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鹤林 周玉乔
摘要:《周易》中的平等思想具有三重意蕴:阴阳的平等关系,阴与阳不是一尊一卑,而是阴阳均等;由爻位所构建的秩序上的平等,基于秩序上的差异而追求现实中的平等;从人性出发,追求德性上的平等。内蕴于《周易》之中的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凸显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一是深化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的理解,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二是丰富了现代社会平等观的内涵,启示人们寻求生命内在的、更深层的平等;三是有助于营造平等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平等观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周易》;平等;阴阳;位;德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86/2023.02.005
文章编号:2096-9864(2023)02-0034-08
平等是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国传统社会因不平等的伦理关系而广为诟病。那么我国传统社会中是否有平等的价值观念?此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经典,仔细考察。目前,对传统平等观念的辩护主要集中在儒家,国内学者李毅等[1-2]为孔子、孟子、荀子的差等思想和人性论辩护,认为其中蕴含着平等因素,但鲜有人从《周易》中寻找平等意蕴。作为我国古代经典的群经之首,《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因而本文拟从《周易》入手,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具有现代价值的平等意蕴,并探讨其现代价值。在考察《周易》中的平等意蕴之前,需理清平等的含义。现代社会的平等是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具有政治内涵的概念,主要指人在政治權利上的平等,由法律来保障。但中国传统平等的内涵不同于西方平等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差等出发寻求平等,二是人具有人性和道德上的平等[3]。本文所使用的平等概念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生成论上的阴阳平等;二是由“位”所代表的秩序意义上的平等;三是德性修养意义上的平等。
一、阴阳平等
《周易》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用阴爻和阳爻两个基本符号构成八卦,进而推演出六十四卦,每卦的内涵以及卦与卦之间的推演变化皆由阴爻与阳爻表示出来。阴阳二爻之中蕴含着阴阳之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是《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阴阳合和而万物生”[4]24,阴阳的关系是万物关系的基础,故考察《周易》中的平等意蕴需先从最基本的阴阳关系开始。阴阳的平等关系可以从阴阳化生万物的本体论、乾坤二卦、卦象与卦爻的变化规律以及先后天八卦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万物生成中的阴阳平等
在宇宙生成的意义上,阴阳是平等的。宇宙混沌的太极之气生成阴气与阳气两股真气,阴阳二气分化、交错、和合而生成宇宙万物。《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5]637在万物生成的过程中,阴阳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重要性上都是平等的。
一方面,表示阴气、阳气的阴阳爻符号在数量上相等。六十四卦共384爻,其中阴爻与阳爻的数量一样,各占192爻。阴爻与阳爻在数量上平等均衡实则是万物中的阴气与阳气机会均等、阴阳二气在量上平等。所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5]663,虽然每一卦中的阴阳有多有少,不同事物中的阴阳也并非绝对相等,但从整体来看阴阳是均等的,二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具体来说,太极分出的两仪就是阴与阳,此时分化出的阴阳在量上是均等的。随之阳极又分化出太阳和少阴,阴极生出太阴和少阳,形成太阳和少阴、太阴和少阳四象,四象中太阳和少阳的总和与太阴和少阴的总和也是均等的。四象进一步分化,生成八卦,八卦共二十四爻,其中阴爻与阳爻各占十二爻。八卦两两结合形成六十四卦,在这一过程中阴阳同样保持均等。所以说,在六十四卦代表的万物生成的过程中,阴阳二气始终在量上保持均等,其发挥作用的机会也是平等的。
另一方面,在重要性上,阴阳是同等重要的,在由六十四卦表示的宇宙万物秩序中,阴阳平衡才能维持宇宙秩序和谐运行。阴与阳虽然性质不同、显隐有别,但在万物中缺一不可[6]496。所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7],“阴阳不孤行于天地之间”[8]252,“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5]414。只有阴气或只有阳气无法生成新事物,离开阴阳中的任何一方,万物都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2.乾卦与坤卦中的阴阳平等
从乾坤二卦来看,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二卦的关系是阴阳关系的重要体现。乾与坤的关系并非通常认为的乾尊坤卑,而是乾坤平等。
