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华 陶慧 李江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红色基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遗传密码”。让幼儿从小接受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熏陶,使“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深深植入幼儿的头脑之中,在幼儿参与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着重理解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具体内涵,积极引导幼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加强幼儿园内部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挖掘衡阳本土化革命历史资源,结合相应的传承方案,剖析不同案例背后的价值,在幼儿园内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以及系列主题教育工作,逐步贯彻落实衡阳地区红色基因教育方针与政策。
【关键词】衡阳红色基因 幼儿园 红色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省级一般(自筹)课题“衡阳红色基因在幼儿园的传承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21CDY035;项目负责人:唐艳华;项目组成员:阳芝娟、陶慧、周秀珍、李江、聂宁等。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36-03
一、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红色文化资源之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内容,其中不仅仅包含了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革命史,也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史,革命文化资源内容相当丰富,尤其是将一部分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之后,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更加具备现代教育意义。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强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幼儿的心中生根萌芽,营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展衡阳红色基因在幼儿园传承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从理论研究这一层面而言,学龄前属于个体个性、思维与品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金时期,直接关系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红色基因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思想品德教育、礼仪教育、素质教育和时代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接班人的需要,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民族精神,凸显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与教育价值,进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幼儿园结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将党建课程有机融入园本课程体系,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环境、活动、教育的作用,让红色基因渗透在幼儿生活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表达,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长大为祖国做贡献的美好愿望。[1]
(二)实践意义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红色基因为教育内容,借助一定的方式途径,激发幼儿内在最朴素的爱国、爱党、崇拜英雄的情感,增强心理认同,内化红色精神,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衡阳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歷史底蕴的城市,又是抗战名城,将为红色基因在幼儿园的传播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实践途径。
三、衡阳红色基因传承的具体内容
(一)核心概念界定
基因: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在决定个体特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基因具有可复制和遗传性。
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血与火”淬炼中铸就的精神因子,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资源:包括与中国共产党有关,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奋斗历程的一切“人、事、物”。按其形态方式划分,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名人故居、文物、文献、歌曲等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等。红色基因蕴含和凝结在红色资源中,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生动写照。[3]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能够生动和直观地再现红色基因,要能够借助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生动地展现出来,先让大家感受到红色基因,感受到了、认同了、接受了,才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衡阳红色基因在幼儿园的传承研究:本课题所指向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借助红色资源把红色基因生动展现出来,让幼儿感受到红色基因,并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内化于心,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逐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传统。
(二)多渠道发掘衡阳本土红色基因具体内容
参观衡阳党史馆、衡阳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馆,了解衡阳地区特色红色文化以及红色精神的发展过程。随后进入衡阳图书馆查找红色文化教育书籍以及相关信息,积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检索重要教学材料,像衡阳地区红色基因以及红色文化进行集中整理,现提出如下研究内容:
1.衡阳的红色人物故事集。衡阳历史上的抗战英雄、民族英雄、科学家等。
2.衡阳的红色歌曲集。发源于衡阳本土、或者以衡阳为创作背景的、或者与衡阳相关联的红色音乐、歌曲。
3.衡阳的红色诗歌集。衡阳红色人物创作的、或者与衡阳有关的红色诗歌。
四、衡阳红色基因在幼儿园传承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加强园内外合作和支持
1.幼儿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建立衡阳红色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的激励制度,让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去。[4]
