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舸 李骞
2019年11月15日,浙江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一批批大小不一的出境邮件经过海关邮件监管系统自动识别完成分拣、办理完成通关手续。图/视觉中国
2月底,由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下称“小商品城”)打造的支付平台——“Yiwu Pay义支付”(下称“Yiwu Pay”)正式发布,“世界超市”义乌从“买卖全球”走向了“支付全球”,让中国外贸出口有了更多想象力。
发布当天,有不少贸易商表示,原来每天收到第一时间就去银行取现金,即使是半夜三更收到也要起床去ATM取款机取钱,午夜12点前后各取一次,外贸做的太辛苦,义乌确实需要自己的支付系统。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Yiwu Pay迎来了首单业务,浙江义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Yiwu Pay收到了来自沙特阿拉伯客户的首笔跨境人民币货款,这笔交易打造了义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样本。
在义乌,每分每秒都发生着全球交易,可以说,义乌经济是中国出口经济的“风向标”。
义乌市政府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4788亿元,同比上涨22.7%;其中出口4316亿元,同比增长18%;进口472亿元,同比增长93.5%。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10.2%。值得注意,区别于长三角其他外贸强市,义乌以小商品经济见长。2022年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达到3264亿元,占全市总出口的75.6%。
市场采购贸易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2013年4月18日,商务部等八部委首先批准在义乌开展试点,其中市场集聚区主要指“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义乌的外贸生态依托于市场集中采购,这也是义乌的外贸商与长三角、珠三角其他外贸强市的不同所在。”浙江义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吴佳佳告诉《财经》记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小商品城的市场面积达640万平方米,提供商位7.5万个,覆盖上下游中小微企业210万家,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根据义乌市政府数据,2022年义乌市集贸市场总成交额2322.8亿元,其中仅小商品城即实现成交额2020.9亿元,占集贸市场总成交的87%。
在这样的贸易体量下,义乌的市场功能不再局限于商品展示和商品集成,也开始向产业链后端的仓储、物流和供应链金融等履约服务延伸,跨境支付直接关系着外贸商的业务发展和资金周转效率,是决定义乌外贸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外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小商品城总经理王栋表示,在有了支付牌照、征信牌照、保理牌照等资质支撑后,小商品城可以为合作商户节约一定支付结算成本,也帮助市场的数字贸易监管优化,加速义乌市场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的闭环和数据沉淀。
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启动,随后数字化技术的更新迭代、国家跨境贸易扶持政策的频出,为外贸商跨境收付款、结汇等诸多方面创造了便利条件(有关的利好政策梳理见图)。
目前,跨境支付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是银行、汇款公司、国际信用卡组织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第三方支付也随之发展,相比银行电汇等传统跨境支付3天-5天的到账时间和3%左右的手续费,第三方支付工具可实现实时到账,费率也控制在0%-1%之间,更受中小型外贸商青睐。根据亿邦智库发布的《2022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报告》,2022年有超七成跨境企业选择第三方收款工具,使用率同比显著提高。
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将第三方跨境支付工具分为:中小外贸企业常用的B端商户收单业务和C端支付钱包业务。其中,B端支付主要侧重跨境贸易场景中,跨境商务收款及經营数字化等全链条服务,如:PingPong、Yiwu Pay;C端支付则主要侧重个人用户海外线上、线下账户侧支付服务,如:支付宝、微信支付。
根据义乌市政府数据,2022年全年,与义乌市有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国家地区达到176个,累计办理结算金额565.39亿元,同比增长56.23%。然而,跨境结算这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却成了卡住无数中小外贸商的最后一道难关。
一般来说,外贸交易时收到的汇款为外币,需要外贸商去银行办理结汇,但结汇手续复杂且常常需要离店办理,Yiwu Pay媒体公关傅晓豪告诉《财经》记者,多数外贸经营户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赶上营业高峰也会影响生意,大多数人会选择外贸代理帮忙。经营户只要把货给他们就行,但这也意味着,外贸的收款也将跟着代理的账期走,早年间只要等一两周,现在一两个月才能回款也常见,很多中小商家无力支撑,现金流一旦受损,拖下来的都是利息和债。
然而与拖欠回款相比,更严重的是一些外贸中间商收集了大量资金却不受监管,处于市场的灰色地带,钱款层层流通之下,不少贸易商的收款账户就此沦为了诈骗、洗钱工具。2020年开始,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电信诈骗、整治跨境网络赌博犯罪专项工作,贸易商的银行账户被全国公安冻结的情况频发,义乌外贸商经营陷入困境。
资料来源:《财经》记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制图:颜斌
也正因此,考虑到过去的市场代价与如今的发展速度,推出符合义乌市场生态、安全合规的跨境支付系统至关重要。
Yiwu Pay副总经理张雯晶告诉《财经》记者,义乌推出自有支付平台的想法其实早有酝酿。作为当地最大的国企上市公司,小商品城早在2012年就有了成立自有支付渠道的想法,并在当时完成了子公司的注册和品牌设计,但受制于互联网支付牌照难题,直到去年6月收购并获批持有“快捷通支付”100%的股权后,品牌才正式升级为Yiwu Pay。
吴佳佳表示,经历过“冻卡”的市场教育后,义乌外贸商对于支付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在乎的,小商品城在义乌不只是一个市场盈利主体,它更类似一个裁判和服务者,外贸商需要的正是一个这样有公信力的渠道,才敢将身家性命托付过去。
此外,义乌从曾经的“鸡毛换糖”到现在的“互联网+线下”模式,已衍生出独有的外贸生态,打造区域专有的支付工具,对于区域外贸发展更有助力。张雯晶说,“瞄准这个市场,一方面是基于小商品城自身贸易和对义乌市场的认同,另一方面是Yiwu Pay从买卖环节中已经拥有了非常显性的数据沉淀,这使Yiwu Pay在服务时更开放、创新。”
吴佳佳表示,“举个例子,一些发展较好的外贸经营户,在电商平台开店的同时,也会自建品牌网站获客,类似所谓的私域流量,通过‘自建站’下单时也面临着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的问题。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越强势,对比来看Yiwu Pay更理解义乌当地的外贸情况,沟通起来效率更高,帮助经营户打通支付接口功能时,态度也更友好。”
考虑到支付更便捷、渠道也更合规了,现阶段的手续费和时效问题都在外贸商们的接受范围内。吴佳佳说,“Yiwu Pay的手续费是3‰-4‰,与市面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差不多,也几乎实现当日到账,比传统的银行结汇省时很多。”
谈及对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发展建议,吴佳佳表示,希望可以开通更多币种与人民币间的结算。以这次与沙特的交易为例,如果没有打通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通道,那么还需要以美元进行倒手,客户与外贸商难免都会面临更多的外汇风险。