通常的观点认为乾尊坤卑,乾为阳为首卦,坤为阴在其后。《系辞上》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5]605这句话似乎是在说天高高在上,是尊贵的,地低伏在下,是卑贱的。京房认为,“乾象坚刚,天地之尊”[9]2。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间以乾为尊,也就是说乾比坤更为尊贵。乾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乾代表的君父为尊,坤代表的臣子为卑,由此推及所有具体事物,阳象征着光明、正直,而阴则代表阴暗、卑贱。但这种解释是片面的,“天尊地卑”中尊卑的含义表达的其实是空间之“位”。圣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天高高在上,地低伏在下,天尊地卑指的是圣人通过意象思维形成的对天与地的认识,这种尊卑贵贱其实是说事物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含褒贬之意。朱震认为,“乾为马,六爻皆以龙言,何也?乾体本坤,阳以阴为基也。自震变而为乾,震变乾,则乾为龙;乾变震,故震究其为健”[10]36。从《说卦》“帝出乎震”可以看出,朱震用后天八卦解释乾卦,坤卦是乾卦的基础,乾阳不是凌驾于坤阴之上的,而是以坤阴为根基的。乾坤所代表的阴阳不是一尊一卑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平等的。
3.卦象和卦爻中的阴阳平等
从卦象和卦爻来看,看似阳尊阴卑,实则不然。阳尊阴卑观点的依据在于在某一具体的卦中通常阳爻代表君子,阴爻代表小人,有尚阳之意。例如,泰卦《彖》曰:“内阴而外阳,内建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之道长,小人之道消。”[5]119泰卦由乾下坤上组成,下面三阳爻代表君子,此三爻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即君子之道日益昌盛;上面三阴爻代表小人,此三爻有逐渐消退的趋势,暗示小人之道日益衰微,所以说是亨通之卦。与之相对的否卦是坤下乾上,下面三阴爻有逐渐向上发展的趋势,所以说“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5]130,利小人而不利君子。再如剥卦和复卦,从卦象来看一阳来复的复卦为亨通的,众阴迫阳的剥卦则是不利的[11]。剥有剥离之意,是负面的;复有复归之意,是吉祥亨通的。这些都给予了阳更多正面意义,而给予阴更多负面意义。
然而,据此认为阳尊阴卑是不合理的,《周易》中也有与之相反的崇阴之意。升卦坤上巽下,坤为母为阴,巽为长女为阴,上下两卦皆为阴,却亨通。并且升卦从小过卦变来,小过卦的九四从四位下来到二位,呈现阳下阴上的趋势。《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是以大亨。”[5]434虞翻注:“柔,谓五,坤也。升谓二。坤邑无君,二当升五虚。”[12]173孔颖达疏:“升之为意,自下升高,故就六五之尊。”[13]这说明整卦有柔顺的阴气积聚上升之意,九二升至六五,阴升阳降亦可贞吉。谦卦艮下坤上,卦象为山入地中,下卦艮为山为阳,上卦坤为地为阴,虽阴居阳上,但却是六爻皆吉的亨通卦。《彖》曰:“地道卑而上行……地道变盈而流谦”[5]155,谦卑的地道向上运行,使溢满的状态变得不满,正是这种谦卑的品质使得万物亨通。谦卦从剥卦变来,虞翻注“乾上九来之坤,乾尽坤中,上来反三”[12]89,剥卦上九阳爻下降,阴爻上升,阳下阴上表示阴阳交合,整卦仍是亨通的。小蓄卦“柔得位而上下应之……乃亨”[5]101,并没有因为六四阴爻得位而有咎,反而是阴爻得位,阳爻与其应和、贞吉。再如随卦,“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5]173。朱震注:“随自否来……刚来下于柔,柔往而随之。”[10]110王夫之注:“随者,否阳来初以从阴而消否者也。”[8]63随卦自否卦变,否卦的上九下初六,阳爻下降,阴爻来附,阴阳和合故大亨。
可见,《周易》的六十四卦并未因阴上阳下、阴多阳少就不亨通、就是卑贱的。阴阳其实并没有严格的尊卑关系,二者在事物生成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平等的,具体的尊卑贵贱不是由阴阳二爻自身决定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景的。阴与阳只是性质不同,并无地位上的优劣高下之分。
4.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中的阴阳平等
从先后天八卦来看,阴阳仍是平等的。阳尊阴卑是指先天之象,而阴尊阳卑蕴含着后天之变[11]。从整体来说,阴阳并非一尊一卑,而是动态平衡、相互平等的。井卦和谦卦都有阳下阴上之意,这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以阴为尊,只有这样才能阴阳合和、万物化生。阳尊阴卑代表先天八卦中的乾坤定位,这是自然中不变的本体,是天地自然原初呈现的面貌。而后天八卦则是强调阴上阳下、阴阳互通、二者相交。“阴生阳消,阳生阴灭,二气交互,万物生焉。”“阴入阳,阳入阴,二气交互不停,故曰生生之谓易。”[9]56后天之道是天道和地道在不断变化和运行中的规律,这就需要阳气向下运行、阴气向上升腾,如此才能实现万物生成变化。阴阳尊卑并不是严格固定不变的,而是“上下无常,刚柔相易”[5]681。蒙卦九二说:“包蒙,吉……子克家,刚柔接也。”[5]58刚柔相接,阴阳相错,才是贞吉,阳高高在上并不贞吉。
总的说来,《周易》中的阴阳关系是平等的,虽然先天之象和后天之变侧重不同,但二者均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和谐运行的状态,并不能单就先天的天尊地卑而否认后天的阴上阳下运行状态,更不能对《周易》断章取义,只看到阳尊阴卑,而不见阴尊阳卑,应该用动静结合、先天本体与后天变化相结合的平等视角看待阴阳二者的关系。
二、位之平等
