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竹
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古乐、雅乐,到后来的戏曲、民间音乐等,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近代以前,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音乐家们从师父那里学习音乐技巧,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表演,逐渐掌握了传统音乐的精髓,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口耳相传而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传承中断等问题。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使得中国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传统的音乐习惯和审美观念被新生代所抛弃,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不断减弱。尽管如此,中国民族音乐在传承方面仍然有一定的保障,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成立了许多民间音乐团体和乐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演奏家。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些关于音乐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政策,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为了使其不至失传甚至被遗忘,应从策划和组织音乐活动、发掘和整理经典曲目、注重教育和培养新一代音乐人等方面着手,以利于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不断汲取、融合、创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音乐元素,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首先,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曲式等都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情感。例如,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阳春白雪》《平沙落雁》等都展现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此外,各地方民间音乐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苏州评弹、昆曲、梆子等。其次,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曲调也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中国传统乐器有琵琶、古琴、二胡、笛子、箫、鼓等,这些乐器的音色、演奏技巧和使用方式都与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有密切关系。
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和谐”的思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音乐美学领域中极具美学内涵的范畴。”[1]
中国民族音乐艺术追求音乐的和谐美感,强调乐器、音乐、演唱等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追求整体的和谐性。这种 “和谐”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涉及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生活方式、社会伦理等方面。 “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是关乎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2]因此,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历史价值。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以旋律表现为主,多为一种自然的感情流露。从审美特征来看,一方面民族音乐体现了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中,绝大多数作品都包含着歌唱和文字。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代的《相和歌》、唐代的《变文》等。另一方面,道家的观念对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道家的艺术观更多的强调美与真的一致性,认为美必须真实无伪,艺术与虚假的事物和情感是格格不入的。道家追求自然的艺术观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强调人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具有博大的情感抒发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代化音乐表演和音乐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对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音乐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一方面,传统音乐教育往往强调技巧和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教育往往与当代社会的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认同。因此,传统音乐教育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年轻音乐人。
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机构包括音乐学院、民间艺术团体、专业乐团和相关文化机构等。其中,音乐学院是最主要的传承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民间艺术团体是传统音乐艺术传承的重要场所,其任务是在社区中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艺术。专业乐团和文化机构同样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传承的重要机构,通过举办音乐会、演出、展览等活动,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促进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化的音乐表演和音乐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现代化的音乐表演形式和风格,吸收了许多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了一些融合传统和现代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作品。同时,现代化的音乐产业也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现代化的音乐表演方面,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和风格。例如,有的音乐家将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音乐风格和曲目;有的音乐家将传统曲目进行现代化编曲,使得传统曲目更具时代性;有的音乐家则通过跨界合作,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中,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在音乐产业方面,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的音乐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音乐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家在音乐产业中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产业也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各种音乐平台和应用程序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些平台和应用程序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也可以为音乐家提供更多的创作和展示机会。
现代化的音乐表演和音乐产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随着音乐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开始追求商业效益和娱乐性,忽略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本身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此外,一些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和乐器演奏技巧正在逐渐失传,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教育是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音乐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和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和研究,但从总体的教育观念上,仍是受 “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存在 “重西轻中”现象,所以首先要从改变以西方的音乐理论来研究传统音乐、用西方的审美来分析和判断民族音乐的习惯入手,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过程方面形成自己本土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音乐理论体系。二是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大比重。应该突出传统民族音乐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培植,让学生从小接触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发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在群众中普及中国民族音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强高水平、专业化致力于民族音乐研究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化人员对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和内涵,提高人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4]它反映了中国历史、哲学、道德、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融合,以便更好地探究它的内在价值。比如文学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典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词曲、歌赋及器乐演奏的描写,因此,对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需要了解文学作品对音乐的影响,以及音乐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例如,李白的《庐山谣》、苏轼的《江城子》等诗词作品都有相应的音乐曲调,这些曲调不仅反映了古代音乐文化的风貌,也为后人进行音乐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又比如与哲学融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道家思想中的 “无为而治” “以柔克刚”等思想,与中国古典音乐中 “柔美” “静谧”等音乐元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对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需要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进行深入读解和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面临许多挑战,比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文化快速消失等,因此,保护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通过建立专门的音乐文物收藏机构和收藏库,收集和保存中国民族音乐的珍贵文物和资料,比如乐器、谱本、录音、音像资料等。同时,要对收藏的文物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数字化处理和标准化存储,以便于管理和利用。
其次,要将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确保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要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最后,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中国民族音乐的珍贵文物和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建立数字音乐图书馆和网络音乐博物馆,让中国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源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播。
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它们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各种西洋乐器不断传入我国,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器乐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影响力,深受国外听众青睐,在音乐艺术中仍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乐器及其演奏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将其融入音乐教育和演出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首先,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这些乐器的音乐演奏可以传达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情和文化表达方式。这些乐器的发展历史悠久,需要更加注重技艺传承。应通过推广音乐教育、提供文化场所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传统乐器。其次,中国民族音乐演奏技艺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演奏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演奏和学习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演奏技艺,提高中国民族音乐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化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过程,技术创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首先,在现代科技的大力推动下,新媒体、数字化、电子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虚拟的舞台和演出场景,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妙,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以传统庭院为背景的音乐表演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院之中。这样的表演形式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其次,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传统音乐进行数字化处理,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珍贵资源。数字化处理可以将传统音乐进行记录、编辑、存储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最后,也可以将现代科技手段用于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表演和演出。例如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各种乐器,使得乐器制作更加精准和快捷,同时也可以扩大乐器的种类和功能。
国际交流是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应该加强与国际音乐界的交流,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国际化发展,提高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际交流方面,可以通过举办音乐节、巡回演出、国际比赛等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例如,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爵士音乐节等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还可以邀请国外音乐家来华交流演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5]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民族音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多种途径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具备了再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条件”[6],对于优秀的、有影响力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也应该进行进一步挖掘、研究和整理,融入国际元素,推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在融入国际元素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保护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纯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特色和风格,让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引人注目。
加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对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政府、学术界、艺术家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多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因此应该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通过加强音乐教育、注重创新、重视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措施的实施,希望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多有益参考,促使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