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2023-06-04 08:59易芷西刘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3期
关键词:黄河受众数字化

易芷西 刘华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注重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传承和彰显,要求黄河沿线各地区承担起延续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文化力量。基于此,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黄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文件和政策,重点提到了与时代技术相结合,开展数字化传播的新举措,并就推动黄河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为黄河沿线各地区深化黄河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相关部门从数字化角度探寻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科学性。

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意义

数字化时代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脉根源之一,做好其传播工作不仅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今时代的文化品牌塑造也具有积极价值。

一是有利于创新文化传承形式。

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千百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黄河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成果,以多样化的传承手段、灵活化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大众的关注。在数字化传播背景下,各地纷纷将数字化手段、网络技术应用到了地方传统艺术、手工技艺、民间文学、民俗活动等文化领域,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真正实现了让世界听得见、看得见的文化传播目标,如此对于黄河文化的传承具有助力作用。比如,黄河流域河南段在近年贡献出了一批微纪录片,成功打造了一系列黄河IP,成为探索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手段的标杆。

二是有利于塑造黄河文化品牌。

当今,许多数字媒体平台将黄河文化作为主要素材进行宣传,加速了黄河文化的发展进程,为塑造黄河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培育试点工作,积极推动黄河文化传播工作,同时还设计了多个艺术主题展与文化解读栏目等线上活动,产生了良好传播效果。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还有助于顺应当前文化传承与保护、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促进黄河文化实现产业化转型,进而更好地优化资金与技术要素,实现市场驱动文化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黄河文化IP,将黄河文化体系中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数字化技术传播格局的构建还可以使黄河文化IP实现多领域的开发,例如线上游戏与动漫形象设计等,使黄河文化品牌更好地契合消费者多样化精神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当中。

三是有利于坚定黄河文化自信。

数字化传播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黄河文化,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接受水平,使黄河文化更加活泼有趣、生动形象,推进了黄河文化的转型升级,增强了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数字化传播的强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鉴,让民众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同时也让其他文化更好地了解和尊重黄河文化,进一步坚定黄河文化自信。黄河文化绵延发展5000余年,其形成的文化理念和价值需求是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结晶。实现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有助于使青年受众更好地感受传统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做黄河故事的传播者,进一步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原则

黄河文化在数字化技术传播中有了新要求和新方向。具体来说,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应将其与数字化传播手段相互融合,立足受众兴趣点,以新兴手段打造全新“黄河声音”,加快实现黄河文化传播的新生态体系。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应遵循立足本体、精准传播、多主体参与和引导审美等原则。

一是立足本体原则。

在数字化传播黄河文化时,我们应该始终将黄河文化本体作为立足点,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传播现状,打造黄河文化数字传播精品。数字化传播不仅要将黄河文化转化为数字形态,更要挖掘出黄河文化的本体价值,如其历史与人文等特征,并将这些文化元素和数字技术恰当融合,让受众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黄河文化。

二是精准传播原则。

在黄河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中,要选择合适的传播平台和媒介,根据不同目标人群做出精准的传播,确保传播效果。

一方面,要定位目标受众,通过大数据明确受众画像,对不同画像人群选取适当的传播渠道、内容和方式,确保传播方式对相应受众具有良好的互动和截获效果,还要对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反馈意见进行准确跟踪处理。另一方面,在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后,应确保創作出高质量的黄河文化内容。

三是多主体参与原则。

多主体参与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兴趣爱好等多维度进行黄河文化传播,有效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优化文化内容,确保文化输出的多样性。同时,多主体参与也能够增强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加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和互动建立数字平台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为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供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和互动交流的环境,促进文化挖掘和优化的持续迭代,实现数字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引导审美原则。

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应在聚焦内容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审美价值。可以借助数字化传播音视频技术、VR/AR技术等多种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黄河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展览、培训等形式,让公众亲身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展示出黄河文化的创新韵味,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其中。