《周易》中有君子小人之分,以及君臣、夫妇、父子之分。六爻对应社会等级制度,“初爻是元士位,二爻是大夫位,三爻是三公位,四爻是诸侯位,五爻是天子位,上爻是宗庙位”[6]489。这无疑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等性的表现。这种天与地、君子与小人以及爻位对应的等级制中表现出的差等的含义为何?这种等级与平等是矛盾的吗?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位”,只有從“位”出发才能真正理解《周易》中差等和平等的含义。
1.空间之“位”
“位”的原初含义是空间上的方位、位置。方位有上下,空间上的上下与地位上的高低不同,并不包含价值判断。“位”所表示的位置的含义依据圣人观象系辞的思维方式而形成。《周易》中的独特思维方式是意象思维,它不同于逻辑思维,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是以类比、类推的方式得出结论。“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5]653六十四卦的卦象及其表示的秩序是圣人观察天下万物的精妙变化,从具体的事物类比、意会出具有普遍性的爻位、卦象,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等自然之物中抽象出一般的卦象,再把意会到的道理整合到卦象中。卦象是自然界地理意义上的空间秩序的体现,并非尊卑贵贱的价值判断的显现。
具有空间方位的自然秩序可以从八卦图中看出。先天八卦图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5]701,其中“天地定位”说明在大自然中天地一上一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天尊地卑”中的尊卑其实是空间之位,而不含价值判断。先天八卦图中乾南坤北、艮西北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坎西离东表示万物先天的空间秩序。后天八卦图是“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5]705。在后天八卦图中,震东、巽东南、离南、乾西北、坎北、艮东北表示万物的后天空间秩序。无论天地还是其他万物存在空间上的不同,并不存在地位上的贵贱[14]。空间方位并非社会地位,事物在空间方位上有所不同,并不能说明其中蕴含了尊卑贵贱的不平等之意。
2.自然秩序之“位”
自然秩序之“位”是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概括总结,并非对尊卑贵贱的区分。空间方位进一步演变,形成代表抽象意义的自然秩序之“位”。“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矣。”[5]622乾坤的位置确定了,其他事物的位置也就随之确定了,包含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易道就在“位”之中体现出来了。圣人把自然界空间上的不同位置融入卦象中,用爻位来表达自然秩序,从而形成天地人三才之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5]687每卦六爻一分为三,分别代表了天道、地道和人道。初爻和二爻在下,代表地道;三爻和四爻在中,代表天地之间的人道;五爻和上爻在上,代表天道。三才之道不仅仅指空间上的位置,而且代表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自然秩序。在这个过程中,空间之位进一步演变为抽象的秩序。孟喜的卦气说将卦与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相配,构建了一个包容时空秩序的体系;京房创立纳甲说,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六十四卦,并将五行融于卦中[15]。六十四卦的体系包含了天文、历法、农事……这一体系宏大,自然万物的运行秩序皆可在卦中体现出来,六十四卦是解释自然抽象秩序的有力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万物在宇宙整体中都能够找到各自对应的位置,因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圣人设“位”不是为了区分高低贵贱,而是为了用“位”表现宇宙秩序。自然秩序只是事物的运动规律,它所体现出的差异并不代表地位的高低贵贱。
3.社会秩序之“位”
“位”在人类社会中则表现为社会运行秩序。社会秩序之“位”是由自然秩序之“位”推演而来的。京房认为,“天地革变,人事随而更也”[9]17,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是依据自然运行规律类比而来的,由于在自然界中,天与地本身就具有差别,因而天地存在的等差性也决定了人间社会必然也是一种等差性的结构存在[16]。“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5]623圣人把自然中的事物用抽象的方式——卦表现出来,并给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都附上说明,即 “爻辞”,用爻辞进一步补充说明人事中的道理和吉凶祸福,由天地自然推及人类社会。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社会确实存在等级之分和差等结构。
虽然社会秩序存在差等结构,但是《周易》卦爻体系不是据此判定人或物的尊卑贵贱的,秩序上的差异与平等并不冲突。不同之位所体现出的差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前提,自然秩序的运行需要有各种不同的事物发挥不同的作用,那么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不同,社会发展需要不同的人共同推动。“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是以绪业不得不多端,趋行不得不殊方。圣人……无故无新,无疏无亲,故能法天。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4]216人与人之间虽有不同,但这种不同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非尊卑上的差别,圣人效法天道,对待人没有亲疏贵贱之分,五行六艺虽有功用上的不同但本质相同。
