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形象构建与传播研究

2023-06-04 03:19安军地
国际公关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新媒体

安军地

摘要:少数民族形象呈现与传播结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自发性等特点。而民族形象构建与民族关系管理是密切联系的。在互联网时代,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复杂,使得族群属性模糊不清,同时区域认同则会消解“一族一貌”观念。此外,少数民族幸福感源自于民族和谐认同以及与此相伴的国际交流地位确认与维护,即在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上,少数民族对自身位置与周边关系形成良性关联认知,对族群特性掌握表现出强烈族群依赖性,对关系实质认识更具族群导向。本文基于这些关系导向,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借助新媒体构建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形象的传播模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媒体;民族文化形象;文化传播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高山高原或边远落后地方,人口数量少、经济薄弱、交通不畅,导致其本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条件较差,许多文化难以传承。长期以来,由于民族文化传播受阻,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缺少系统性认知,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领会不够深入。与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群众仍只是通过新闻、影视以及纸媒方式来获取文化信息,如此就导致其难以获取本民族文化全貌,只是对文化存在浅层认知。当今社会,新媒体兴起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了便利,少数民族形象塑造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新媒体来塑造民族形象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重要性

(一)有利于树立良好民族形象

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形象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其他民族同胞深刻理解自己民族文化,以期在其他民族中形成自身独特形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过渡,信息获取方式由以往的依赖广播与报纸转变成借助手机与互联网平台,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民族形象的构建提供了新机会。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认同与团结

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基于现代新媒体技术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播,可以惠及社会各方面,并使少数民族地区尽快打通与其他地区网络线上生活的壁障,促进民族大融合。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各族人民和谐共处,而运用新媒体进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可以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加快相互融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随着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出现,少数民族与外界沟通变得更加便利,[1]尤其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后,少数民族与外界交往越来越多,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变得更加重要。

二、构建少数民族形象的必要性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迅速发展,其传播信息已经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的出现既为民众日常生活带来新热点,也对传统媒体主题设定产生深远影响。加强民族文化形象建设是民族地区突出民族特色、提高民族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举措。就我国的少数民族而言,其自身文化拥有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边陲,与外界交往甚少,加之媒介层面的报道具有局限性,使得大众对少数民族固有观念产生了负面认识,从而导致他们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有了负面认识,加深了少数民族向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困难,使得人们对少数民族刻板印象日益加深。而新媒体的出现及其独特优势使得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形象构建有了更多可能。[2]通过新媒体的正确传播与宣传,不仅可以消除人们对少数民族固化认识,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在新媒体飞速发展背景下,依托新媒体平台深耕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传播模式,能够对少数民族形象进行更有效的建构与传播。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文化传播空间得到拓展

新媒体进一步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作用下可以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为人们所熟知。在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仅限于族群内部与周边小范围,而随着媒体技术发展,其传播空间也随之扩展,可以说,新媒体推动了民族文化由小众变为大众传播。新媒体突破了民族文化区域传播,由于地理环境与历史习俗原因,少数民族文化与他们居住区域有很大联系,区域不仅仅是人民生存之地,也是文化产生之地,有身份认同作用。新媒体的普及为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广阔传播空间,为各民族文化提供了更多交流机会。拓展文化传播空间是民族文化打破传播障碍、实现与外部世界全面沟通的必由之路。

2.传播渠道更为多元

新媒体技术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其不但可以选择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也能选择新媒体渠道进行文化传播,比如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体概念是在传统媒体概念基础上衍生的,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发展与更新。当下,媒体融合趋势更为凸显,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手协作,极大改变了传播格局。而少数民族文化則无疑是媒体融合下的受益者,各类媒体渠道中的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等,均能够成为文化展示的有力帮手。

3.传播方式改变促进了互动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最大特征就是其双向传播。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陷入边缘化困境。主要原因在于主流文化的发声权更大,对此,观众在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时,难免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成熟,传播者与受众实现灵活转换,民众也可以自发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使得传播关系体现出民主平等的特征,显著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地位,[3]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权。

(二)挑战

1.数字鸿沟增大

新媒体的发展也因地域与城乡发展间的不均衡而导致“数字鸿沟” 产生,使传统地域与新媒体发展较为成熟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大。新媒体发展的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媒体资源的利用上。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媒体组织并不充足,相关的基础设施与技术不够先进。新媒体传播方式多元化,对传播技术要求也很高,而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组织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无法像主流文化那样传播。以少数民族影视为例,虽然新媒体技术为低成本影片提供了发展机遇,由于少数民族缺乏媒介资源,部分少数民族甚至没有一部影片,这种资源利用不均衡导致少数民族与主流文化之间数字鸿沟越来越大。

