立德树人纳入导师评价体系,将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导师的职责并进行考核,在选聘导师时要注重考察导师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此外,导师自身也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真正做到言传和身教的完美结合。在硕士研究生价值观的引导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创新性,通过认知教育、认同教育、实践教育等各种方式,研讨、案例、讲座等各种形式,创新德育方式。

(四)导师要养成支持型指导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指导风格是影响学生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11]。研究显示,支持型指导风格、控制型指导风格、放養型指导风格会影响导学间的知识传递和共享,会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支持型指导风格的导师更容易与学生生建立和谐、真诚的导学关系[12]。导师是知识分享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导师的指导风格属于支持型还是控制型,将会影响导师创造和组织的知识分享的氛围和环境,会影响学生在面对挑战、需要表达想法及建议、需要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时的行为,以及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导师在硕士研究生组会及其他团体活动中,要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构建良好的知识分享氛围和建立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鼓励跨年级、跨团队、跨层次的知识分享,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团队的科研氛围呈现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状态,团队也更容易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同时,导师的指导风格也会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有利于建立高质量、健康的导学关系。最后,导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指导过程中,及时、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并打造畅通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方式。

参考文献:

[1] 许克毅,叶城,唐玲.研究生与导师关系透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2):59-62.

[2] 刘燕,刘博涵.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研究[J].高教探索,2018(8):30-34.

[3] 陈恩伦,马健云.新时代导学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指向与路径探寻:基于亚文化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2):1-7.

[4] 张世昌,张博.当代研究生师生伦理关系异化之追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2):30-35.

[5] 赵士发,李春晓.新时代语境下理想研究生师生关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1):27-32.

[6] 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GUNASEKERA G, LIYANAGAMAGE N,FERNA-NDO M . 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student-supervisor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on the psychologi- cal safety of doctoral students[J]. Management educa-tion,2021,19(2):100 491.

[8] 熊慧,杨钋.基于自我主导理论的导生互动关系研究:质性分析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9):60-69.

[9] 解启健.自我主导力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江苏高教,2017(7):19-27.

[10] 于晨,吴红斌,吴美辰.八年制医学博士的“弃医”选择:基于自我主导力理论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1):83-89.

[11] 解志韬,韩雨卿.变革型导师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21(3):139-144.

[12] 苏荟,白玲,张继伟.导师家长式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6):57-66.

编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影响因素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