中国当前正处于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广、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义乌亦是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小商品城表示,在政府的牵头之下,YiwuPay将承担起跨境贸易中,推动跨境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使命,未来将布局海外支付牌照,建立海外账户体系,让全球买家和卖家使用人民币结算更方便。
谈及“Yiwu Pay”模式,中國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告诉《财经》记者,区域自行推出支付系统可以带来多重好处,比如加强本地金融控制权,提高商业效率和服务品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与此同时,义乌当地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Yiwu Pay输出到海外,扩大其影响力。Yiwu Pay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落地,打造了义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样本,也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提速。这表明中国支付产业正在“走出去”,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正在满足日趋频繁的国际贸易和交流需求。
与此同时,杨东也指出,义乌模式的推广、复制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某一区域商品经济活跃,国际贸易交往频繁,为提高交易效率和服务品质,有推出自己支付系统的现实需要,那么采取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这有利于提升我国支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反之,采用各地通用的支付系统将更加实际。但是无论是采取何种做法,都要加强支付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保证不同支付系统的协同性,确保支付监管与治理的效率。
跨境支付一直是各国支付产业竞争的主战场。根据艾瑞咨询数据,自2014年起,全球B2C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速保持在28.8%的年复合增长率,得益于此,全球第三方跨境支付不断发展。
中国跨境支付领域起步较晚,但保持着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第三方跨境支付金额仅为260亿元,而从2021、2022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第三方跨境支付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易观分析预计,2023年中国跨境支付市场在前述背景下将迎来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规模达1.69万亿元。
经过两年的发展,跨境支付市场中国际巨头的垄断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杨东指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许多新兴的本土跨境支付企业正在崛起,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此外,随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成熟,也有更多的新兴企业进入到跨境支付市场,给国际巨头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国际巨头却依然占据着跨境支付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从支付方式上来看,国际跨境支付市场仍然由Visa、万事达、PayPal、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深耕多年的国际巨头所主导,并且这些传统巨头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与之相比,国内机构不到2万亿元的跨境交易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跨境支付工具一直是双向选择,除了获得国内外贸商的青睐,海外市场拓展亦是必经的难关。对此,杨东分析,中国跨境支付的下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是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目前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全球迁移性不强,需要尽快适应国外的法律制度和监管环境。不同国家、地区对当地运行市场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输入国通常以此为理由,在准入、经营环节设置投资壁垒,这要求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扩展海外业务时,对其支付领域不同的约束规则有深刻的认识,培养驾驭外国法律制度的能力。另外要适应国外严格的金融监管环境,在第三方支付业务落地的国家和地区,能发放相关业务牌照的国家并不多,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境外开展支付业务时,能否保持低成本资金转移通道的优势条件成为未知。支付企业需加强境外公关建设,通过积极正面的谈判协商打消东道国的疑虑,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抱团出海,加强合作统一立场。
二是隐私保护问题。跨境支付涉及金融交易和个人隐私信息,因此隐私保护亦是重要关注点。传统的跨境支付采用集中式支付,客户将自己的账户等信息提供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来完成汇款和提款。这种支付模式下,中介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极易成为黑客和不法分子窃取信息的目标。如利用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跨境支付,交易数据就会被支付平台所存取,这些交易数据包括个人信息、交易记录、认证信息等。由于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是通过网络提供相关服务,链条涉及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境外商家、金融机构等,信息泄露风险更大。
三是交易安全问题。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由于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的主体不一致,在物流方面可能存在数据难以获取、难以匹配、信息不准确等问题;部分交易的商品或服务是虚拟产品,其定价公允性存疑,交易双方的沟通也有限,因此易发生交易欺诈等信用问题;部分不法商家会利用跨境支付的隐蔽性,以假冒伪劣、冒牌商品来欺瞒消费者;第三方支付机构准入门槛低,导致机构数量众多、良莠不齐,个别机构本身可能存在欺诈等违法问题。
四是市场环境问题。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开发支付场景的营销环境较差,信用评级不高,增加了第三方机构在交易中办理资金清算的责任。也有部分国家思想和制度对新支付方式的态度相对固化,有的国家政局动荡,在边境等问题上有摩擦,导致双方国家贸易政策不稳定性,引起对经济合作的抵触情绪。投资环境的不稳定性会对拓展支付业务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境外支付市场的新进入者,在初期很难捕捉到当地居民的习惯和特点,支付产品和服务难免缺乏差异性,容易受到当地竞争对手的压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