2.传播的功利化、娱乐化

如今,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进行旅游开发,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旅游宣传。在新媒体传播中,少数民族文化常常与商品经济相结合,并具有某种功利性目的,使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了浓厚的商业经济色彩。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商业化运营,而商业化、娱乐化传播则会损害少数民族文化完整性,使其文化中的精华流失,还有一些广告宣传为博取眼球,对民族文化进行过度包装,这就导致民族文化在传播中被歪曲。

四、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建议

(一)着力提升新媒体传播者素养

作为信息生产者与守门人,传播者在传播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而言,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新媒体传播者素质。第一,由于新媒体资源短缺,民族地区传统媒体需寻求革新之道,对此,传统媒体工作者要摒弃守旧观念,掌握新媒体技术,积极参与相关培训活动。有传统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员培训难度较小,在选用人才时,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机构应思考聘用外来人才与培养无基础新人的区别,相对而言,使用传统媒体从业者更加理想。第二,提高传播者文化素养。当地大学应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引起重视,设立相关学科,从文化与技术层面培养专业人才,这样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构建多元化传播机制

新媒体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应对传播机制引起重视,促使其多元化。少数民族地区应重视文化传承,选择精通文化传承的人才负责相关工作,这样能提高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效果。以贵州黔南州三都为例,水族自治县包括几个水族村落,他们以水书的方式做记录事项。水书是一种独特的文字,当地人会选出水书先生,其职责在于对水书进行专业解读,传承其内在文化,对于不了解水书的人而言,水书的实际意义并不明显,要让所有水族人都能看懂水书是不切实际的,水书先生应找到合适继承人,做好传承工作,这一点对任何民族来说都是如此。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速度加快。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致使少数民族地区在文化传承方面缺少接班人,该问题直接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事业,对此需要各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并为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防止少数民族文化出现断层。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自身也应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宣传中。政府要根据各少數民族特点,定期组织民族文化展示活动,并邀请尽可能多的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以提高少数民族知名度与影响力,但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过度商业化与娱乐性。当地政府还应加快媒介传播所必需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这是因为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方面,外部媒体与内部媒体相比存在劣势,在媒介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后,外部媒体传播更加便捷。[4]此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意义重大,无论内外部媒体都应正确理解其文化内涵与背后文化历史,对每个传播环节进行把关,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确保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保留完整性。

(四)打造文化产业链

1.建立信息交流多元化渠道

当地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投资,推动媒体基础设施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处于民族内部,因此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比外界媒体更具优势,因此,在借助外来媒体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加强自身媒体基础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媒介在传播民族文化时,要注意对其进行审查,要掌握其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背后历史文化,既要符合新媒体传播特征与要求,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民族文化完整性。

2.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经济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已成为各民族经济发展战略一种方式,但在开发与利用文化资源的同时要注重文化资源保护,打造两者相融合的文化产业链。部分少数民族在传播文化时,主要通过纪录片或者电影的方式,这样能一定程度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作为新兴产业,传播行业属于营利性行业,同时,媒体行业发展也会有一定影响力,比如民族影视可以在一个民族地区掀起一股旅游热潮,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以电视剧《奢香夫人》为例,在剧情中融入毕节市彝族历史文化,让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可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以贵州黔东南州为例,其建立的微信公众号“掌上黔东南” 不仅可以对文化进行传播,而且可以服务当地百姓。在民族节日来临之际,可以通过公众号能够观看微视频或者现场直播,传播效果非常理想。

五、结束语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无疑成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工具,其在重新点亮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形象与媒体传播逐渐呈现全球化趋势,并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产生很大影响。在“一带一路” 倡议下,民族文化概念与表达方式不断拓展,这就使得我国在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民众文化自信过程中多了一重砝码,而经过新媒体重塑的少数民族文化形象,也将成为我国文化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孔婷.新媒体视角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05):110-112.

[2] 曹珊.短视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研究:以抖音上的“咸阳”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1(02):154-155.

[3] 奥成愿.新媒体语境下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形象构建[J].文化产业,2022(7):88-90.

[4] 杨锐冰.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破局:基于李子柒短视频的启示[J].视听,2022(06):149-151.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新媒体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