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时代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设计日新月异的时代。以环境空间设计为例,现阶段的信息化设计为设计师和用户群体均带来了便利,但同样也存在着设计者为追求科技感而忽视功能性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环境空间设计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即实操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然而科技感需以功能性为前提,信息技术与环境空间设计的融合也要围绕使用者的需求展开。从设计史、艺术学、技术发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列举信息技术在建筑空间、景观空间、室内空间的表达效果,总结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的环境空间设计方法。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空间设计;信息化设计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整个大的设计环境来讲,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入提高了各个设计阶段的效率。信息技术使得设计的整个过程变得简单化、统一化、完整化、系统化,同时能更多样、更多元地展现和表达设计成果。
在此,将研究对象的范围缩小至“信息技术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进而展开一系列探讨。首先,设计师可以利用相关专业设计软件与系统,实现设计场地的背景扫描、前期数据统计分析、资料资源共享及快速访问、模型装配等,这不仅能极大缩短设计周期,还能提高设计效率和便捷性。其次,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节省了传统设计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如大量的设计测绘数据、设计稿、图纸、档案材料等。这些数据和材料只需存储到对应的软件或数据库中即可。同时,设计师利用SketchUp、Rhino、3ds Max、Grasshopper等,可将“天马行空”的平面想法进行立体化呈现,增强作品设计感的同时,增强结果产出的视觉效果。
信息技术为环境空间设计带来的便捷和好处不言而喻,但同时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设计师具有了更跳脱的设计思维,但是用户体验、设计效果的细腻度和智能化程度也对配套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作品为了追求数字化、现代感的设计效果,将设计的功能性和最传统的意义排在次要地位,从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基于此,从信息技术融入环境空间设计后所呈现的特点入手,通过列举建筑空间、景观空间、室内空间三种空间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论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时代的辅助手段,其该如何与传统的环境空间设计方式相结合,以提高未来设计的效率及呈现效果,而非成为设计师追求科技感的手段。
二、信息技术融入环境空间设计的特点
环境空间设计是以满足使用者需求为出发点的。在信息时代,环境空间设计呈现出更强的实操性、便捷性、交互性等新的特征,有利于形成更多元的空间表现形式。
(一)实操性
如今,3D打印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人类在多年前就希望所画的东西能自动生成实体的物件,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这种想法有了更强的实操性。
以希腊一家设计环保工作室为例,它鼓励市民把自己使用过的废弃塑料收集起来,通过3D打印技术把它们变成公园里的城市家具。工作室的设计师利用电脑软件建模,在软件中进行多形态、多功能结合的城市家具模拟,设计完成后,参与的市民可以登录官方网站了解有关塑料的信息,以便为3D打印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工作室将收集来的原材料进行处理,并且为市民提供先进的3D打印机械臂。整个过程中,设计师也会参考居民提供的手稿进行公共城市家具形态的创作,市民可以全程参与进来。
信息技术介入后,设计师不应只停留在对设计产出效果的追求上,更应该思考其设计思想实体化落实后,如何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上述案例,设计工作室利用3D打印技术推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且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城市设计,完成一次市民与城市空间的新型交互。
(二)便捷性
当今社会,市面上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智能化产品,信息技术在造福设计师的同时,设计师也将这种便捷性融入了设计产物带给了用户。通常情况下,能够在更新换代中保留下来的智能化产品大多集功能与美观于一身,像一些只具备科技感的外观设计,而功能设计没有跟上的产品,最终还是会在更新换代中被淘汰。
在居住环境空间中,家居设计师早已提出智能家居一体化的构想。从整体设计入手,保留传统家具的易操作性及给用户带来的熟悉感,使之与智能化家具的便捷性、多样性相结合,从而进行一体化再设计;从功能入手,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弥补传统家具只拥有单一功能的不足,进行多功能结合的设计;从外观入手,由于多功能结合的性质,更多的智能家具省去了传统家具中一些烦琐且意义不大的设计细节,逐渐将外观简化,并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达到环保、健康、可持续的效果。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最简单的组成单元城市家具为例,设计师在设计时也不免需要考虑如何将多种传统的城市家具,如公共座椅、指示牌、垃圾箱、照明系统、公交站牌等进行智能化一体化设计,在满足城市公共空间基础功能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小范围区域内居民的生活便捷性、空间利用率与设计感。
(三)交互性
从最开始,环境空间是作为服务于某一阶层的设计而存在的;发展到现代主义时期,逐步开始形成了使用者与空间之间单向的交流模式;再经过后现代主义发展至今,设计者开始在信息时代探寻使用者与空间之间双向且可互动的交流模式,即强调交互性。
以芝加哥千禧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例,艺术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广场喷泉景观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喷泉中央15.2米高的LED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名市民的不同笑脸,喷泉与屏幕上人物的嘴部结合,在不同时段伴随不同的灯光、声音和水流,让该区域的静态空间产生动态变化,为游客持续提供新鲜感的同时,也展示了芝加哥人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欢迎。
