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超
淇县是太行山向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境而过,区域内集中分布各类国家级保护区19处。虽然如今城绿景美,但淇县曾经也是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淇县群众靠山吃山办起采石场、石灰窑。人们的钱袋子虽然鼓起来了,却欠下了许多生态账——一车车砂石骨料被运走,一座座山头消失,挖出了“金山”,但毁了青山。采矿改变了地形地貌,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矿山采完废弃不用,地质风险更大。只有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才能避免更大的灾害。
一系列围绕着“修山”的行动随即展开。为解决当地群众“吃饭捂着碗,睡觉蒙着脸,一年还能吃一块预制板”的生活之苦,修复生态环境,淇县按照“关小上大”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将全县原有的19家露天矿山优化重组为1个年产1 700万吨的现代化绿色矿山企业。矿山“小、散、乱”和矿山开采大气污染严重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治理。
2018年以来,淇县政府组织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4个,累计投入治理资金5.5亿元,对持证退出的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进行了系统性工程治理。原先光秃秃的山体上,人工种植、自然修复的边坡生机盎然,一棵棵人工栽培的柏树、松树、桃树傲然挺立,昔日满目疮痍的山体得到了根本性的生态恢复治理。
淇县生态治理与保护的实效也映照在清澈的淇河水里。淇河名声在外,早先是因为《诗经》文化。如今,淇河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标准,在河南省历年公布的60条河流中排名第一,成为我国华北地区少有、海河流域唯一未受污染的河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2年3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首批18个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淇河鹤壁段成为河南省唯一被提名的河流。
淇河“一河清水一河诗”的美丽图景得益于近年来淇县积极实施淇河生态保护工程,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66岁的巡河员王东成在保护淇河的岗位上已干了11年。穿上红马甲、戴上白手套、拿起打捞工具,做好巡河记录、清理河道垃圾、上报制止“五乱”行为……王东成总是细致认真地进行巡河工作,从不放过河道与两岸任何一处死角。“淇河两岸村民守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主动参与到河道治理工作中来。”王东成说,治水必须先治人心,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
为了再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之壮美景色,将淇河打造成“生態、文化、幸福”之河,鹤壁市结合淇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高质量打造一河十园、一园一品、一园一貌,将淇河诗经文化、自然美景与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寓文于游、文旅结合,使之成为沿岸百姓共建共享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