圣人根据事物是否处于适当的位置判断秩序能否正常运行,“当位说”中蕴含着《周易》别样的平等观。《系辞上》说:“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5]605六十四卦中有四十卦都提及阴阳爻是否当位,即是否处于适合它的位置上,并据此来判断祸福贵贱。“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5]687《周易》有四十卦提到是否当位。京房、王弼、张载等历代易学家注解《周易》也都常用“当位说”,“位不当也”是凶,“当位也”则是吉。可见,圣人的目的是让包括人在内的世间万物都各得其位,让每一個事物的本性都能够彰显出来,这才是最大的平等。平等不是给予每一类物都一模一样的条件,而是给予它们各自发展所需的条件。
结合具体卦爻来说,乾卦《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5]6,乾是化生万物的初始力量,乾道运行流转是为了让万物各自得到相宜的生命和本性。只有万物各得其宜,才能“保合太和”,达到最为和谐的状态。易道所体现的平等在于它作用于万物之初便是为了让万物各自得到适宜的本性。对于家庭来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5]345,在家庭内,父子、兄弟、夫妇都要处于适宜的位置,只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好职责,处事得当、不逾矩,家庭秩序才能稳固安定。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5]653。也就是说,把财货聚集起来,形成集市,人们通过交换货物,各自得到所需之物。噬嗑卦启示我们,平等是要让每个人各自得到所需之物,而不是无差别地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发展条件。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平等观后来被儒家进一步发展,孔子、荀子都认为最大的平等是以差异为基础的,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这就是对每个人最公平的对待。
综上所述,爻位虽有上下之分,但并无贵贱之别。决定每一爻的吉凶祸福、尊卑贵贱的是阴阳爻是否当位。在《周易》中承认“位”有差等并不代表否认平等,差等是人具有的不同特质的体现,这些特质有异同之分,而无歧视之意。《周易》是从差等出发,不否认人的自然禀赋、性情特质、出生条件的差异以及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间的差异,追求具有现实意义的平等而非抹杀一切区别的绝对平等,这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平等就是让不同的物和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德性平等
《周易》中的平等意蕴还包含于“德”之中。“德”体现了人性修养上的平等,是修身养性的个人内在规范,人只有通过进德修善的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君子人格。
首先,德性的平等基于对人性的形而上学设定,在人性上人同样具有平等性。《周易》认为,人性包括善与恶两方面。人性之善是人继承易道而先天具有的。《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5]617道分阴与阳,万物在生成时就继承了道的善,道在人之中显现出的性质就是人之本性,由道铸成的人之本性具有善的一面。但天地在赋予人善性的同时也赋予了人潜在的恶,易道分阴与阳,由它形成的人性也分善与恶。合乎道的是人之善性,不合乎道的便是恶性。无论君子还是小人,他们的本性都来自对道的继承,既包含着善,也蕴含着恶[17],“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穷理尽性以至于命”[5]697。圣人通过观察天地之数、阴阳之变、刚柔之道而知晓人性,人性与万物一样都通于天地之性,天地有阴阳刚柔,人性也有善恶。大有卦说:“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5]148这说明君子不仅有善念,同时也有恶念,要及时遏制恶的一面。《系辞上》曰:“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5]612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会有过错,只有勤于抑制恶的一面,及时纠正错误,方能没有咎害。君子和小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是有善有恶,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人具有先天的人性上的平等。
其次,先天平等的人性显现出来的是善还是恶要靠人的后天努力,人性的后天生成性蕴含着人人皆可成圣的机会平等。“‘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5]12朱震说:“君子积善成德,以其成德行之为行,日可见于外而不可掩者……隐之为言,隐伏而未见于世,行而其德未成。”[10]44君子的德性、德行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潜藏起来的,只有通过积善才能让德性彰显出来。先天形成的人性只是使人具有善恶的潜质,但在行为中表现出的人性是善还是恶则是人后天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日常的小事中不断积累善就可以成就善名,“善不积不足以成名”,这说明善是靠后天善的行为不断积累起来的,而非先天就已经形成的。与善相对,恶行不断积累就会产生恶果,人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就是恶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5]37所以,后天彰显出的是君子的善还是小人的恶,都取决于人的积累。君子不是天生就是君子,而是不断积累善行、发扬善性的结果;小人也不是天生就是小人。德性的后天生成性肯定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平等性。
