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峰
【“尺”字的演變过程】
“尺”是长度单位。古代的度量多以人体的部位长度为标定。因为从人的肘到腕或从踝到膝约为一尺,所以金文和篆书的“尺”字都是在表示人体侧卧形的“尸”字下面加一个像腿一样的符号,意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一尺长。
【活学活用】
●量长度的器具。如:皮尺、米尺。
●像尺的东西。如:戒尺、铁尺、镇尺。
●微小的。如:尺地、尺土、尺寸之功。
●量词,用于计算长度的单位。1公尺等于100厘米,1市尺约等于0.333米。
【故事】
六 尺 巷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老家在安徽桐城,老宅的邻居姓吴,最早两家建房子的时候中间留了一条公用小路,方便大家通行。后来,吴家要重新建房子,说这块空地是吴家的。张家于是将吴家告上了衙门。老宅的管家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张英,希望张英可以出面解决。张英认为,两家这么多年的邻居应该互相谦让。他回信说明了意思,同时写下这样几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宅的管家看完回信,主动谦让,让给吴家三尺宽的空地。吴家知晓后感到羞愧,于是也让出了三尺空地。一下子,两家之间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后来,两家互相礼让的故事越传越远,人们都被张英的谦让和宽容所感动。
(摘自《写给儿童的汉字故事》,中国妇女出版社,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