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2023-06-04 21:00:57刘荣昌马玉泉刘雅俊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机械专业

刘荣昌 马玉泉 刘雅俊

摘  要:文章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总结了研究生校企联合共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构建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制”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三级一体化的校内实验实践平台;探索形成“工作站”模式的校企联合培养体制;坚持培聘结合,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师资队伍等培养策略。以期对应用型大学同类专业的校企共建协同创新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研究生工作站;机械专业;联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3

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代表着我国学位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趋势[1]。专业硕士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类型,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体系方面的要求存在本质的区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在知识结构方面,以技术创新、开发研究为主。这就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模式上必须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必备手段。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提出“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以来,各高校依托企业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科研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增强了高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3],提高了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但由于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联合培养主要依托项目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学校与企业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主要依托科研项目的合作,如果项目完成或者终止,其联合培养也终止,不具备连续性。二是缺乏实体建制,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进驻企业后,培养和教育管理均需在基地完成,涉及校内外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实习实践指导工程师或技师、校内辅导员和企业的管理服务人员以及学校和企业的多个部门等多方主体,在具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三是校内外导师岗位管理、培养质量管理与评价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校外導师在学生整个培养阶段的职责及利益缺乏必要的考核和绩效激励措施,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责任不够明晰,能够实现分类科学、全方面、多维度评价人才培养成效、科研创新质量、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本项目以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点为试点,开展基于“工作站”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探索构建“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对于在新工科背景下推动校企合作向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发展,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

(一)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制”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以“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为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职业能力结构和形成规律,通过实施“三三二”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内涵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主线,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开展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研发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形成从入学到学位论文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既密切联系又相互独立,前后衔接、横向呼应、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全学程覆盖的实践育人体系,具体来讲:第一个“三”是“空间”意义上的,即校内、企业和校企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协同推进;第二个“三”是“时间”维度上的,是依据人的技能形成规律,针对不同类别技能的标准和要求,根据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的性质和所承载的技能培养任务,将具体的训练活动分解为递进关系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研发实践三个层次;第三个“二”既是“时间”维度上的又是“空间”意义上的,是指校企双方协同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全程不断线。

在具体实现方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河北省光伏组件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光伏组件封测设备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平台和开发区实训大楼建设为着力点,体现工业4.0时代和中国制造2025的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了产教融合。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以区域性科技创新企业为依托,开展校企合作,从而最终形成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密切合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二)建设一体化三级校内实验实践平台

紧扣实现硕士学位论文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用价值这一核心目标,建设好三个层次组成的实验实训平台:基础实验通用平台、科研创新专用平台、智能化实训工厂,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平台和硬件保障。

一是基础实验通用平台。整合校内已有的四个专业实验室(一个机电实验教学中心)为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扩充设备并丰富功能,建设集构思、设计、贯彻、实操一体化的本硕共用的基础实验平台。二是科研创新专用平台。以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2025倡导的新兴科技为引领,紧跟区域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建设培养研究生专用的、集科研和创新功能为一体的工程造型与仿真计算工作室、工业控制工作室、力学性能测试工作室、机器人和机器视觉实验室、3D扫描打印工作室,助力校企联合申办的河北省光伏组件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光伏组件封测设备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平台顺利通过验收。三是智能化实训工厂。以校内现有的机械工程实习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培育与管理中心为基础,通过智能化物联网络将仿真设备与数控机床连接起来,通过与有关公司合作,创建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原有仅供教学需要的数控加工设备,能够既为社会服务,也能培养和锻炼研究生,成为名副其实的“校企联合工厂”,在创造一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研究生实践锻炼由校内过渡到校外的有效衔接。

(三)探索形成“工作站”模式的校企联合培养体制

第一,在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注重课程的行业针对性,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用的案例性教材。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采用“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和“实践研究与毕业论文有机融合”的建设模式;在企業实践基地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形成校企双方协调推进、共同促进,以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导师搞科研工作、硕士生研究与论文创作工作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应用型大学机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工作站模式。