再次,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需要修养德性,在道德修养的功夫上,人与人也是平等的。对于小人,《系辞下》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5]664小人不感到耻辱就不会彰显出仁德,不产生畏惧就不会表现出道义。革卦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5]468小人受到君子变革的影响,洗心革面,虽上六乘九五刚爻,再冒进会有凶险,但若能改变自身、顺从正道,便可居正贞吉。换言之,小人通过外界小的惩戒可以彰显人性之善,即使是小人也有善根,只要加以引导、教化,他们也能成就善德。对于君子,《周易》强调君子要进德修业,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提高德性,达成理想人格。乾卦九三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5]14乾卦认为,君子要终日保持谨慎的态度,忠实守信,以此进德修业,化危为安。乾卦九四“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5]15说明了君子修德的时机,修德要及时,要在坏的局面发生以前就及时修德,在建功立业的机会到来前完备自己的德性,这样才能没有咎害。所以说在修养德性上人人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现有德性较高就代表了以后的德性也是高尚的,君子和小人都要时时修养德性,德性是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提高的,在修德的功夫上人人平等,都不可懈怠。
四、《周易》平等意蕴的现代价值
《周易》中的平等意蕴是对现代社会平等价值观的丰富和补充,将《周易》中的平等意蕴与现代社会中的平等联系起来,对于实现传统平等观的现代转换、构建社会主义平等观具有启发性意义。
首先,“位”所代表的平等秩序丰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思想内涵。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8]49-50。“位”所代表的自然秩序和人类社会运行秩序是从观物取象的方式中得来的,这意味着平等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也包含自然与人之间的平等。“位”包含着天地人三才之道,人道顺应天道和地道,而非凌驾其上。三才之道中的天、地、人具有内在统一性,三者相互圆融互通,共同构成六十四卦的完备体系。人道是圣人通过观察自然运行规律而构建出的秩序体系,达到了天人合一,人顺乎自然。这种思想认为自然与人平等互通,人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这有助于增强人对自然的尊重,把自然放在与人平等的位置上去看待,而非仅仅把它当作人实现自我目的的工具。近代西方的自然观是主客分离、二元对立的,这种自然观把自然当作人可以改造的客体,使人凌驾于自然之上,
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导致人与自然相分离、相对立,加剧对自然无节制的掠取,造成环境恶化。而《周易》中的秩序体系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自然万物有其特定的位置,人也具有相应的位置,二者和谐互通,运行有序。人在充分认识由“位”体现的自然秩序的基础上而开展的物质生产活动就不会有对自然的蔑视和破坏,而应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种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思想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用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滋养现代生态文明思想,使《周易》中有价值的传统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其次,《周易》所蕴含的德性上的平等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层面的平等,启发人寻求内在平等,进而丰富对平等的评价标准,减弱对单一评价体系和外在制度规范的依赖。平等具体可分为政治、道德、社會地位、经济、能力、福利等多方面的平等。《周易》中的德性平等与儒家的平等观一脉相承,与儒家以仁为核心而构建起的人性平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由“位”体现的卦爻体系及其蕴含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与儒家的差等秩序也具有相似性,它们都强调从差等出发寻求具有现实意义的平等,从人性的角度肯定人人平等,强调用德性的平等看待人。《周易》中的德性平等是对人格平等的肯定。一方面,《周易》中的平等是对人性、德性上的平等的强调,这种平等思想是对西方权利平等思想的补充。现代社会中的平等一般指法律、权利上的平等,而权利平等容易导向把他人看作侵犯自己平等权利的对立方,需要具有强制力的外在制度的约束和保障;而人性和德性的平等则会促使人向内修养德性,探求生命的深度,从而形成自觉地平等对待他人的内驱力。平等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向外的权利诉求,更是向内的对人本性的深刻认识,人与人之间不只有硬性的权利上的平等关系,也具有内在德性价值上的平等。