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鑫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早在汉代就被尊为“四渎”(当时认为的四条最大的河流,黄河、长江、淮河、济水)之宗。黄河一向被当成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黄河流域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中国已发掘出的文化遗址证明,黄河流域在进入新石器时期后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文明的曙光不仅首先照临了黄河流域,而且影响持久,从而在黄河流域形成中华文明的源头。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将文化影响辐射四方,被誉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龙头与核心。中原文化区的范围主要在今河南省,中原地区历来是政治、文化中心,且文化发展脉络清晰,长久以来浸润着民族精神和性格。
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黄河文化的内涵
黄河流域的文化发展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文化特质也在动态变化,对衰落文化不断淘汰,进行文化特质的自我更新。在整个黄河文化之中,河南黄河文化地位举足轻重。通过不同时期的积累与更迭,黄河文化逐步构建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首先,黄河先民生于斯、长于斯的空间理念,凝聚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精神。黄河流域的中游是“中”的具体所在。周人将嵩山称作“天室”,认定中原为“天下之中”。中原文化与周边各类文化不断吸纳相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正是基于“天下之中”,才产生了向心力与凝聚力。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勤劳勇敢,这是地域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在收成靠天的时代,由于天灾人祸的不断出现,会出现劳而无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黄河流域先民们逐渐养成了耐心与韧性、勤俭与节约。在与万物的接触与应用过程中发展出一套中国独有的天人合一农耕思想,我们的先民逐渐形成了一种朴实乐观,忠厚安分,顺天应人的优良民风。
最后,黄河对我们的哺育与劳动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无法割裂开的。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是先民们通过长时间的劳动实践总结出的。
黄河锻造出勞动人民的顽强意志、直面苦难,坚韧不拔。黄河史对中华民族来说也是灾难史。黄河水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面对黄河水患,黄河沿岸的先人们每次都重新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与黄河水患进行斗争,用智慧解决水患,用劳动改变水患。黄河培养了中华民族直面苦难、生生不息的顽强耐力。
黄河文化的精神特质
黄河文化是构成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系统之一。黄河流域内多民族聚居,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流、融合,促进黄河文化不断丰富,表现出强大的兼容性和延续性。黄河流域长久以来面临战乱、洪水等天灾人祸的考验,黄河文化表现出坚韧刚强的精神特质,不断发展,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文脉。
黄河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互相融合的产物,又是和外来文化相互吸纳、相互融合的产物。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黄河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脉的起源。轴心时代的儒、道、墨、法家文化都兴起于黄河流域,《诗经》《易经》等不朽之作也诞生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还诞生了“四大发明”。这些文化成果展现了中华儿女的原创性和聪明才智,彰显着黄河文化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积淀的博大精深。
黄河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给沿岸人民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下游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其间发生过26次较大规模的改道。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敢打敢拼、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就是在与黄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铸就的。一部治黄史,也是劳动人民的精神史和智慧史。
河南黄河文化的典型景观符号
河南黄河文化的典型景观众多,此处主要指典型的黄河地域文化景观,尤其是指河南黄河流域的文化景观叙事空间。本文主要以河南黄河流域沿岸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黄河水利风景名胜为调研依据。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条件是人对符号的物化认知,较多地表现为人文景观,如世界文化遗产景观。
另外,一些典型文化景观符号中的人工结合自然等要素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河南黄河三门峡大坝、洛阳小浪底水利枢纽、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武陟嘉应观黄河水利风景区等。
河南黄河流域的文化景观符号
河南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众多,目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以下三处: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黄河流域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典型景观符号化的首选,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具有很强的文化代表性和可识别性,代表了中华文明与文化发展不同周期的重要节点。这些符号能够被大众迅速识别和认知,能够形成极好的复制和传播能力,对于推动河南文化发展和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黄河文化符号在河南的主要名片。
河南黄河流域的水利景观符号
河南黄河流域水利景观符号主要是由不同时期的水利工程景观构成,从点到线,再由线及面,构成了一个全面的河南黄河流域水利工程景观联动系统。水利工程景观的建设过程,彰显了劳动人民的群体智慧与精神内涵,体现了劳动人民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贵精神品质。同时,各项水利景观对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均展现了中华文明所蕴含的道法自然思想。河南黄河流域的水利景观通过其同一性与差异性符号构成了我们对黄河文化符号的认知。