2.利用“走出去”的形式,幼儿园为教师提供参观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参观红色胜地、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等,逐步提升幼儿园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教学能力。
3.邀请老一辈革命家来园为教师和幼儿讲述红色故事,加强幼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园所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等。
(二)强化红色文化教育意识,形成教育教学计划
1.形成教育教学计划,为红色文化教育工作提供特定的教学空间以及教学场地,为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提供多样化、全面化、现代化的教学条件。
2.编撰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根据收集的衡阳红色基因素材,在五大领域、用多个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衡阳红色基因的传承
1.在一日活动中的衔接环节,将幼儿的一日活动时间划分为不同时间段,比如划分为餐前时段、娱乐时段、散步时段、学习时段、起床时段等,依照幼儿的不同活动内容以及时间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红色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红色歌曲,随后合作演唱红色歌曲。
2.设定班级日常展演时段,在这一重要时段中引导幼儿讲述红色故事,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件,适当演绎红色故事,表演红色节目或者是传唱红色歌曲。
3.在日常劳动中学习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自主独立、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引导孩子们自己穿衣裤、清洁桌面、擦洗地板、抬床、洗碗、种植蔬菜、照顾动植物、整理物品柜,并力所能及帮助身边小伙伴。
4.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勇敢坚毅、挑战自我的优秀品质。鼓励幼儿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有耐心地持续练习和坚持,有信心地克服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达到目标。
(四)创设红色文化教育环境
一是创设红色主题墙。在此环节中要求全体幼儿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创设环节中,幼儿园教师需要在班级内部制作红色文化主题墙,通过剪纸或者是绘画等形式,丰富红色文化主题墙的主要内容,展示幼儿的红色文化学习成果。成果展示形式包含黑板报、剪纸作品、绘画艺术作品、树叶贴纸作品等,引导幼儿在积极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经典。幼儿园内部可以在文化宣传栏上设立专题宣传板块,宣传诸多类型的红色文化,尤其是将本地区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其中,促进红色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日常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二是手工制作红色工艺品。在这一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转换成手工工艺品,积极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收集生活中的红色物件,并将红色物件摆放到特定区域。
五、衡阳红色基因在幼儿园传承初见成效
(一)点燃红色激情
1.传唱红色歌曲
教师和幼儿在学习红色文化、参与红色活动后,在幼儿园会经常不由自主地传唱红色歌曲,幼儿人人都会唱多首红色歌曲。例如,每当周围响起《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时,我园师幼都会不由自主大声唱起来。孩子还会和家长,尤其和爷爷奶奶在家里进行唱红歌比赛,比谁会唱的红色歌曲多,谁唱得更好。有时候,在社区休闲时,碰到好朋友和爷爷奶奶,大家也会进行小范围唱红色歌曲比赛。这样既丰富了生活,点燃了孩子和爷爷奶奶的革命激情,也形成了传唱红色经典歌曲的良好氛围。
2.讲述红色故事
孩子们将在绘本中看到的红色故事带回家和家长分享,家里的老人往往很有兴趣参与进来,分享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老一辈传述的事情,或跟孩子一起忆苦思甜,或带着孩子感受先烈们的英勇。孩子们听了后,又把这些故事带回到幼儿园分享给小伙伴听。孩子们为自己了解到更多的红色故事而感到骄傲,也油然升起了强烈的对英雄的崇拜和尊敬。
(二)铸造红色品格
孩子們在红色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困难不服输、不达目标不罢休、团结友爱、艰苦朴素、互帮互助的良好品格。例如,在幼儿园的菜地里,一些孩子正在种辣椒苗,先用小铲子挖出了一个一个的坑,然后用手将辣椒苗的根放进坑里,一只手扶着,另外一只手将旁边的土掩过来,再双手将苗周围的土轻轻压一压,拿着小水壶,浇上适量的水。然后重复种第二棵辣椒苗。满手、满脚的泥,可是孩子们不觉得脏,他们的眼里只有辣椒苗。当辣椒苗种好以后,他们会非常欣喜和满足,还会和小伙伴交流种法,和小伙伴讨论谁的辣椒种得更好。
在建构区,两个小男孩正在合作搭建他们眼里的幼儿园。在搭建沙水区的拱桥时,不是因为两端的着力点没找准,就是因为选的积木块长度不合适,拱桥总是搭建不起来。旁边的小女生说,你搭一个直直的桥就可以了,反正大家都知道这是幼儿园的沙水区,也能看明白这是桥。可是小男孩一声不吭,一直趴在地上,换不同的角度,改不同的间距等等,试了十几次,终于搭建成功。当他们成功的时候,不仅他们自己,连旁边的小伙伴也为他们欢呼,孩子的坚持不放弃,为自己赢得了成功,也感染了别人。
(三)开启红色梦想
在衡阳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对军事强国、科技兴国开始有了概念。他们认识和了解了一些英雄人物,例如,在衡阳进行水稻试验田研究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飞行英雄常丁求少将、试飞英雄邹延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空间站机械臂地面飞控总负责人谢圆等。老师在和孩子们的谈话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孩子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军事的强大才能抵御敌国的侵犯、保卫祖国,他们立志要向航天英雄、战斗英雄,向科学家们学习,长大以后自己也要当科学家。孩子们通过谈话活动、绘画活动、游戏活动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六、结束语
衡阳红色文化基因在幼儿园的传承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想法亟待实践。我们希望能够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形成比较经典的、适合幼儿园的、可推广的红色课程,真正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内心,将红色基因的血脉赓续下去,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民族素质,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利平,牛冬梅.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论述研究[J].党史博采(下),2020(2).
[2]吴爱萍.如何把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96.
[3]逄伟艳.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党建课程的实施——以胶州市实验幼儿园为例[J].现代教育,2019(2):24-25.
[4]米鹏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20):10-11.
作者简介:
唐艳华(1975年9月—),女,汉族,湖南东安人,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陶慧(1980年4月—),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李江(1972年11月—) ,女 ,汉族,湖南衡阳人,本科学历,中级教师, 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