另一方面,《周易》中的平等思想也是对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用金钱衡量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的做法的纠正。受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货币拜物教在我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对金钱的推崇导致社会评价标准的单一,不少人只用金钱衡量人的成功与否和社会地位的高低。以金钱为主要评价标准是对人片面、单一的评价,《周易》中的平等思想注重以德性衡量一个人,有利于跳出经济评价标准的局限,全面地看待个人。《周易》中的人性和德性平等思想是对现代平等思想的补充完善,是丰富社会主义平等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再次,《周易》中的平等思想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形成平等的社会道德氛围。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18]44。社会主义的平等观追求权利上的形式平等和分配结果的实质平等的统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恩对罗尔斯、诺齐克的自由主义机会平等观进行了批判,阐述了社会主义平等观,主张社会主义平等是对资本主义平等的超越,是真正的平等。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具有局限性,即使人在权利上平等,依然会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平等观不仅要求人在权利上平等,而且追求人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从而达到现实的平等。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未达到实现实质平等的条件,仍需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需要注重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平等道德风尚有助于社会主义平等的实现。社会主义平等不仅需要强制性的外在制度,而且还需要非强制性的个人选择,也就是平等的道德风尚[19],这正是《周易》中的平等意蕴与社会主义平等观相契合之处。《周易》中的德性平等导向人自觉地平等对待他人,把平等更多地当作一种义务,而非仅仅当作权利。人具有人性、人格上的平等,那么每个人就没有正当理由不平等地对待他人。德性平等强调人人都需要进德修善,提高自身的德性,这对于提高个人平等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当人自身的德性修养提高之后,人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的意识就会随之增强。这种平等意识具有更高的道德上的意义,人平等地对待他人的行为是出于自身道德的驱动,而非外在制度的强制。如果人人都能够不断进德修善,良好的社会平等氛围也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平等观也就能够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毅.儒学中的事实认定与价值主张:以由之知之、三纲尊卑、差等之爱三题为例[J].中国文化研究,2022(2):90.
[2] 方朝晖.“三纲”真的是糟粕吗:重新审视“三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11(2):47.
[3] 范立舟.儒学平等理念之意蕴与价值[J].政治学研究,2018(3):87.
[4] 刘安.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2015.
[5]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6] 马恒君.周易正宗[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7.
[7] 左丘明.国语[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300.
[8] 王夫之.周易外传[M].谷继明,导读.北京:华龄出版社,2019.
[9] 京房.京氏易传[M].陆绩,注.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天一阁刊本.
[10]朱震.汉上易传导读[M].唐琳,导读.北京:华龄出版社,2019.
[11]张文智. “崇阳抑阴”,还是“崇阴抑阳”:《周易》中的阴阳观新论[J]. 哲学研究,2020(12):46.
[12]张惠言.周易虞氏义导读[M].陈京纬,导读.北京: 华龄出版社,2019.
[13]周易注疏[M].王弼,韩康伯,注.陆德明,音义.孔颖达,疏.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252.
[14]魏慧.《周易》女性伦理的阴柔内涵[J].道德与文明,2012(2):97.
[15]傅海燕.中国易学史略[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0-44.
[16]张舜清.儒家君子文化中的平等意蕴[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50.
[17]陳恩林. 论《易传》的人性善恶统一说[J]. 周易研究,2014(5):11.
[18]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9]易佳乐. 科恩的社会主义平等观及其当代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21(6):139.
[责任编辑:毛丽娜 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