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女
“‘中银绿色+产品体系和服务方案加速形成,绿色信贷余额达19,8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08%。境内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和承销规模保持中资银行领先地位。”
3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举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该行管理层向媒体披露了该行上一年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了上述佳绩。
一直以来,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布局中,中国银行全力打造绿色金融首选银行,并加速形成“中银绿色+”产品体系和服务方案。
在该愿景下,中国银行对绿色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紧扣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决策部署,将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全行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
同时,中国银行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叙做粤港澳大湾区首单蓝色债券、全市场首单自贸区绿色车贷ABS、全市场首单绿色汽车租赁ABN、银行间市场首笔绿色CMBN等多个创新项目。
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全球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近年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地缘冲突又引发了能源市场的波动,新形势、新变局为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刘金说。
在政策层面,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董事会、管理层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组织管理作用,坚持董事会、管理层、专业团队的三层治理架构,意在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同时,以“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为战略统领,持续完善“1+1+N”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据了解,2022年中国银行发布了20余个配套政策,形成涵盖加强考核激励、优化经济资本、差异化授权、配置人事费用等13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包,对绿色金融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中国银行还制定或修订氢能、风力发电、抽水蓄能、林业等近10个绿色相关行业授信政策,从客户与项目准入标准、相关风险识别与防范、信贷管理策略等方面为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提供细化指导。
政策框架之外,中国银行还创新了相应的发展理念。
“遵循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时间表,积极推动绿色运营,”2022年3月,中国银行在国有大行中率先完成运营碳盘查工作,覆盖1.1万家分支机构,发布《中国银行员工绿色行动倡议》和《中国银行绿色行动指南》。
为了实现上述绿色发展理念,中国银行对网点建设亦提出具体要求。一位中国银行人士介绍,从布局选址、室内环境、装修施工、资源利用等维度规范网点绿色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国银行全面推进集团标志性建筑的运营节能改造。
针对业务发展、ESG风险管理、绿色运营等主题,中国银行还举办了面向不同层级的绿色金融政策解读培训班、产品专题培训班和综合经营公司绿色专题人才培训班,提升集团员工绿色金融业务能力。
在参与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银行亦有诸多政策框架探索。
中国银行牵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色金融国际经验研究》课题,发布相关研究报告;积极参与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制定工作,逐步从绿色金融的参与者转变为标准的引领者。
此外,中国银行还参与了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框架审验、中国披露指南编写等工作;履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组共同主席职责。
作为首批加入国际金融论坛(IFF)绿色金融工作组的唯一中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还参与了《中美绿色金融白皮书》编写工作;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国际标准化组织可持续金融技术委员会对口工作组(ISO/TC322)、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制定。
刘金认为,从国际合作来看,近10年来全球已经形成了G20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种合作机制,但各种治理体系建设还有待深化。“绿色转型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这为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巨大的空间。”
完善的政策体系之下,需要产业定位和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辅以支撑。
在产业选择方面,中国银行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发布“中银智链·绿色链”品牌,推出碳减排票据再贴现、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资金结算等服务,推动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展更积极有效的减碳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在绿色债券市场处于领先优势。2022年,中国银行在绿色债券的发行、承销、投资方面均保持市场领先。
此外,中国银行创新发行全球首笔基于《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的绿色债券、全球金融机构首笔以美元计价的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
刘金在上述高层论坛上表示,全球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从金融产品来看,绿色债券是目前国际最主流的绿色金融工具。
数据显示,2014年-2021年,全球发行绿色债券规模从370亿美元上升到5,090億美元,年均增速高达45%。2021年的存量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但是市场占比仍然较低,其他的绿色金融产品像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保险规模更小。“所以绿色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可期。”刘金说。
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助力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间市场首单蓝色债券,代理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全国首单“可持续挂钩/乡村振兴/碳中和”绿色永续中票,募集资金专项用于长江大保护、绿色清洁能源领域等碳减排效益显著的绿色项目……
显然,中国银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为此,中国银行亦获得相应的成绩。位居彭博“全球绿色贷款”“可持续挂钩贷款”和“全球离岸绿色债券”排行榜中资机构首位。
中国银行多家海外分行也推出了各自的特色产品。伦敦分行作为银团牵头行之一,支持了迄今全球已建成运行的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纽约分行以协调牵头安排行和账簿管理行银团高头衔参与全球地热发电大项目;悉尼分行推出了符合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含人民币的多币种绿色存款计划。
中国银行绿色金融的一大亮点之处在于,综合化产品服务再上台阶。
在具体的产品规模上,据了解,中国银行推出了5大类35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绿色贷款、绿色普惠金融、绿色贸易金融、绿色债券投资、绿色流动性管理等多个方面。
框架和产品之外,业界更为关心的另一点则是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
据了解,中国银行从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控制和缓释等方面加强对客户ESG风险的规范与管理。同时,中国银行在集团风险偏好中加入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定性陈述,定期向董事会报告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监控结果。并制定集团《客户环境(气候)、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政策》,建立起与本行规模和业务属性相适应的客户环境(气候)、社会和治理风险治理架构。
在客户风险监控方面具体表现为:中国银行将客户及其项目的ESG风险评估及管理体系、污染防治和控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自然资源的管理、供应链上的相关风险管理、碳足迹管理等13个方面纳入对客户的ESG风险评估。
在农林牧渔、采矿与冶金、油气化工、建筑房地产、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授信政策中,中国银行加入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约束性要求,ESG风险管理相关政策覆盖投行、保险、基金、租赁、理财和投资等业务范围。同时,中国银行采用重点业务策略、差异化授权和流程、名单制管理等手段对客户ESG风险进行控制和缓释。
在客户和产业支持倾向选择上,中国银行表示,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和对生态环境友好、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支持经营活动对环境友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的企业;支持绿色普惠企业,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機统一。
此外,中国银行采取“环保一票否决制”,不为未通过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标准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明确提出不得为存在违规采伐天然林、损害生物多样性、盗猎野生动物等行为的客户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各地环境保护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