同一性符号主要体现为黄河流域水利景观的基本特征与特点,均以黄河水域水文视觉特征来展现,表现为黄河流域水利景观的水文功能等,如不同水利景观的蓄洪、排洪、排沙、引导、缓冲等功能。同一性符号体现的文化为黄河整体的潜在文化,可理解为河南黄河流域人民不断治理黄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转换过程,强调中原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差异性符號体现为黄河流域不同水利景观的分段与区域特色文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水利景观的代表性建筑、景观节点等。如武陟嘉应观、花园口镇河铁犀等黄河流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产物。
河南黄河文化基因的典型景观符号图谱构建
文化基因是指相对于生物基因而言的非生物基因,主要是指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主动或被动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信念、习惯、价值观、世界观等为主要表现的最小信息单元和最小信息链。本文中,基因主要描述的是黄河流域的文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点状、线状、面状特征,这些特征的显性与隐性表现构成了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文献资料及地域范围内的地方志研究,挖掘河南黄河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延续机制,并按照逻辑与分类进行黄河文化的基因谱系梳理,使之形成科学化、系统化、地域化的河南黄河文化基因谱系。
河南黄河文化基因景观符号应用方法
河南黄河文化的微观景观场域及空间现状营造是密切联系黄河流域地域生活的符号化图谱呈现,生动的景观符号是最易被大众感知及接收的信息。通过调研梳理河南黄河文化基因构建的景观符号图谱,从河南黄河之最中寻找河南代表性文化景观符号入手,在河南黄河文化基因的符号图谱基础上构造“基因解码”的设计范式,同时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典型景观符号对黄河地域文化景观的“基因转译”范式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与应用。从而促进河南黄河文化景观符号地域化应用的有序传承与创新发展,并快速提升黄河文化的社会认同度。
黄河文化基因的景观符号设计方法主要遵循4个过程,首先是针对河南黄河文化基因景观(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级,形成逻辑清晰的景观符号类型体系。
其次,对河南黄河文化基因景观的核心符号进行筛查,将不同的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主次关系,确定主要符号与辨识度较高的符号源。
再次,是对选取的符号源进行符号转译。受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限定,我们将这个符号转译过程定性为视觉因素与文化象征因素两方面,由外及内,从表象识别性与内在识别性进行串联,从而更好地通过符号转译表达其文化特征与内涵。
最后,针对不同的物质文化景观查找相对应的适用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应用方式,对河南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给出明确的引导。
存在问题及案例研究
河南黄河文化景观的主要宣传窗口存在的问题
针对河南黄河文化景观符号应用研究项目,笔者调研了诸多网站,主要包含了河南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旅游区、水利风景区等官方主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6个问题:
部分文化旅游机构没有独立的官网主页,或主网页信息陈旧,更新不及时。
设置的查询功能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官网信息不全面。
大部分官网没有APP可供下载使用,仅仅开通了官方微博或公众号,不能完全贴合当前的大众的生活习惯。
部分文化遗址景观与水利景观没有突出自身特色的文创产品序列。
河南黄河特色景观缺乏与地方科研机构或国家对口机构的科学研究联合与宣传出版物。
缺乏对新生代年轻人的吸引,与当下社会年轻人的潮流文化无交叉创新。
对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景观宣传系统的借鉴
故宫博物院的首页界面展示信息更新及时,且与当前的国家节日进行了关联。整个界面简约,主题信息与分类明确,能够方便使用者快速查找信息。官网功能齐全,分别从导览、展览、教育、探索、学术、文创等主要模块进行了信息系统设计。而且在其信息简介中,很好地使用了当前较为普遍的全景技术、数字孪生技术、VR技术等为故宫的景观场景模拟、故宫景观全景游览、景观在线观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与视听觉体验。教育模块的信息设计主要从故宫的自身特色出发,培训专业人才、资格考评等。探索模块则以科研信息为主,主要提供了故宫的历史与文化建筑景观的形成及相关知识和文物藏品。学术模块则是以专家名录、机构合作、研究出版物为主。最能够产生艺术创意性的文创产品模块则以潮流文创产品、免费的精美图片壁纸、故宫APP、故宫游戏等为主,提升浏览用户的互动体验性,并能够增加故宫的经济收入。
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在线宣传主页分析之后,虽然从表面观察到的主要是界面设计、服务类型设计、信息设计、文创纪念品设计、虚拟展示技术VR、数字孪生技术建模等技术的应用。但本质上是对北京故宫的古代建筑文化景观遗产、古代政治文化遗产、历朝历代思想文化符号遗产的挖掘与再创造。
挖掘主要从故宫建筑文化景观符号、故宫色彩文化、故宫的传统文化等,提炼其符号形态、结构、色彩等要素,通过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将这些文化符号与当代日常生活用品、工艺美术用品相结合,从服装穿着到吃喝用具,从家庭工艺品摆件到家庭实用产品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应用。从而诞生了品类丰富、审美适宜、功能实用、文化寓意深刻的故宫文创产品集群。这对河南黄河文化典型景观的传承与转化、学习与借鉴意义非凡。
本文主要从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出发,从历史进程中剥茧抽丝,筛选出河南黄河文化的主要基因序列。一条是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表现,主要以建筑景观遗产、水利工程景观遗产为主。另一条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表现:主要以河南黄河流域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传承千百年来浓缩形成的思想特质。这两条基因序列在文化发展进程中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推进其演化与创新。
本文选自: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022XWH181)2023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2400410160);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课题编号:SKL—2022—1784);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环境设计(编号:ZLG202006)阶段成果;2022年度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调研课题(课题编号:HNMXL20220409)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