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数字化传播视角下,黄河文化的传承过程效果虽然十分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面临受众需求脱节、数字传播管理不规范、数字传播体验感不足等待完善之处。基于此,需要相关部门、传播者协同配合,立足受众的数字文化需求,采用多种举措将黄河文化进行“再加工”,形成数字化多元呈现形式,达到有效传播黄河文化的效果。

一是明确细分受众市场。

通过对受众进行画像,细分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可以将多种形式的黄河文化传播产品进行数字化传播。比如,可以通过对用户年龄、教育背景、所处地域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分层,确立不同的传播内容与手段。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个性化的推广方式。比如,针对青少年市场,可以制作有趣的动画视频,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推广。其次,针对不同的教育背景,可以制作相应程度的学习课程。例如,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可以制作简单、生动的教育视频,激发其学习兴趣。再次,针对不同地区用户的文化差异和特点,可以制作相应的推广内容。例如,向北方用户推出以黄河文化和中国北方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推广,向南方用户进行以古代湖南文化和南方山水之美为主的内容。最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还要结合用户的兴趣爱好推送相应内容。比如,向登山、徒步爱好者推出探寻黄河文化背景下的山水之旅等。

二是加强数字传播规范性。

在数字化传播时,需要加强数字化传播规范性以保障文化传承和发展。首先,要加强版权保护。通过建立健全的版权保护机制,可保护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产物,提高知识产权的认知度,更好规范数字化传播行为。其次,应制定专门的数字化传播规范,可针对黄河文化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传播标准,规范行业内的数字化传播行为。再次,应联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对盗版、恶意篡改等违规行为,应加大监管力度,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打击,减少产业合作伙伴的经济损失,提高行业整体的规范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还需要积极引导用户健康使用,推广正能量信息,注重突出文化宣传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三是打造沉浸式体验平台。

如今沉浸式体验平台已成为文化数字化传播中积极探索的新模式。对于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而言,一方面,传播者可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情景交互的新平台,比如利用AR、VR、3D扫描等技术,捕捉黄河文化中的特色元素,将其重新组建,形成新的艺术元素。以河南舞蹈文化为例,传播者可借助这些先进数字技术,构建线上虚拟舞蹈游戏,线上舞蹈学习,大众可在平台中学习体验舞蹈文化。另一方面,传播者可借助碎片化语境,制作文化短视频、微视频、文化快评等新场域,充分利用受众群体的碎片化时间,给受众精准推送符合群众口味和审美需求的文化类型,以此循序渐进吸引受众群体对黄河文化的关注。

四是注重受众反馈。

应注重听取受众的反馈和意见,通过与受众的有效交互,不断提高数字化传播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首先,相关负责人需要在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上,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抓取用户留言与评价,了解与黄河文化相关的话题、受众喜好、不足之处等,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数字化传播的质量。其次,应寻求提升交互手段,增强用户黏性。在数字化展览、学习平台等线上平台里增加互动性元素,如评论区、问答板块等,让用户有更多参与和反馈的机会,提高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最后,通过社交媒体监控工具,定期关注用户对黄河文化的相关话题和讨论,及时回应和处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关注用户感受,并根据受众反馈不断提高数字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组建数字化文化传播人才队伍。

在黄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艺术打造和传承目标,必须培养数字化人才,以助力新时期文化传播。黄河文化的数字化打造和创新传播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系统性工程,对文化传播参与者的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及其他综合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因此相关高校和社会机构应针对黄河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新特点,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传播意识的人员队伍。也可以聘请对黄河文化有深入理解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到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建设中,把握未来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提升黄河文化传播水平。

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给黄河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颠覆了以往传统媒介的傳播模式和传播理念。基于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借助数字技术和手段创新黄河文化的传承载体,推进数字化体验平台的建设,构建高效传播体系,使受众在数字化媒介中能获得文化的多感官体验,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提升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播工作迈向新台阶。

本文选自:“融媒体语境下湖南红色文化传播空间建设研究”(编号:XSP22YBC107)2022 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阶段性成果;“‘大思政视阈下高校德育美育协同发展研究”(22A0577)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黄河受众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数字化制胜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