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区精神” 迈步时代征程

2023-06-05 12:30盛慧
祖国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井冈山老区革命

文/盛慧

在中国人民的红色记忆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我们有敢为人先、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有胸怀理想、百折不挠的井冈山精神,有战天斗地、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有舍身忘死、同仇敌忾的抗日精神,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还有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经济特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这是一批又一批的铁血志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乐章;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排除千难万险、历经千锤百炼铸成的党性和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血与火中铸炼、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融合升腾结出的硕果。

“老区精神”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那么什么是“老区精神”呢?首先了解什么是“老区”,它是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的简称,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它分布在全国大陆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0 多个县(市、区)。“老区精神”具体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含古田会议精神、大别山精神、百色精神、南梁精神等)、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它是革命根据地的党政军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在创建发展保卫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斗争中,培育形成的优良作风和成功经验的集成与结晶。

“老区精神”的发端源于一封复电。1949 年10 月,毛泽东给陕甘宁边区群众复电中提出“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950 年夏,毛泽东给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之后“老区精神”一般以“革命传统”或“革命精神”代称,其内涵主要是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等内容。1989 年4 月,全国部分革命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提出,要探索以发扬革命传统与引进现代意识相结合,以开发老区经济与挖掘老区革命精神财富相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途径。2014 年10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古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与10 位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座谈时谈到——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2016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井冈山干部群众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嘉兴南湖红船

建国后的几十年间,“老区精神”被不断地挖掘、丰富与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内涵,它也感召着亿万党员群众、激励着海内外中华儿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铺路架桥、添砖加瓦。

“老区精神”的具体内涵与时代意义

经几十年的沉淀、发酵和挖掘,“老区精神”弥足珍贵、历久弥新,它积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积蓄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是党中央批准的第一批精神谱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群众应该从中汲取丰富营养、获取磅礴力量。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对老区人民最好的纪念和报答,它不但为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

“老区精神”是坚定信念、舍生忘死的精神。理想信念是“老区精神”的根和魂。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是险象环生、困难重重,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用“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不屈,让老区人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的光芒,他们一心向党、一路同行,他们毁家纾难、不怕牺牲。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共有4.8 万余名,有名有姓的烈士只有15744 名,3 万余名无名英雄长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大别山人民不改初心用28 年革命历程诠释着对党的忠诚,有200 万人投身革命,100 万人英勇牺牲,大别山的每寸土地、每块石头几乎都浸染着老区人民的鲜血;赣南苏区当时的人口为240 万人,其中参加红军的就有33 万多人,还有60 余万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等支前队伍......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还是日本鬼子灭绝人性的杀戮侵略,都挡不住老区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红色激流”。

据统计,在近现代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牺牲的2000 多万名革命烈士中,大部分是老区儿女。这是多么沉重的一个数字!这是多么坚贞的信仰!这又是多么珍贵的教育!它见证着老区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历经艰险而不忘初心、屡受考验而牢记使命,“老区精神”可谓是老区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精神遗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老区精神”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一方面处于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下,一方面是地瘠民贫的恶劣环境,在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极为困难、吃穿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老区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他们一手拿枪杆,一手拿锄杆,开展大生产自救运动,解决了衣食等问题,依靠双手和头脑创建了根据地的财政金融、文教卫等各项事业,保障了军民的基本生活。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访问,当他看到中共领导人和普通士兵一样,住黄土窑洞、吃土豆小米、穿补丁粗布,他大为震惊和不解,毛泽东笑谈;这叫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的本色。正是这种本色,成为斯诺眼中不可战胜的“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维系了党政军民的“鱼水情”,更成为团结人民、战胜强敌的法宝之一。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将这个作风提升到“两个务必”的高度。在新时代,它同样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它“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老区精神”是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革命根据地就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产物。在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中、在一次次胜利与失败的轮转中,多次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会取得胜利;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遭受挫折。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就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被敌人“围剿”时期,我们党就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独辟蹊径,通过减租减息、“三三制”、大生产运动等,调动了军民的积极性,开创了根据地建设新局面;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创造了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开展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动员人民群众支持解放战争,并创造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战略,最后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态度,开拓创新是一种思想品格。可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是始终贯穿于“老区精神”的。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坚持实事求实、尊重科学规律,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只有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老区精神”是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精神。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和靠山。在延安时期,老区人民始终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就是这种情谊的真实写照。沂蒙山老区有个响彻云霄的口号:最后一斤粮食交军粮,最后一块棉布做军装,最后一床被子盖在伤员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郎也要送他上战场!老区群众这种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是检视我们党员干部牢记使命的一面镜子,是鞭策我们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最好动力。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使广大群众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在这片神圣庄严的土地上历经血与火铸就的“老区精神”,凝聚着革命先辈们的历史功勋和老区人民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老区精神”跨越时空、亘古长青,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它会发出更迷人、更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井冈山老区革命
井冈山诗五首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井冈山抒怀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