设计师借助信息技术,将交互設计与传统空间模式相结合,使互动式设计从局部范围空间扩展到整个室内空间,然后再扩展到室外景观空间设计中。通过不同的交互行为,满足使用者对空间更多样化的需求,以提高空间的趣味性、吸引力和利用率。
三、案例实践分析
(一)建筑空间信息化设计
在设计师追求现代化、技术化设计的时代,建筑工程必然会遇到工程规模庞大、建筑空间造型新颖且结构复杂、空间功能设施先进超前、施工难度系数高等问题。因此,要引入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用信息化方式解决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以北京大兴机场(图1)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为例,进行BIM技术分析,BIM技术在该项目各个阶段的应用均较为广泛且极具代表性。
该项目在建造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难题,如结构复杂、体量庞大,各种节点较多,要求极为精细;最有代表性的C型柱支撑结构设计、安装连接难度大,施工困難;整个项目以曲面设计为主且平面面积大,材料运输困难。
面对以上困难,BIM技术的介入使得各个阶段均能够顺利开展。如在前期设计阶段,利用技术对设计模型进行多层审核,减少施工阶段产生的问题;在中期施工阶段,利用技术对多重工序进行反复模拟,提高施工技术精准度,增强了施工的可行性;在整个过程中,利用技术时刻进行进程的动态监管,加强各阶段的协调管理落实能力,大大提高了项目建造效率,减小了工程误差。
(二)景观空间信息化设计
小到一个区域的景观空间设计,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信息技术都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哥本哈根城中景观为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设计师摒弃了以往常采用的直接利用景观手段进行“雨洪管理”、城市“蓝绿空间”改造、弹性城市等设计方案,而是在前期进行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即多元科技研究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完成了城中景观前期的各项数据采集、调查和自动整理工作。
像哥本哈根这样的一些老城,地下有无数老旧的通道、管道。在设计初期,为保证城市的正常运作,设计师难以移除设计水岸区域的物理障碍,因而无法对场地进行充分调研。此外,更新设计也需要考虑如何与原场地有效结合的问题,此时信息技术的介入会为场地调研提供便利条件。设计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模拟设计区域,并提出城市“蓝绿空间”与灰色管道系统的多种结合方案,在更新公共空间的同时,把对原场地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同时,在相似城市景观空间设计时,也可以进行同种方案的可行性模拟检测,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降低设计方案产出的时间成本,从而利用景观来有效解决城市问题。
(三)室内空间信息化设计
以室内的展览展示空间为例,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场馆展示、展品管理、观者导览和展品保护四个部分。其中在场馆展示和观者导览这两部分中的应用较多,即利用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同时融入5G和AI技术,让展品自己“开口讲话”,让更多丰富的展品更立体且更直观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以此为观者提供多感官结合的体验。
除此之外,在展品导览中,信息技术常被应用于展品展出前期的信息采集、展品展出时的定位管理、展厅环境监测等环节。在展品保护方面,常利用3D打印技术,1∶1复制珍贵展品,让观者能够亲手触碰到,从而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解决珍贵藏品在巡展中的安全性问题。
以“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敦煌展”为例,敦煌研究院使用信息技术“创造”了彩塑复制作品、复制洞窟、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等,实现了信息时代千年瑰宝的“复活”。它的现实意义在于让敦煌壁画、洞窟、彩塑等灿烂的文化遗产得以重现,让一些已经关闭、不对外开放的洞窟,以数字化形式重获新生。
展览具备传统展示方式的实体化、可触摸的特点,观者能够近距离、多感官感受展品的魅力。信息化的介入可以让观者近距离“触摸”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交融发展的印记。
四、结语
以建筑空间、景观空间、室内空间三者为例,对信息时代的环境空间设计进行了简要的特点分析。其中所探讨的环境空间小到每个人生活的区域,大到生活区所在的整个城市。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辅助效果也日益显现。可以说,新媒体、新技术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对人类生活、行为举止的影响以及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无数学者开始探讨“未来AI是否能代替人类存在”的问题,这思考的实则是信息时代信息化介入程度的问题。以信息时代的环境空间设计为例,信息技术在未来所起到的最大作用,应是辅助设计师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项目的呈现效果,辅助用户提高生活感受、使用感受。而不是让信息技术成为主导,让设计师为迎合消费者对科技空间的新鲜感需求而创造有名无实的设计。
未来信息技术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定会更加广泛。设计者应积极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用户需求,将信息化设计作为一种媒介,更好地为人类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益嘉.信息时代室内设计与智能家居结合的实践与研究[J].居舍,2022(23):12-15.
[2]张雪芹,边清纯.信息时代室内设计与智能家居结合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2):58-59.
[3]张静.信息设计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应用[J].东方收藏,2021(19):91-92.
[4]关文婷,关键.新技术时代博物馆展览展示的挑战与分析[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1):55-58.
[5]王国彬.未来已来!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虚拟化人居环境设计探究[J].设计,2020(11):112-114.
[6]张若诗,庄惟敏.信息时代情感导向的建成环境设计表达[J].南方建筑,2019(6):82-87.
作者简介:
兰皓钰,北京交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