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绣手工艺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3-06-03 01:41孟祥健类延东郭增革姜兆辉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手工艺

郭 敏,孟祥健,类延东,郭增革,姜兆辉

(1.山东理工大学 鲁泰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2.山东省齐鲁丝绸文化与染织技艺创新重点实验室,山东 淄博 255049)

鲁绣,即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因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鲁绣”,日常用品大多以棉线绣制,有挑花裤边、割花袜底、拉花围裙等[1]。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也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2022 年,山东省启动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通过创意新造,让传统工艺“活”起来,让“老手艺”成为时代“金名片”,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山东手造”系统工程建设背景下如何借势而兴,实现鲁绣手工艺的全面起势,是当前鲁绣手工艺研究的重点之一。

1 鲁绣的发展现状

2021 年,鲁绣被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鲁绣如衣线绣、刺绣、绒绣、费县手绣、蓬莱博绣、麻布绒绣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22 年初,山东省印发《“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助力传统手造全面起势,鲁绣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山东各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鲁绣品种,如济南发丝绣、费县手绣、烟台绒绣和抽纱、青岛即墨花边、淄博临淄花边、蓬莱梭子花边和棒槌花边、青州府花边、威海满工扣锁与乳山扣眼等,并逐渐产生了衣线绣、云龙绣、地龙绣、抽绣、雕平绣等独有的绣种。鲁绣针法多达数十种,常用针法有齐针、套针、缠针、滚针、辫子股针、抢针、接针,还有网绣、打籽以及钉线等[2],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丰富完整的鲁绣针法。鲁绣品种风格各异,工艺技法丰富多彩且各具地域特色,近年来在文化“两创”的驱动和“山东手造”的加持下,鲁绣手工艺逐渐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1.1 生产方式

鲁绣作为传统手工艺,其生产方式大多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作坊逐步延伸成为独立的艺术工作室。此外,许多鲁绣非遗传人注册成立相关工艺品公司或非遗工坊,以此开展鲁绣企业化的生产、销售及推广。

1.1.1 艺术工作室

鲁绣艺术工作室多以鲁绣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学徒或学员为辅助的手工作坊形式生产,如以宋爱华为核心的“鲁绣研究所”、以戎玉蕊为核心的“鲁绣工作室”、以徐秀玲为核心的“鲁绣艺术工作室(鲁绣坊)”等。鲁绣传承人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致力于鲁绣品牌的推广宣传与传承人培养等工作,并在政府的扶持下举办鲁绣学习班,面向社会招收学员,普及鲁绣知识,传授鲁绣技艺。

1.1.2 企业化生产

鲁绣传承人技艺精湛,多被工艺品公司聘请担任工艺师,带领团队专门负责鲁绣工艺作品的设计与研发,公司则负责生产加工、宣传推广及销售,这种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鲁绣的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2 月,山东省内注册成立的鲁绣工艺品公司多达数十家,如山东鲁绣绣品有限公司、济南鲁绣刺绣有限公司、青州鲁绣抽纱股份公司等。在山东省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多家鲁绣非遗工坊,以企业形式进行生产销售鲁绣产品。2022 年12 月,山东省文旅厅公布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其中鲁绣非遗工坊上榜4 家,企业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鲁绣的发展。

1.2 生产工艺

鲁绣至今已形成手绣、机绣和电脑绣3 种生产工艺。目前传统手绣仍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机绣、电脑绣多用于简单作品绣制或作品局部绣制。传统手绣需要精湛的技艺、严密精细的针法,绣制周期长、产量低,产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机绣主要采用缝纫绣花机进行绣制,绣品仍然需要进行手工绣制,又称为手推绣;电脑绣制则采用电脑绣花机进行绣制,属于纯机械绣制方式,多用于手绣完成后的局部细化整理,由于当前应用率低,无法取代手工绣制。

1.3 产品种类

鲁绣集抽、勒、锁、雕等工艺于一体,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鲁绣已逐渐演变出衣线绣、云龙绣、地龙绣、抽绣、雕平绣等数十个绣种。鲁绣作品题材多源于绘画作品,尤以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作品为主。鲁绣产品多以亚麻布、棉麻质布料、钢丝布等为绣地,以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以及蚕丝、人发、生丝、人造丝等为绣线,依据图案采用奇特多变的针法进行绣制,目前市场上的鲁绣产品包含抱枕、荷包、桌布、床单、被套、沙发巾等生活用品以及书签、耳坠、扇面、装饰画等数百种服饰配饰及民俗文化用品。