第二,在时间维度上分两个阶段贯彻“工学交替、联合培养”。第一阶段即学生入学后的硕士专业课程学习阶段,首先到企业了解具体的生产项目和研究课题,根据校企双方对接好的研究方向、课题和项目,研究生再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基础课程和具体行业的专业选修知识模块,穿插理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环节,这一阶段学生管理以学校和校内导师为主体,工作站配合学校做好课题调研、技术研讨等相关工作;第二阶段即学生入驻企业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参与企业的科研创新,致力于解决生产或实践中的问题,该阶段联合培养工作站为学生的管理主体。

第三,在内涵把握上实施“实践研究与学位论文有机融合”。以企业的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为核心,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亟待解决的现场实践问题,学生的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紧密围绕企业的技改项目实施、新品开发设计、工艺过程优化等进行,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答辩全过程必须在校企联合工作站内部完成。

第四,在工作站管理运行机制方面,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健全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管理体系。由学院分管领导和企业法定代表人担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成员由校内外导师、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骨干、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下设项目攻关组、实习实训组、学位论文把关组和后勤保障组共4个工作小组,分别管理企业项目研究工作、学生实习实训工作、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进展、形式审查和答辩工作和研究生生活起居、工作条件保障工作。

(四)坚持培聘结合,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师资队伍

探索“教授挂帅,高工引领、技师指点”的三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由1名校内导师(教授挂帅指导)和2名企业导师(高工引领项目走向、技师指点实践技能)共同指导,联合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开发能力、高端装备操作与维护能力以及面向生产实践的创新能力。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成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开始招收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2014年停止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开始招收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8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指导意见更名为机械硕士,学校为河北省首批应用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学校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2014年以来,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唐秦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工作站15个,为机械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一是围绕秦皇岛的光伏装备产业,由学校牵头秦皇岛新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秦皇岛博硕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河北省光伏组件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光伏组件封测设备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平台,建设了光伏装备省级创新工作室,探索形成了以平台为纽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光伏装备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产学研合作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和河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二是围绕唐秦地区的农机装备和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看准“世界铁锹看中国,中国铁锹在滦南”和“中国第一台路缘石滑模机产于卢龙”的历史优势,将学科链紧密对接产业链,与企业共建了“河北省农工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和“秦皇岛市路缘石智能成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并且,先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鉴定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7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5项,校企合作开发产品3次在央视“我爱发明”栏目播出,探索并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依托中小企业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模式得到了省政府学位办专家组的好评。

基于“三三二”模式的校企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较高。自2014年以来,校企共建案例库项目4项,共有6个项目获批学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推荐省级项目3项,研究生参加“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类等竞赛获得奖项20人次。从就业方面看,紧紧围绕就业促进、就业服务、就业管理三项主要工作,扎实推进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以2021届研究生为例,实现初次就业率维持100%。同时依托在建企业工作站,不断完善研究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4]。

四、结语

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定位于“实践教学”,可依据校企合作协议约定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而“工作站”的功能是建立在校企双方求同存异(企业着眼于促进自身技术创新需求,学校则侧重于提高人才培养绩效)基础上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和互惠共赢。在应用型大学背景下,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密切合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校企联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和工作站运行机制是新时代硕士学位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应用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为案例,通过共建产业创新联盟、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建设兼具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的研究生工作站,形成以“三三二”实践育人体系为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培养出能够适应行业领域需求的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也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研究生人才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茹煜,周宏平,陈青,等.校企“四维”协同模式下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6):12-14.

[2]范孟豹,李威,杨雪锋,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模式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38-42.

[3]闫高斌,孙会珠.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建设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4):140.

[4]易军,周伟,陈国荣.应用型大学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机制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7):79-81.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机械专业
多元思维下中职机械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8:48:07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7:05:18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42:51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5:09:59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06:18:27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 14:20:19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
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 00: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