1.4 生产经营

当前国内刺绣市场以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主,而鲁绣、顾绣、京绣等市场份额较少,除在山东省内占有一定市场外,鲁绣很难打开“四大名绣”长期占据的国内市场。相关数据显示,鲁绣产品多作为外贸产品出口,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际刺绣市场需求量降低,而鲁绣劳动力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及国际刺绣品牌竞争激烈,鲁绣在国际市场发展面临困境。国内鲁绣产品多采用线上、线下方式零销,且以线下展销为主,每年展销量不稳定,尤其是手绣作品,目前多作为非遗展览作品,产品销量堪忧。

2 鲁绣手工艺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鲁绣传承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2.1 品牌影响力低,市场竞争力弱

当前鲁绣在国内外市场已取得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与“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相比,鲁绣在品牌塑造和价值挖掘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及各地市十分重视鲁绣的发展,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然而现有传播形式新颖度不够、多样化不足,导致其传播难有吸引力,制约了鲁绣手工艺的宣传推广。此外,鲁绣的选材、风格、质量等多为约定俗成,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品牌市场竞争力不足。据统计,苏绣绣品的市场占比超过75%,而剩余份额基本被粤绣、蜀绣和湘绣三大绣种占有,鲁绣生存岌岌可危[3]。

2.2 重保护轻传承,传承危机凸显

早在2010 年,山东省文化厅组建专门课题组加强濒危鲁绣传统技艺保护研究,但未形成完善的保护与传承体系。一方面,在鲁绣文物保护方面,山东省博物馆将原济南刺绣厂近2000 件鲁绣精美作品作为馆藏文物永久收藏。自2009 年至今,大批鲁绣资料得以整理、出版[4]。另一方面,当前鲁绣传承人老龄化严重,面临传承人才断层、从业人员稀缺的危机。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山东省公布的前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鲁绣传承人平均年龄已达67 岁,全省市级以上鲁绣代表传人不足百人。当前鲁绣研修班中每年有多达数千名学员,然而此类人群多为兴趣爱好者,缺乏耐力和毅力,多数选择半途而废;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部分乡村开展鲁绣培训,多数乡村学员花费长时间学习后,其绣制作品却无市场,固定的从业者月收入较低,难以维持生计,使得乡村从业者望而却步。

2.3 产品创新不足,缺乏发展活力

其一,在设计领域,产品内容保守传统。目前大多数鲁绣传承人年纪较大,在鲁绣图案、纹饰、寓意等方面基本遵循传统审美观念,无法满足其他年龄段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需求。

其二,在生产领域,产品类型同质化严重。机绣、电脑绣的大规模应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消费门槛,机械化流水线上大量精美、低廉、同质化的鲁绣产品被生产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使鲁绣丧失了地域特色而变成千篇一律的工艺品,对传统手绣制品造成严重冲击。

其三,在应用领域,产品应用范围狭窄。目前鲁绣应用基本局限于传统日用品、家纺、服饰、礼品领域,而这些应用领域同时面临着与其他绣品的竞争,鲁绣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尚未能探索出新的应用领域。

其四,在销售领域,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鲁绣产品主要以线下展销为主,除参加地区性非遗展销活动、文旅博览会以及企业化销售渠道外,多以地域性纪念品形式在当地销售,线上平台并未完全搭建齐全,未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渠道,极大地限制了鲁绣的发展。

2.4 “鲁绣+”模式开发落后,产业链不完善

“非遗+”发展模式是近年来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方式,“鲁绣+”开发却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鲁绣的“活化”再开发。

其一,“鲁绣+”模式投入不足,开发缺乏系统性统筹。现有文登的鲁绣艺术展览馆、工作室,以及青岛、威海、临沂、滨州的鲁绣非遗工坊等,各地区“鲁绣+”开发层次不齐,多以鲁绣非遗传承人、鲁绣相关公司为主体,开发规模小,无法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其二,“鲁绣+”开发模式单一,创新力不足。当前“鲁绣+”开发多以博物馆、博览会及文化节的结合为主,而“鲁绣+旅游”“鲁绣+研学”“鲁绣+文创”等创新发展模式相对不足。

其三,“鲁绣+”开发重成效,产业链不完善。山东各地市出现了“鲁绣+旅游”“鲁绣+文创”及鲁绣小镇等特色,激发了鲁绣发展的内在活力,此类“鲁绣+”开发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效益,而鲁绣的产业化发展必然需要打造完善的上中下产业链。

3 鲁绣手工艺的创新发展路径

3.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鲁绣品牌价值

鲁绣应抓住历史机遇,借助“山东手造”资源优势,通过线下展览与线上多媒体相结合,加大鲁绣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打造鲁绣自主品牌[5]。

其一,深耕鲁绣文化属性,树立鲁绣品牌观念。重新归纳整理鲁绣的发展历史、绣法、纹饰以及文化内涵等资料,运用非遗传习大课堂、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平台大力推广,对鲁绣品牌进行立体化塑造和系统化构建,树立鲁绣独立文化品牌。

其二,明确鲁绣品牌地位,打造鲁绣品牌产品体系。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开发鲁绣产品并加以明确定位,如针对家庭亲子群体,研发设计鲁绣研学、传习等趣味性、教育性活动,增强文化属性的延伸;针对学生等青年群体,研发纪念性、地域性等特色类快消文创产品,增加鲁绣产品的现代化元素。

其三,线上、线下推广宣传,推动鲁绣品牌跨界合作。具体途径包括:(1)通过鲁绣产品进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进旅游区、进乡村,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展销,运用研学、传习等特色活动,推动鲁绣品牌的传播。(2)打造鲁绣IP、官网与公众号,运用网络短视频、直播等多媒体方式,推送鲁绣作品信息,组织线上直播互动销售活动。(3)鲁绣品牌与山东省特色品牌合作,推陈出新,打造品牌合作发展战略。实现特色与流行结合,推出现代化特色性文创产品。

3.2 提升引才聚才实效,构建传承人才体系

积极探索传承人培育新模式,打造鲁绣传承人才“成长链”[6]。具体途径包括:(1)搭建传承培育平台。优化整合鲁绣保护传承力量,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以国家级、省级、市级鲁绣传承人为基础,建立“鲁绣人才库”,以鲁绣研究中心、工作室、非遗工坊等为载体,多点位开展鲁绣培训,吸纳相关人才。(2)搭建人才展示平台。运用鲁绣非遗传习大课堂等形式,逐步建立分年龄段、分层次的培育模式,打造专业非遗师资队伍,做好师资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

3.3 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鲁绣产品制作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致,应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制定产品标准体系,如绣地、绣线、样稿、绣绷、针法、装裱及检验标准,规范鲁绣制作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识。具体包括:(1)明晰绣地、绣线材料,规范绣制针法,建立鲁绣纹样数据库并加以创新设计。(2)发挥第三方产品质量检验作用,通过检验检测手段提升鲁绣产品质量。(3)依托鲁绣研发中心,协调推动鲁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4)统一鲁绣标识与包装,结合各地绣品特点,设计创作鲁绣标识(LOGO)和IP 形象。

3.4 探索“鲁绣+”模式,完善产业链布局

具体途径包括:(1)以“鲁绣+直播”引领线上营销新模式,以“鲁绣+旅游”展现文旅融合新活力,以“鲁绣+文创”打造鲁绣特色文创品牌,以及“鲁绣+研学”“鲁绣+节会”“鲁绣+产业”等,逐步实现“鲁绣+”跨界融合发展。(2)以济南鲁绣为核心,以各地区鲁绣之乡为基地,整合地域性载体、人才、工坊等资源,打造地域化特色鲁绣产业集群;结合地域资源,打造鲁绣小镇、工坊,形成鲁绣区域一体化发展。(3)围绕鲁绣手工艺,逐步集聚纺织原料、丝线、装裱、包装等上下游产业,引进设计研发、培训与体验等主题的鲁绣工作室,实现鲁绣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4 结语

鲁绣手工艺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手造”工程推动下,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要想在新形势下将鲁绣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必然要进一步释放“文化力”,激活“发展力”,而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针对当前鲁绣发展面临的问题,采取多种举措,建立传承发展长效机制,打造鲁绣手工艺创新发展路径,实施鲁绣手工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予鲁绣新动力,推动鲁绣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手工艺
产业化下非遗手工艺文化创新生态研究与实践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临夏市牡丹元素手工艺作品选登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